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拿到一篇新课文,老师应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曾经有人问我,如果你拿到一篇新课文,你会从哪些方面去思考你的教学,你会怎样着手备课?我想,我应该会从八个方面去思考我的教学: 第一,这篇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即理解它的文本特征、文体特征);第二,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即内容、主旨);第三,这篇课文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即写作动机、写作背景);第四,这篇文章是怎样去写的文章(即语言特色、写作手法)。这就是普通备课的四个问。问文体特征,问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问文章的写作动机和背景,问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光这四个够不够呢?不够!我还得问:第五,编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章放在这个单元(即了解编者意图和单元目标);第六,这篇课文最大的教学意义在什么地方(即思考它的教学价值);第七,最能体现文章主旨和写作特色的语段是哪几个(即注重教学聚焦);第八,读这篇文章,学生自己可能读懂的和需要老师教懂的分别是什么(即做出学情预判)。这八个问题想透了,备课就可以开始了。当然语文教学备课思考,具体到某篇文章,很可能还会有第九第十个问题,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要谨记——语文必须老老实实地教。第一个关键词老老实实 老老实实的课堂。什么叫“老老实实”?“老老实实”对应的就是“花里胡哨”“失去本真”“光怪陆离”“莫名其妙”等。老老实实教语文,意味着要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要贴近语文教学的原则,要靠近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通过这种规律来实现语文教学。身处快速发展的信息年代,近几年我们发现,语文圈江湖之气渐起,出现了很多所谓的门派。虽说百花齐放春满园,但我们更希望,能从语文的原点和规律出发,从语文教学的原则出发,这样,我们的教学才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新课标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并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性质的共性是“综合性、实践性”;独特个性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定位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很多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往往会忽略语文这一特征。在上课前,我们必须先去重温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的特征,时时刻刻记在心里并能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我们要思考,我的这堂课是不是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而进行的,是不是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教学说到底还是比较简单比较实在的,听、说、读、写、思而已。课堂教学离不开这样一些具体的实践,老老实实地把这些问题想透了,语文课堂就语文了。 我曾在陕西白河县送教,为白河县的语文老师上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课各一节,其中初中我选择了《一颗小桃树》这课。现在有些老师上这课,上着上着,这棵小桃树,种得就不像“语文”的桃树了,花花绿绿的,枝条上挂满了非语文的东西。大讲特讲贾平凹的生平经历,文革期间的中国现象,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自立自强的人生奋斗,就是很少引导学生读文章品语言悟文意。《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教材上文中批注有说,“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所谓仔细体会,就是要潜入文字深处细细品味。它不能像是情景剧,得需要你从语言文字中慢慢去体会。老老实实教不就行了吗?我在教这课的时候,注意到了编者在《一棵小桃树》中标注了五处旁批。 ①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②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③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④“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⑤“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您读出来了吗? 我们很可以利用文中五处旁批,巧妙地整合、提炼、穿插,引导学生自主走进散文深处,思考小桃树中复杂多姿的人生感悟。第一条批注提醒我们,散文阅读要紧扣作者感情,要从眼前景中读出作者的内心情。第二条批注则是散文阅读的方式,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jb/7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第三课堂家长充充电,辅导孩子作文不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