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实热寒湿外束高血压病治疗一例
女,50岁,高血压病、 /3/8 脉象:弦浊细紧关下滑寸浮滑略有力略硬、沉取至骨洪弦有力,怕冷、睡眠不好、胸闷、情绪波动大。舌质暗红舌苔白腻,后背酸疼。辅以发汗法。 连翘30、牡丹皮30、瓜蒌皮30、浙贝母10、射干10、生石膏30、桑白皮30、北柴胡10、炒蒺藜20、炒栀子10、莲子心10、郁金10、生牡蛎30、菊花10、桑叶10、丹参10、茵陈10、淡豆豉10、葛根10、白芍10、桑枝20,7付,四消丸 -03-15 脉象:胸闷好转。血压正常。脉象较前滑大流利。未得出汗。后背酸疼减轻。 连翘40、牡丹皮40、浙贝母10、射干10、生石膏30、桑白皮30、北柴胡10、炒蒺藜20、炒栀子20、郁金10、淡豆豉6、白芍10、桑枝20、瓜蒌30,7付,四消丸。 按语: 病机分析:脉浊为痰浊湿气;弦为肝气;细为气血亏虚或者湿气,本例患者有力,当为湿气凝滞使气血敛束不得通达之故;紧为寒邪外束故怕冷;关下滑,关下部位为腹部,滑为痰壅气滞故见腹部略胀;寸脉滑,寸主上焦,滑为胸中痰湿阻滞,气血不通因而常有胸闷;脉象有力为实,寸脉滑而有力为痰热郁结胸中扰乱心神,心神不安故失眠;寸脉浮为在表,紧为寒邪凝滞,滑为痰湿,寸脉浮滑紧,为寒气痰湿浊气郁结上焦在表之经脉,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后背酸疼;脉硬,为血液中浊气瘀血凝结血脉,致使脉管失于柔和所致;舌质暗红舌苔白腻为痰瘀阻络,气血不同所致。沉取至骨洪弦有力,犹如波涛汹涌,为热邪内郁而涌动所致,热扰神明,因而情绪随郁热之涌动而波动。 综上,病机为痰瘀郁热、寒湿外束。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活血散寒,辅以发汗发。 选药原则: “少火,湿郁三焦成壮火”,意即即使是很少的火气,如果被痰湿浊气瘀血寒气郁在里面,不得发越,终究会成为燎原壮火,所以要清内里之实火,先要去内里之痰湿浊气瘀血寒凝,所以本例也不例外,选用化痰除湿活血药物兼有清热作用的,使郁热徐徐自里逐渐透达于外。 连翘宣散气分湿热、血分瘀热,牡丹皮为牡丹花之根皮,“其气香,香可以调气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气而止血;其性凉,凉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陈血,而致新血也”,活血清热之中辛香宣散之力; 瓜蒌皮,化痰清热宽胸; 浙贝母,散结、滑泻、清热,使痰热之郁结,得以散、得以降、得以清; 射干,入肺,能散气中之结,且逐瘀血、化湿痰湿热; 生石膏,辛寒,“石膏质重气轻,其质重也可以逐热下行;其气清也可以逐热上出;俾胃府之气化升降皆湛然清肃”; 桑白皮,“散热”; 北柴胡,“苦平而微寒,能除热散结而解表”“宣畅气血”; 炒蒺藜,王孟英以一味刺蒺藜治疗阳痿因火郁者,“盖其气香,可以通郁,而能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 其余生牡蛎、菊花、郁金、桑叶、丹参、茵陈、葛根、桑枝、白芍也皆寒而能除湿活血疏散通达之品; 炒栀子、莲子心为寒而不凝之品; 淡豆豉,辛温反佐,与其它寒药一升一降; 郁于脏腑之燎原壮火,非釜底抽薪不可夺其燎原冲上之势,故用四消丸(酒大黄、猪牙皂炒、牵牛子、牵牛子炒、醋香附、槟榔、醋五灵脂)攻下痰瘀火气。 滕信涛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gbeimum.com/zyzls/1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