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国疫情防控,大家要知道的知识无患子,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这几天的网络媒体,一片嘈杂,谣言满天飞,前一刻新闻媒体说:全国治愈出院两千例,后一刻网红钟南山又说,原则上没有特效药,引起一片恐慌;前一刻人民日报、新华社公布了有效率90%的中医药方,后面网红钟南山就出来说,中医治愈不可靠。那么请问治愈病例都是怎么好的?都是自己好的?吃咸菜吃好的?啃白菜肯好的?终南山前一段时间被媒体山呼海啸得捧上了神台,甚至人们每天都要看钟南山为人们播报前方疫情。一边说着没有特效药,一边是每天越来越多的治愈案例,到底谁说谎了? 为什么有有效率90%的方子不用,反而从美国买来瑞德西韦这种只在小白鼠身上试验过的药用在中国人身上?为什么一个靠中医治愈率90%的我们,要去求助一个因为流感都死亡多人,感染39万人的美国来的药?而且美国现在的态度是,不仅不给中国援助,还处处给中国设绊子,建立排华法案。何况瑞德西韦药物的效果要到4月份才能看出来,等到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不仅家里余粮没有了,恐怕公司都熬黄了。好了,下面分享知识。 无患子(拉丁学名:SapindusmukorossiGaertn.),别名:木患子(本草纲目),油患子(四川)苦患树(海南),黄目树、目浪树(台湾),油罗树、洗手果,其他地方名:搓目子、假龙眼、鬼见愁等等。 无患子落叶乔木,枝开展,叶互生;无托叶;有柄;圆锥花序,顶生及侧生;花杂性,花冠淡绿色,有短爪;花盘杯状;花丝有细毛,药背部着生,两性花雄蕊小,花丝有软毛。核果球形,熟时黄色或棕黄色。种子球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以及中南半岛各地、印度和日本。果皮含有皂素,可代肥皂,木材可做箱板和木梳等。根、嫩枝叶、种子:苦、微辛,寒。有小毒。清热祛痰,消积杀虫。用于白喉,咽喉肿痛,乳蛾,咳嗽,顿咳,食滞虫积;外用于阴道滴虫。种仁:辛,平。消积辟恶。用于疳积,蛔虫病,腹中气胀,口臭。 中文学名无患子 别名黄金树,洗手果,苦患树,木患子,油患子,肥珠子,肥皂树 外文名Sapindus 拉丁学名Sapindus 二名法SapindusmukurossiGaert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无患子目 科无患子科 亚科无患子亚科 属无患子属 种无患子 收起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余米,树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嫩枝绿色,无毛。单回羽状复叶,叶连柄长25-45厘米或更长,叶轴稍扁,上面两侧有直槽,无毛或被微柔毛;小叶5-8对,通常近对生,叶片薄纸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稍呈镰形,长7-15厘米或更长,宽2-5厘米,顶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稍不对称,腹面有光泽,两面无毛或背面被微柔毛;侧脉纤细而密,约15-17对,近平行;小叶柄长约5毫米。 花序顶生,圆锥形;花小,辐射对称,花梗常很短;萼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大的长约2毫米,外面基部被疏柔毛;花瓣5,披针形,有长爪,长约2.5毫米,外面基部被长柔毛或近无毛,鳞片2个,小耳状;花盘碟状,无毛;雄蕊8,伸出,花丝长约3.5毫米,中部以下密被长柔毛;子房无毛。 果的发育分果爿近球形,直径2-2.5厘米,橙黄色,干时变黑。花期春季,果期夏秋。[1] 生长习性 无患子 各地寺庙、庭园和村边常见栽培。[1]喜光,稍耐阴,耐寒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深根性,抗风力强。不耐水湿,能耐干旱。萌芽力弱,不耐修剪。生长较快,寿命长。 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是工业城市生态绿化的首选树种。5~6年长成,1年1结果,生长快,易种植养护。~年树龄,寿命长。 地理分布 中国东部、南部至西南部。日本、朝鲜、中南半岛和印度等地也常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日本。[1]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以及中南半岛各地、印度和日本。如今,浙江金华、兰溪等地区有大量栽培,其他地区不多。 繁殖方法 无患子 小苗培育:用种子繁殖。秋季果熟时采收,及时去皮净种。因种壳坚硬,既可当年秋播,也可用湿沙层积埋藏越冬春播。育苗圃地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整地要求深翻细耕,施足基肥,开好排水沟。 播种以点播为宜,密度为行距25厘米,株距12至15厘米,盖土厚度以5厘米为好。亩用种50至60公斤,亩产苗1万至1.2万株,苗木出圃高度60至厘米,地径0.8厘米左右。无患子的病虫害较少,种子发芽期重点防治地下害虫,小苗期重点防治天牛。 大苗培育:选好圃地,施足基肥,按东西向作床,床宽1.5米,床高25厘米。自秋季苗木落叶至翌年春季萌芽前,挑选树形好、长势旺盛、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苗木,按株行距60厘米×80厘米定植。起苗及定植时,应保护好顶芽及根系,并尽量多带宿土。定植后,在做好常规的田间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工作: 第一、定植后,如有侧枝萌发要及早抹除,以利培养通直的主干,定干高度2~2.5米。 第二、修剪时,要特别注意顶端一层侧枝的修剪,确保中心主干顶端延长枝占绝对优势,削弱并疏除与其同时生出的一轮分枝,保留定干后的第二、三树枝。 第三、采用自然式树冠可促进枝繁叶茂,要特别注意保护顶芽,切忌碰伤,除密生枝和病虫枝要及时修剪外,其余应任其生长。 经过3至4年的培育管理,所培育的苗木生长良好,苗木平均胸径可达4厘米,苗高可达3.5米,此时,可出圃用于园林绿化。 造林技术 整地方式 整地时间在头年10~12月份进行挖掘机深翻改土,将疏林地或荒山,全面深翻1米左右,从而改善了造林地的水、肥、气、热等状况,达到改地适树的目的,满足树木生长要求。可根据自己需求,分别可按株行距1.5m×2m,2m×3m,3m×3m,3.5m×3.5m,株/亩、株/亩、74株/亩、60株/亩进行栽植,挖小明穴,穴规格为穴面20cm×20cm,穴深40cm,挖穴时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 造林季节 根据造林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等因子全面考虑,合理安排造林季节,有利于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一次造林成功。春天土壤墒情好,一般成活率比秋季高,确定造林季节为春季3~4月。 造林方法 苗木在圃地得到了精心的管护,然而,大面积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变化较大,也不可能人为控制。苗木将要面对的是没有人工灌溉和保护的环境,干旱、高温、低温、植被竞争、动物破坏等现象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将苗木运至造林地后和栽植过程中的保护,为苗木提供一个良好的保湿环境就非常重要。 起苗时应保护好苗木的顶芽及根系,并尽量多带宿土。运输过程中包装材料应稻草帘包装,严禁苗木受风吹日晒,绝不允许不经任何包装运输。 苗木运到造林地后,选择平坦、背风、背阴和有水源之处,及时将苗木假植于土壤中,将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踩实,并浇水。 选择树形好、长势旺盛、苗干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顶芽饱满的苗木修剪过长根系,打好泥浆后在已挖好的明穴栽植,如栽植过程中泥浆被风干,一定要用水冲洗后重新打泥浆栽植。栽植过程中要注意深浅适宜,挤紧踩实。苗木和地平面垂直,经得住手指的轻度提拉,防止根系卷曲变形。植苗造林切忌窝根,因为窝根阻碍养分的运输,不仅影响成活,成活后也生长不好。 栽后管理 定植如有侧枝萌发要及早抹除,以利培养通直的主干。 修剪时要特别注意顶端一层侧枝的修剪,确保中心主干顶端延长枝占绝对优势,削弱并疏除与其同时生出的一轮分枝。 采用自然式。树冠可促进枝繁叶茂,要特别注意保护顶芽,切忌碰伤,除密生枝和病虫枝要及时修剪外,其余应任其生长。 幼林抚育 施肥措施。幼树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并根据树龄大小逐年提高施肥量。幼树定植成活后1个月左右,开始施肥,1年可施2次,5月份、8月份各施肥一次。 抚育管理措施。根据造林地的环境条件、树种特性、造林密度和经营水平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进行到幼林郁闭为止,大约需3年。松土除草的季节和次数,要根据造林地具体条件和幼林生长特点综合考虑,一般地说造林初期幼林抵抗力弱,抚育次数宜多,后期逐渐减少。造林第1~2年,每年松土除草2~3次,第3年,每年1~2次。应根据幼林年生长规律、土壤的水分、养分动态及杂草生活习性而定。一般松土除草时间应在5~6月和8~9月进行。 树形培育。无患子定植后,距接口以上,等树苗长高到1米处定干,开始剪除顶芽,适当保留主干,促进侧芽生长,使树冠扩展成伞形,抑制树形直上,这样有利于今后采收果实、病虫害的防治、树冠的修剪等操作;第一年在20cm–30cm处选留3–4个生长健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二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健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健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 无患子怕渍水,雨季要注意排水,以防止叶片凋萎脱落。无患子在7–9月大量挂果,果实膨大和油脂转化时会消耗大量水分,应注意合理增加灌水。 幼林抚育不仅仅是施肥、除草、灌溉、整形等管理措施,还应加强管护。所谓“三分栽七分管”,春季造林验收后,生产技术部门应及时和护林大队、护林员签订管护责任状,将造林地移交给所属护林员进行看护。 虫害防治 无患子常发的病虫害有蜡蝉,天牛,桑褐刺蛾这三种,有效预防与治理方法如下: ⒈蜡蝉(透明疏广蜡蝉):若虫刺吸嫩枝梢为害,成虫产卵于寄主小枝一侧,造成长10~20cm伤口,影响树树木枝条的生长。体长1公分。 防治药剂可选用: ①80%敌敌畏乳油加10%吡虫啉乳油0~倍喷施; ②40%速扑杀乳油加阿维菌素0倍液喷施; ③50%杀螟松乳油或者20%杀灭菊酯0倍喷施。 ⒉天牛:无患子常见虫害。幼虫在树干基部、根颈处迂回蛀食,有粪屑积于隧道内,数月后方蛀入木质部,并向外蛀1通气孔排粪孔,排出粪屑堆积于基部。 防治方法 ①发现无患子基部有粪屑堆积,可以用细铅丝从排粪孔沿着隧道刺杀幼虫; ②如找不到幼虫,也可以塞入用蘸有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10-50倍液浸过的药棉球或注入80%敌敌畏乳油~倍液,施药后用湿泥封口;还可以用敌百虫精或杀虫双倍液进行浇灌,效果显。 ⒊桑褐刺蛾。主要以幼虫啮食或蚕食无患子叶部,当虫口密度大时能在短期内把叶片吃光,仅剩下主脉,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市容面貌。 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在枝上越冬虫茧;或发动群众挖除在土中越冬虫茧。 ②幼虫发生期可喷施每克孢子含量亿以上青虫菌1斤渗水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0~倍液;或青虫菌1斤加90%晶体敌百虫4两渗水0倍的菌药混合液。 主要价值 药用 药材来源:植物的根(无患树蔃)、韧皮(无患树皮)、嫩枝叶(无患子叶)、果肉(无患子皮)、种仁(无患子中仁)亦供药用。 药用性状:干燥的种子呈球形,径长14毫米。外表黑色,光滑。种脐线形,周围附有白色绒毛。种皮骨质,坚硬。无胚乳,子叶肥厚,黄色,胚粗壮稍弯曲。 炮制:除去果肉、杂质,取种子晒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苦,平,有毒。 ①《本经逢原》:苦,平,无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苦涩,有小毒。[1] 功能主治:清热,祛痰,消积,杀虫。治喉痹肿痛,咳喘,食滞,白带,疳积,疮痹,肿毒。用于白喉症,精囊病,淋浊尿频。清热,祛痰,消积,杀虫。喉痹肿痛、咳喘、食滞、白带、疳积、疮癣、肿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止血;煨食杀虫,去腻;煮膏药祛风、消肿、拔毒。 ②《广西中药志》:烧灰研末吹喉治声哑。 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各种喉症,感冒发热,百日咳,白浊,白带,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研末或煨食。外用:研末吹喉、擦牙,或煎汤洗、熬膏涂。[1] 附方: ①治双单鹅喉:无患于三钱,凤尾草三钱,煎服。 ②治鹅喉:无患子二钱,元明粉一钱五分,梅片六分,研极细末吹喉。严重者加麝香一分。(《岭南草药志》) ③治哮喘:无患子煅灰,开水冲服,小儿每次六分,成人每次二钱,每日一次,连服数天。(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虫积食滞:无患子五至七粒,煨熟吃,每日一次,可连服数日。(《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厚皮癣:无患子酌量,用好醋煎沸,趁热搽洗患处。(《岭南草药志》) ⑥治牙齿肿痛:无患子一两,大黄、香附各一两,青盐半两,泥固煅研,日用擦牙。(《普济方》) ⑦去风明目。用无患子皮、皂角、胡饼、草菖蒲,同捶碎,加浆水调作弹子大,取以泡汤洗头,能去风明目。 ⑧洗面去斑。用无患子上捣烂,加白面和为在丸,每日取以洗面,去垢及斑,甚效。 ⑨子中仁:牙齿肿痛。用肥珠子一两,大黄、香附各一两,青盐半两,泥土固封,火煅,研细。每日取以擦牙。⑩治小儿腹中气胀:用木患子仁3~4枚。煨熟食之,令放出矢气即消。(《岭南草药志》) ⑩治小儿腹中气胀:用木患子仁3~4枚。煨熟食之,令放出矢气即消。(《岭南草药志》)[1] 临床应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取洗净去皮的无患子1斤,加水0毫升煎成浓液。每次取50~毫升加温开水0毫升稀释,按常规灌洗阴道,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同时配合清热化湿的中药内服。经治10例均于灌洗一疗程后,复查滴虫阴性。5例追踪观察2~3个月未见复发;1例于2月后复发,再行治疗仍然有效。 民族用药 藏药,隆东:种子用于白喉症,精囊病,淋浊尿频《部藏标》。郎当:种子治白喉症,精囊病,淋浊尿频《中国藏药》。 苗药,根、果用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湘蓝考》。 壮药,无患子,芒苍:根治流感,头痛;叶治痧麻夹经;种子治蛔虫腹痛《桂药编》。 彝药,种子用于风热感冒,口蛾喉赤,喘咳哮鸣,生漆中毒《哀牢》。 佤药,皮哨子果,皮皂子,无患子:根风湿性红肿,气管炎,肺炎,肝炎《中佤药》。[1] 各家论述 ⑴《生草药性备要》:止血;煨食杀虫、去腻;煮膏药祛风、消肿、拔毒。 ⑵《广西中药志》:烧灰研末吹喉治声哑。 ⑶《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各种喉症,感冒发热,百日咳,白浊,白带,小儿疳积。 园林 树干通直,枝叶广展,绿荫稠密。到了冬季,满树叶色金黄,故又名黄金树。可算是彩叶树种之一。到了10月,果实累累,橙黄美观。是绿化的优良观叶、观果树种。 福建德化、长汀、漳浦,8年种植30株;广东增城、普宁地区,种植10株。有将茶园改种、套种无患子树,德化县8年04月就将亩茶园套种植无患子树20株。 广东汕头市林科所,于6年2月向该场引种:无患子、青钱柳、沉香等树种 深圳铁汉园林公司,于8年4月,到该场引种无患子大苗,用于园林绿化。 慈溪市绿怡苗圃,到该场从1年就开始引种无患子苗,现有各种规格的无患子苗木00株,为慈溪市最大的苗木培育场,用于园林绿化。 患子果皮含无患子皂苷等三萜皂苷,可制造“天然无公害洗洁剂”,用于日常洗涤:餐具清洁、美容、洗头、皮肤保健。天然植物无患子树的果实,通过人工晒制、剥皮,而后得到的纯果皮。可以直接用来提取其有效成份--皂苷,制造天然无公害洗洁用品--无患子皂乳无患子手工皂等。这一类天然植物洗洁用品,在日本、台湾、韩国、美国等国家已经相当流行。特别是欧洲人,更是喜欢将无患子的果皮,不经加工,原原本本的包裹在棉织袋子内,泡水搓挤,使其产生泡沫,直接用于洗衣、洗头、洗身。 无患子果核用于制作天然工艺品及佛教念珠。 无患子种仁含油量高,用来提取油脂,制造天然滑润油;最新科研透露:无患子种仁提取油脂,可用来制造生物柴油。 化妆品 泡沫丰富,手感细腻,去污力强,能改善皮肤质量,使其细腻光泽、富有弹性。同时还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凝血等作用。无患子中的果酸帮助皮肤去除堆积在外层的老化角质,加速皮肤更新,帮助改善肌肤青春痘、黑斑、皱纹、皮肤干燥、粗糙等肌肤问题。用于洗头亦可预防头皮屑去屑止痒功效,它的ph值在5~7之间,呈自然酸性,纯天然的界面活性剂,不伤人体,不污染水源之特性。 抑菌、去屑、防脱、美白去斑、滋润皮肤的作用:“无患子可预防头皮屑”,这对于惯用传统的、天然的洗护用品的中国人来说,根本就是普通常识。使用无患子皂乳洗头,对於预防掉发据民间传说也有效。无患子中的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脂、收敛毛孔,能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能减少日光中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无患子中的阿魏酸是科学界公认的美容因子,能改善皮肤质量,使其细腻、光泽、富有弹性。同时还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凝血等作用。无患子中的果酸能帮助皮肤去除堆积在外层的老化角质。 现代研究 化学成份 种仁含蛋白质31.87%,灰分5.19%,总非纤维碳水化合物14.86%,戊聚糖2.21%,淀粉11.94%,粗纤维14.14%。此外,尚检出脂肪酸(fattyacid),山萮酸(behenicacid)及二十四烷酸。种子含脂肪油43.18%及糖脂(glycolipid)。无患于含天然表面活性物质,该表面活性物质中含有萜类(terpenoid)甾体皂甙(steroidsaponin),氨基酸(aminoacid),蛋白质(protein),维生素(vitamin),油酸(oleicacid),油脂(oil)。果皮含无患子倍半萜甙(mukuroziside)Ⅰa、Ⅰb、Ⅱa、Ⅱb,无患子皂甙(mukurozisaponin)X、Y1、Y2、E、G,无患子属皂甙(sapindoside)A、B,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常春藤皂甙元a-L-吡喃阿伯糖基(1→3)-a-L-吡喃鼠李糖基(1→2)-a-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a-L-arabinopyranosyl(1→3)-a-L-rhamnopyranosyl(1→2)-a-L-arabin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a-L-呋喃阿拉伯糖基(1→3)-a-L-吡喃鼠李糖基(1→2)-a-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a-L-arabinofuranosyl(1→3)-a-L-rhamnopyranosyl(1→2)-a-L-arabinpopyranoside]。[2] 除此外还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还原糖、脂肪酸、油脂、油酸、类胡萝卜素、烟酸、核黄素、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及赖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组氨酸等10多种氨基酸。 药理作用 ⑴对血压的作用:皮下注射无患子提取的皂甙类物质,可致家兔血压下降,血胆固醇无变化。 ⑵用含丰富胆固醇的饮食,饲养家兔,造成动脉硬化后,就连续口服皂甙30~50天,从第40天开始血胆固醇可以从~mg%,降低到53~%,若在动脉硬化后第40天才开始治疗,则降胆固醇作用不太显着,同时血卵磷脂增加。[2] 毒性研究 无患子皂甙有溶血作用。给家兔静脉注射,其致死量为0.03~0.04g/kg,死因为呼吸麻痹。[2] 植物文化 相传以无患树的木材制成的木棒可以驱魔杀鬼,因此名为无患。而拉丁学名Sapindus是soapindicus的缩写,意思是“印度的肥皂”,因为它那厚肉质状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会产生泡沫,可用于清洗,是古代的主要清洁剂之一。 佛说木患子经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只阇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无数,名称远闻,天、人所敬。时难国王,名波流离,遣使来到佛所,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中国边小,频岁寇贼,五谷勇贵,疾病流行,人民困苦,我恒不得安卧。如来法藏,多悉深广。我有忧务,不得修行。唯愿世尊,特垂慈愍,赐我要法!使我日夜易得修行,未来世中,远离众苦。’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已被评为“无患子之乡"。 史料记载 无患子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医学记载:无患子果实蕴含天然净菌素,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天然洗护珍果,明代杰出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无患子洗发可去头风(头皮屑)明目,洗面可增白去斑。”“肥皂荚(无患子)……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它在中国的台湾、印度、美国已被开发利用到日常生活和医疗上。在台湾,无患子洗护用品的使用已很流行。 无患子的故事 相传漳州有一位老妇女,常年吃斋念佛,每天烧香跪拜菩萨,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有一年春天,漳州连降大雨,山洪暴发。当大水冲到这位老妇女门口时,突然从天上掉下一粒无患子(又称:菩提子),落地生根开花,大水便绕道而走。别人的家被大水冲了,老妇女的家平安无事。从此,家家都在自家门口前种一棵无患子树,用来消灾驱难,保佑平安。多年下来流传一首儿歌:无患子,种门前,佛造光,家宅安,子孙后代无患难,菩萨保佑万万年。 皂荚(学名:GleditsiasinensisLam.),又名皂荚树、皂角等,属蔷薇目,豆科落叶乔木或小乔木,叶为一回羽状复叶,长10~18(26)cm;小叶柄长1~2(5)mm,被短柔毛。花杂性,黄白色,种子多颗,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1~13mm,宽8~9mm,花期3~5月;果期5~12月。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此外,皂荚种子可消积化食开胃,并含有瓜尔豆胶;皂荚刺(皂针)内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中文学名皂角树别名皂荚、皂角、猪牙皂、牙皂拉丁学名GleditsiasinensisLam.二名法G.sinensis界植物界族云实族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豆科亚科云实亚科属皂荚属种皂荚分布区域中国特有植物体征豆科落叶乔木或小乔木 收起? 形态特征 皂角树为豆科植物,它属于落叶乔木,树高皂角树 可达15米-20米,树冠可达15米,棘刺粗壮,红褐色,常分枝,双数羽状复叶,小叶4对-7对,小叶片为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状卵形,长3厘米-8厘米,宽1厘米-3.5厘米,先端钝,有时凸,基部斜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花杂性,成腋生及顶生总状花序,花部均有细柔毛,花萼钟形,裂片4,卵状披针形,花瓣4,淡黄白色,卵形或长椭圆形,雄蕊8,4长4短,子房条形,扁平,荚角直而扁平,有光泽,黑紫色,被白色粉,长12厘米-30厘米,种子多数扁平,长椭圆形,长约10毫米,红袍色有光泽。棘刺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厘米-15厘米,基部粗约8毫米-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厘米-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无臭,味淡。每年的5月份开花,10月份果实成熟,棘刺长成。[1]? 生长习性 性喜光而稍耐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及深厚肥沃适当的湿润土壤,但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石灰质及盐碱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长。 皂荚的生长速度慢但寿命很长,可达六七百年,属于深根性树种。需要6~8年的营养生长才能开花结果。但是其结实期可长达数百年。 分布情况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分布极广,自中国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多生于平原、山谷及丘陵地区。但在温暖地区可分布在海拔1米处。[2]? 适宜栽种的地区为:山西、山东、河南、甘肃、河北、内蒙古、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浙江、贵州、陕西、江西、云南及东北三省等地区。[3]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10月采下果实,取出种子,随即播种;若春播,需将种子在水里泡胀后,再行播种。育苗时,开1.3m宽的高畦,撒施一层腐熟堆肥作为基肥,然后按行距33cm,开深约6~10cm的横沟,把种子每隔4~6cm播粒,播后施人畜粪水,并盖草木灰,最后盖土与畦面齐平。如遇天旱,要经常浇水。苗出齐后,要浅薅,并施人畜粪水,以后再中除、追肥1~2次。第2年再行1~2次中除、追肥等管理,到秋后即可移栽。移栽可按株距7~10m开穴,栽前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每穴栽苗1株,盖土压实,最后再覆松土,使稍高于地面,浇水定根。 栽培技术 皂荚种皮厚而坚硬皂角种子 ,透水性差,如不经催芽处理,种子发芽出土慢且不整齐,发芽率低。 层积处理。在秋末冬初将种子浸入水中,每天换水1次,7天后捞出与湿沙混合进行贮藏,经常翻动使其温度与湿度均衡,次年春天置于温暖处催芽。 浸种。一般在播种前5天,将皂荚种子放入容器内,倒入℃水,边倒水边搅拌至不烫手为止。浸泡1天后,用淘米法筛选出吸水膨胀的种子进行催芽。未膨胀的种子,用上述方法连续浸种10次左右,种子多数膨胀后即可混沙催芽。 硫酸处理。将选出的种子取5kg~10kg倒入塑料盆内,加入浓硫酸后快速搅拌35min,种皮由红褐色变为鲜红色时捞出,倒入装有温水的盆内浸泡2天~3天。待种子膨胀后捡出埋入湿沙中,发芽后即可播种。 播种 选择地势平坦、灌水方便、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平整土地后施入底肥(二铵)kg/hm2。播种以春播为好,一般在5月上旬,播种量kg/hm2~kg/hm2.在播种前5天~6天灌足底水,待表面阴干后即可播种。为便于起苗和管理,可采用60cm大垄播种,顺垄向在垄面开8cm~10cm的深沟进行播种;若为提高出苗量,亦可做床播种,苗床宽1.2m,步道宽20cm,每隔15cm横床开6cm~8cm深的条沟进行播种。播种后及时覆土,覆土厚度3cm~4cm。 造林 皂荚一般采用植苗造林,可在春季、秋季、冬季或雨季进行栽种,造林时蘸生根粉,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选用2年生~3年生苗,造林前要进行小穴整地,穴规格40cm×50cm×50cm。山区的株行距为2m×3m,植苗株/hm2;平原区株行距为3m×4m或4m×5m,植苗株/hm2~株/hm2。栽植后浇水、封土、踩实、覆膜。 管理养护抚育管理 播种后适时浇水,及时松土、除草,栽培 并于7月上旬追施1次尿素,施肥量kg/hm2~kg/hm2。幼苗高5cm~6cm时间苗,留苗15株/m~20株/m,间苗后应及时浇水、松土。 苗期管理 皂荚在出苗时有早有晚,出苗时间较长,应注意床面板结影响幼苗出土,要保持床面湿润,及时轻轻疏松床面表土而又不伤幼苗,达到全苗整齐。待苗出齐后,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及时除草松土,当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间苗、定苗,株距10~15cm,苗高20cm左右或5月底6月初施追肥1次,施速效化肥kg/hm2,采取开沟施入并覆土。按照旱涝情况及时灌溉与排水,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各种病害,一年生苗高可达50~cm。 采种与贮藏 皂荚果实成熟期在10月,果实成熟后长期宿存枝上不自然下落,但易遭虫蛀,应及时采摘。可手摘或用钩刀剔取,采集的果实在自然条件下经日晒使种子干燥脱粒。将筛选后的种子装入布袋或木桶等容器中,放在低温、干燥、通风、阴凉的仓库内贮藏。为避免虫蛀,可用石灰粉、木炭屑等拌种,用量约为种子重量的0.1%~0.3%。 病害防治皂荚豆象 成虫体长5.5~7.5mm,宽1.5~3.5mm,赤褐色,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种子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咬破种子钻出,等皂结荚后,产卵于荚果上,幼虫孵化后,钻入种子内危害。 防治方法:可用90℃热水浸泡20~30s,或用药剂熏蒸,消灭种子内的幼虫。 皂荚食心虫 幼虫在果荚内或在枝干皮缝内结茧越冬,每年发生3代,第1代4月上旬化蛹,5月初成虫开始羽化。第2代成虫发生在6月中下旬,第3代在7月中下旬。 防治方法:秋后至翌春3月前,处理荚果,防止越冬幼虫化蛹成蛾,及时处理被害荚果,消灭幼虫。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皂荚种子含有丰富的半乳甘露聚糖胶和蛋白质成分,半乳甘露聚糖胶因其独特的流变性,而被用作增稠剂、稳定剂、粘合剂、胶凝剂、浮选剂、絮凝剂、分散剂等,广泛应用于石油钻采、食品医药、纺织印染、采矿选矿、兵工炸药、日化陶瓷、建筑涂料、木材加工、造纸、农药等行业。 种子含胶量高达30%~40%,制胶的皂荚下脚料中蛋白质含量高于30%,可用于制作饲料原料或提取绿色蛋白质。皂荚豆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聚糖,含油量超过大豆。 木材利用 皂荚树的木材坚实,耐腐耐磨,黄褐色或杂有红色条纹,可用于制作工艺品、家具。 药用价值皂荚树的荚果、种子、皂角刺 枝刺等均可入药,荚果入药可祛痰、利尿;种子入药可治癣和通便秘;皂刺入药可活血并治疮癣,皂荚树以果实、种子入药。 皂荚含三萜皂甙(皂荚甙、皂荚皂甙)、鞣质、蜡醇、廿九烷、豆甾醇、谷甾醇等。有祛痰、开窍的功能。皂荚中所含有的皂苷素是三萜烯类和低聚糖,有消炎、抗溃疡、抗病变效果,还有抗癌和提高艾滋病免疫力等功效。 皂荚的根、茎、叶可生产清热解毒的中药口服液。 《药典》。 端皂角,天丁:果实治痰涎壅塞;将枸橙刺和皂角刺插在猪肝上蒸,内服猪肝,治肝炎《水医药》。马驴角刺荚(忻城语):嫩刺外用治疮毒《桂药编》。 皂角刺,天丁,皂丁:干燥棘刺治痈肿疔毒未溃,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大理资志》。 寸都茵-乌日格斯:棘刺用于痈肿初起或脓成不溃,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外治疮癣;果实用于卒然昏迷,口噤不开,喉中痰壅,支气管哮喘,便秘,颈淋巴结结核:东嘎,嘎亥-寸都,不育果实:用于突然昏厥,中风牙关紧闭,喘咳痰壅;癫痫:外治痈疮肿毒《蒙药》。 皂角树,皂角:果实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痈肿便毒,疮癣疥癞《湘蓝考》。Bid?zob?kud比皂哭,Bel?det?clef?sad?bil波豆底沙碧,Bol?zend?lef播整陆:棘刺治疗各种痈肿,疮毒,治疗缩舌症《苗医药》。 罩嘎(zhao?ga):刺、叶及果治疗皮肤疥癣,痒疹,奶痈,灭蛆《土家药》。[9]? 刺(皂角刺):辛、咸,温。搜风,化痰,托毒。?用于痈肿,疮毒,胞衣不下,疮癣。?荚果(大皂角):辛,温。有小毒。开窍,祛痰,解毒。用于中风口噤,喘咳痰壅,癫痫,痈疮中毒。?不育荚果(猪牙皂):辛,温。有小毒。开窍,消痰,搜风,杀虫。?用于中风口噤,风痫,痰喘,疥癣肿毒。?种子(皂荚子):辛,温。有小毒。搜风,祛痰,开窍。?用于中风口噤,痰鸣喘咳,喉痹,疮癣肿毒。 生态价值皂荚树为生态经济型树种,耐旱节水,根系发达,可用做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皂荚树耐热、耐寒抗污染,可用于城乡景观林、道路绿化。皂荚树具有固氮、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综合价值,是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用皂荚营造草原防护林能有效防止牧畜破坏,是林牧结合的优选树种。化学成份 1、荚果含三萜皂式:皂荚甙(gledinin),甙甙元为皂荚甙元(gledigenin),皂荚皂甙(gleditschia?saponin)。尚含蜡酸(ced?alcohol),二十九烷(nonacosane),正二十七烷(hepta-cosane),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鞣质(tannin)等。 2、荚果含三萜皂甙、鞣质.皂甙有皂荚甙(Gledinin),水解后得甙元(Gledigenin)和皂荚皂甙(Gleditschiasaponin),水解后得甙元(Gleditschiasapogenin)及阿拉伯糖(Arabinose)。此外,尚含蜡醇(Ceryl?alcohol)、廿九烷(Nonacosa-?ne)、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等。 冬青子,是“女贞”的同义词,木犀科女贞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称女桢、女贞实、桢木、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蜡树、将军树等,原产于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也有栽培,能耐-10℃左右低温,是园林绿化中应用较多的乡土树种。 传说是古代鲁国一位女子的名字,因其“负霜葱翠,振柯凌风,而贞女慕其名,或树之于云堂,或植之于阶庭”故名,我国明朝浙江都司徐司马,下令杭州城居民在门前遍植女贞树。 中文学名女贞 外文名ChineseGlossyPrivet 拉丁学名LigustrumlucidumAit. 界植物界 族木犀榄族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玄参目 亚目木犀亚目 科木犀科 亚科木犀亚科 属女贞属 种女贞 分布区域中国、朝鲜半岛、日本林山 收起 形态特征 冬青子 冬青子 干燥果实卵形成椭圆球形,有的微弯曲,长5~10毫米,直径3~4毫米。外皮蓝黑色,具皱纹;两端钝圆,底部有果柄痕。质坚,体轻,横面破开后大部分为单仁,如为双仁,中间有隔瓤分开。仁椭圆形,两端尖,外面紫黑色,里面灰白色。无臭,味甘而微苦涩。以粒大、饱满、色蓝黑,质坚实者为佳。女贞(《本经》),又名:桢木(《山海经》),女贞木(《典术》),冬青、蜡树(《纲目》),小叶冻膏(《医林 纂要》),将军树(《临安县图经》),水蜡树(《植物名实图考》),水瑞香、冻青树,大蜡叶、水桢、白蜡树。 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色至浅灰褐色,枝条光滑,具皮孔。叶对生,叶柄长1~2厘米,上面有槽;叶片革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4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渐尖至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密布细小的透明腺点,主脉明显。圆锥花序顶生,长10~15厘米,直径8~17厘米;总花梗长约4厘米,或无;苞片叶状,线状披针形,无柄,早落,小苞卵状三角形;小花梗极短或几无;花萼钟状,长约1.5毫米,4浅裂;花冠管约与裂片等长,裂片4,长方卵形,长约2毫米,白色;雄蕊2,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细,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球形,2室,花柱圆柱状,柱头浅2裂。浆果状核果,长椭圆形,长6~12毫米,幼时绿色,熟时蓝黑色。种子1~2枚,长椭圆形。花期6~7月。果期8~12月。本植物的根(女贞根)、树皮(女贞皮)、叶(女贞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主要价值 冬青子,又名女贞实。 性味:甘;苦;性凉。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 主治: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须发早白,骨蒸潮热;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敷膏点眼。清虚热宜生用,补肝肾宜熟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m以下的疏林或密林中,亦多栽培于庭院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以南各地。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果实。 采收储藏:女贞移栽后4~5年开始结果,在每年12月果实变黑而有白粉时打下,除去梗、叶及杂质,晒干或置热水中烫过后晒干。 炮制方法: 女贞子: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酒女贞子:取净女贞子斤,加黄酒20斤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酒吸尽,取出,干燥。 《得配本草》:女贞子洗去皮衣,酒拌蒸,晒干。淡盐水拌炒亦可。 1. 女贞子: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2. 酒女贞子:取净女贞子斤,加黄酒20斤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酒吸尽,取出,干燥。 3. 《得配本草》:女贞子洗去皮衣,酒拌蒸,晒干。淡盐水拌炒亦可。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本草经疏》:当杂保脾胃药及椒红温暖之类同施,不则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1. 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2. 《本草经疏》:当杂保脾胃药及椒红温暖之类同施,不则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化学成分 果实含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乙酰齐墩果酸(acetyloleanolicacid),熊果酸(ursolicacid),乙酸熊果酸(acetylursolicacid),对-羟基苯乙醇(p-hydroxyphenethylalcohol),3,4-二羟基苯乙醇(3,4-dihydroxyphenethylalcoh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甘露醇(mannitol),外消旋-圣草素(eriodictyol),右旋-花旗松素(taxifolin),槲皮素(quercetin),女贞甙(ligustroside),10-羟基女贞甙(10-hydroxyligustroside),女贞子甙(nuezhenide),橄榄苦甙(oleuropein),10-羟基橄榄苦甙(10-hydroxyoleu-ropein),对-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甙(p-hydroxyphen-ethyl-β-D-glucoside),3,4-二羟基苯乙基-β-葡萄糖甙(3,4-dihydrox-yphenethyl-β-D-glucoside),甲基-α-D-吡喃半乳糖甙(methyl-α-D-galactopyranoside),洋丁香酚甙(acteoside),新女贞子甙(neonuezhenide),女贞甙酸(ligustrosidicacid),橄榄苦甙酸(oleu-ropeinicacid)及代号为GI-3的裂环烯醚萜甙。还含有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岩藻糖组成的多糖,及总量为0.39%的7种磷脂类化合物,其中以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含量最高,占总量的56.52%±1.34%。并含有钾、钙、镁、钠、锌、铁、锰、铜、镍、铬、银等11种元素,其中铜、铁、锌、锰、铬、镍为人所必需微量元素。 女贞种子含女贞子酸(ligustrin)(其结构为五环三萜酸,具有免疫激活作用)。女贞含8-表金银花甙(8-epikingiside)。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 文献记载 选方 治痔疮:冬至日取冻青树子,盐、酒浸一夜,九蒸九晒,瓶收。每日空心酒吞七十粒,卧时再服。(《濒湖集简方》) 文献论述 《本草图经》:"浸酒,去风补血。" 《本草求真》:"补肝强筋,补肾健骨。" 《江苏药材志》:"治风湿痹痛。" 1. 《本草图经》:"浸酒,去风补血。" 2. 《本草求真》:"补肝强筋,补肾健骨。" 3. 《江苏药材志》:"治风湿痹痛。" 桑(拉丁名:MorusalbaL.)是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5米。树体富含乳浆,树皮黄褐色。叶卵形至广卵形,叶端尖,叶基圆形或浅心脏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叶面无毛,有光泽,叶背脉上有疏毛。雌雄异株,5月开花,葇荑花序。果熟期6-7月,聚花果卵圆形或圆柱形,黑紫色或白色。喜光,幼时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耐水湿能力强。 原产中国中部和北部。中国东北至西南各省区,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鲜、日本、蒙古、中亚各国、俄罗斯、欧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叶为桑蚕饲料。木材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作造纸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酿酒,叶、果和根皮可入药。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中文学名桑 别名桑树 拉丁学名MorusalbaL. 界植物界 族桑族 门种子植物门 亚门被子植物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金缕梅亚纲 目荨麻目 科桑科 亚科桑亚科 属桑属 种桑 分布区域中国南北各地广泛栽培 收起 形态特征 乔木或为灌木,高3-10米或更高,胸径可达50厘米,树皮厚,灰色,具不规则浅纵裂;冬芽红褐色,卵形,芽鳞覆瓦状排列,灰褐色,有细毛;小枝有细毛。叶卵形或广卵形,长5-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渐尖或圆钝,基部圆形至浅心形,边缘锯齿粗钝,有时叶为各种分裂,表面鲜绿色,无毛,背面沿脉有疏毛,脉腋有簇毛;叶柄长1.5-5.5厘米,具柔毛;托叶披针形,早落,外面密被细硬毛。 花单性,腋生或生于芽鳞腋内,与叶同时生出;雄花序下垂,长2-3.5厘米,密被白色柔毛,雄花。花被片宽椭圆形,淡绿色。花丝在芽时内折,花药2室,球形至肾形,纵裂;雌花序长1-2厘米,被毛,总花梗长5-10毫米被柔毛,雌花无梗,花被片倒卵形,顶端圆钝,外面和边缘被毛,两侧紧抱子房,无花柱,柱头2裂,内面有乳头状突起。 聚花果卵状椭圆形,长1-2.5厘米,成熟时红色或暗紫色。花期4-5月,果期5-8月。[1] 主要变种 鲁桑(MorusalbaL.var.multicaulis(Perrott.)Loud.) 该变种和桑的区别在于叶大而厚,叶长可达30厘米,表面泡状皱缩;聚花果圆筒状,长1.5-2厘米,成熟时白绿色或紫黑色。 中国江苏、浙江、四川及陕西等地栽培。因叶大,肉厚多汁,为家蚕的良好饲料。[1] 产地生境 该种原产中国中部和北部,现由东北至西南各省区,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鲜、日本、蒙古、中亚各国、俄罗斯、欧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1]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超过40℃则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2] 繁殖方法 种子 采收紫色成熟桑椹,搓去果肉,洗净种子,随即播种或湿砂贮藏。春播、夏播、秋播均可。夏播、秋播可用当年新种子。播前用50℃温水浸种,待自然冷却后,再浸泡12小时,放湿砂中贮藏催芽,经常保持湿润,待种皮破裂露白时即可播种,按行株距20-30厘米开沟,沟深1厘米,每1小时米2用种量7.5-15千克。覆土。约经10天出苗。苗高3-4厘米间苗,去弱留强,并补苗。春、秋季按株距10-15厘米定苗。 袋接法,于嫁接前20d剪接穗,湿沙贮藏,使砧木剪口处的皮层和木质部分离成袋状,然后插入接穗,以插紧为止。芽接,春、夏季用T形芽接或管状芽接(套接)。 压条 早春将母株横伏固定于地面,埋入沟中,露出顶端,培土压实,待生根后与母体分离。春或秋季进行定植。按行、株距2米×0.4米开穴,穴径0.5-0.7米,穴底施入腐熟厩肥,上铺薄土一层,栽入,填表土后,将植株向上提一提,使根部舒展,再填心土,压实,浇水。[2] 栽培技术 土地整理 将土地平整、清除杂物,进行深翻。方法有两种: ⒈全面深翻:深翻前每亩撒施土杂肥或农家肥0-0公斤,深翻30-40厘米; ⒉沟翻:按种植方式进行沟翻,深50厘米,宽60厘米,表土、心土分开设置,在沟上每亩施土杂肥或农家肥2-0公斤,回表土10厘米,拌匀。深翻时间:在11-12月份种桑前均可进行。[3] 种植管理 ⒈种植时间:12月至次年3月 ⒉栽植密度与形式:每亩移栽桑苗0-1株,栽植形式有两种: ⑴宽窄行种植:水肥条件好、平整的地块,采用宽窄行种植,三角形对空移栽。要求大行距6尺,小行距2尺,株距1-1.5尺。 ⑵等行种植:水肥条件差的台地、缓坡地宜采用等行栽,行距4尺,株距1.2-1.5尺。 ⒊品种及苗木处理: ⑴桑树品种以农桑系列为主,主要有农桑8号、农桑12号、农桑14号; ⑵苗木选择处理:将苗木按大小分开,分别种植,种植前将枯萎根、过长根剪去,并在泥浆中浸泡一下,可提高成活率。 ⒋定植:要求苗正、根伸,浅栽踏实,以嫁接口入土10厘米左右为宜,浇足定根水,覆盖地膜(宽窄行膜宽3尺,等行膜宽2尺)。 ⒌移栽后的管理: ⑴剪干:移栽后离地面5-7寸剪去苗干,冬栽的进行春剪,春栽的随栽随剪,要求剪口平滑。 ⑵疏芽:待新芽长至4-5寸时进行疏芽,每株选留2-3个发育强壮、方向合理的桑芽养成壮枝。 ⑶摘心:对只有一个芽的,待芽长至4-6寸时进行摘心,促其分枝,提早成园。 ⑷补缺:桑芽萌发后,及时检查,未成活的及时进行补种。 ⑸排灌:干旱要浇水,雨天排涝,提高成活率。 ⑹加强除草、施肥:及时浅耕除草,疏芽、搞心后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或浇沼液、人粪尿等,施肥量掌握在成林桑园的1/3。[3] 桑园管理 ⒈幼龄桑园的树型养成:种植次年春离地35厘米左右进行伐条,每株留2-3个树桩,以后每年以此剪口为均进行伐条,培养成低干有拳式或无拳式树型。 ⒉中耕除草:每年养蚕结束后进行一次中耕,除草根据杂草生长情况,一般每年进行2-3次除草。 ⒊施肥:每年进行四次施肥。 ⑴春肥:于桑芽萌动时施,每亩20公斤尿素。 ⑵夏肥:春蚕结束后施,每亩施尿素20公斤,桑树专用复合肥25公斤。 ⑶秋肥:旱秋蚕结束后施,每亩施尿素5公斤,桑树复合肥10公斤。 ⑷冬肥:12月初施,每亩施农家肥-0公斤。[3] 病虫防治 春芽萌发后用敌敌畏、乐果、桑宁进行一次虫害防治,春蚕结束后,夏蚕结束后,早秋蚕结束后用敌敌畏、乐果、桑宁、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进行病虫害防治。[3] 经济价值 药用 功能主治 桑叶可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2] 药理作用 ⒈抗菌作用 鲜桑叶煎剂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炭疸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剂还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2] ⒉降血糖作用 桑叶在脱皮固酮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或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抗胰岛素血清引起的小鼠高血糖症均有降血糖作用。脱皮固酮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但不改变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有人认为桑叶中所含某些氨基酸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2] ⒊其它作用 对鼠肠肌有抑制作用。对动情期子宫有兴奋作用。稀释液静脉注射可出现暂时的血压下降。脱皮激素能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生的表皮并促使昆虫脱皮。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桑叶乙醇提得的植物雌激素,喂饲小鼠可减慢生长率。10%桑叶注射液,注射于兔股四头肌或滴入兔眼结膜内,均未发现有局部刺激作用。豚鼠过敏性实验为阴性。对羊红血球未见溶血反应。桑菊饮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使嗜酸性细胞增多。[2] 毒性 10%桑叶注射液小鼠(体重量20克)1次腹腔注射的安全用量相当于人用量的倍。以相当于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肝、肾、肺等无损害。若给予更大剂量,则使上述脏器发生变性和出血。 民族用药 塔兴:桑椹治骨热病;桑木、桑枝治骨热;桑枝、桑叶、桑椹熬膏治妇女病,感冒,气管炎,腹泻《藏本草》。达尔相:果穗清骨热;枝叶熬膏治妇科病《中国藏药》。[1] 益勒玛:果穗用于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头发早白,血虚便秘《蒙药学》。[1] 美蒿(米eix千克aos),尚美告巴老(Sangpmeix千克aosbavlaox):根皮、枝、叶及果实主治惊办麻(撒手惊),耿脓(鼻脓子),耿达伦(风眼)《侗医学》。梅登高米eixdemhgaos:叶治须眉脱落症。[1] Ndutliousginb(都柳菌),Detuabge(斗蛙艰),Youbgangb(茹刚):根、叶、枝、果治风湿关节炎,治伤风感冒,补肾,止咳,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治心肾衰弱不寐《苗医药》。Ghabjiongxlinldetvobgeib嘎龚令豆窝鸡:根内皮、枝及果实治胸痛咳嗽《苗药集》。[1] 不早子:叶、根、皮、果实治风热感冒,肺热咳嗽,失眠健忘《怒江药》。[1] 碑满帅:叶治肿疡未溃;树浆(外用)治疮痒溃烂《傣药志》。碑满帅(西傣):叶治痈疮未溃,痒疮溃烂《滇省志》。[1] 根、树皮及枝治肺热咳嗽,风湿性关节肿痛,高血压《中佤药》。[1] 桑白皮,囊角日:治肺热咳嗽,高血压糖尿病,跌打损伤《德宏药录》。[1] 锁:叶治急性肝炎,抗菌消炎《滇药录》。[1] 瓦梅高:根皮及叶,果穗治肾阴虚《水医药》。[1] 紫血莲(zixeilian):果实治腰腿痛,盗汗,头风,咳喘《土家药》。[1] 桑佛端(sanghfuoqcdom),“桑亮”(sanghhdiangx):茎枝用于肾虚腰痛,肩关节麻木及感冒咳嗽。[1] 桑木还可以用来做弓,叫做桑弧。枯枝可以作为干柴;树皮可以作为药材,造纸;桑木还可以也可以造纸;桑木还可以用来制造农业生产工具,如桑杈、车辕等。叶为养蚕的主要饲料,亦作药用,并可作土农药。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乐器、雕刻等。桑椹不但可以充饥,还可以酿酒,称桑子酒。 园林 桑树树冠宽阔,树叶茂密,秋季叶色变黄,颇为美观,且能抗烟尘及有毒气体,适于城市、工矿区及农村四旁绿化。适应性强,为良好的绿化及经济树种。 化学成分 叶含芸香甙、槲皮素、异槲皮甙、槲皮素-3-三葡糖甙、微量的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β-谷甾醇、β-D-葡糖甙、蛇麻脂醇、内消旋肌醇、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和蜕皮甾酮、溶血素、绿原酸。挥发油成分中有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异己酸、水杨酸甲酯、愈创木酚、酚、邻苯甲酚、间苯甲酚、丁香油酚等,又含草酸、延胡索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棕榈酸、棕榈酸乙酯、三十一烷、羟基香豆精、蔗糖、果糖、葡萄糖、天门冬氨基酸和谷氨酸等氨基酸。并含维生素C--毫克%,谷胱甘肽-毫克%,叶酸微克%,5-甲酰四氢叶酸22微克%,维生素B-微克%,维生素B--微克%,腺嘌呤、胆碱、胡芦巴碱,以及铜10ppm.、锌16ppm.、硼35ppm.、锰ppm。 植物文化 中国古代人民有在房前屋后栽种桑树和梓树的传统,因此常把“桑梓”代表故土、家乡。 有需要的可以扫上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ls/368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文读懂丨姜黄郁金和莪术的异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