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会把曾经的外来物称之为“洋某某”,如洋袜子、洋芋头、洋皂、洋火、洋娃娃等。似乎这称呼带有强烈的自尊性,暗指外来的东西原本就存在。难道古代真有“肥皂”吗?这个时候,问题有来了,古人洗澡,洗脸,洗手,又是用什么呢?

事实上,古代民间用作清洗剂的除了草木灰外,还有一种名为“皂荚”的果实,因其肉多肥厚而称呼它为“肥皂树”。不过北方人常用的是一种用猪胰和碱水混合加工而成的黑色团状物体,名之为“胰子”,所以现在很多地区依然把“肥皂”称之为“胰子”。不过在没有成团的“肥皂”出现以前,若论最为流行的要数用豆粉添加药品制成的“澡豆”,洗手,净身,洗脸都要用它。澡豆可称就是古代全能的药妆。

皂荚之名,其实是因其生长的荚果和种子皆为黑色。其中的“皂”字在古代乃黑色之意,如“不分青红皂白”。因其颜色和形状皆如犀牛或者之角,又可称其为称“皂角”,“乌犀”。皂荚中尤以形似猪牙的“猪牙皂角”为下品。而至于“眉皂”,“悬刀”,“扁皂荚”等异名,则一望明了。其实,一种叫无患子的树木在绍兴地区也被称之为“皂荚树”,其果实圆形,称之为“圆皂荚”,也可当肥皂使用。这也是鲁迅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高大的皂荚树”而实地见到的是“无患子树”的原因,非误也。

皂荚树,不但高大而且浑身长刺。其木质呈蜡黄色,坚柔相济,是厨房案板的上好材料。其叶片繁众,枝柯交错,绿荫如盖。夏夜来临的时候,皂角树下总会成为老人们纳凉歇息、谈天说地的场所以及孩子们追逐嬉戏的乐园。不过待到秋来叶黄之时,黑褐色的皂荚垂垂累累地迫不及待地挂满了枝头。而等到瓜熟蒂落,皂荚亦会砰然坠地。到那时,人们便将成熟的皂角采摘、收集起来。等洗衣裳时,把衣服铺在石头上,放上皂角,先用棒槌把皂角砸碎,裹在衣服里,然后再用棒槌捶打,不一会,洁白的泡沫就出来了,反复揉搓后,在水里涮几下衣服就好了,衣服不仅干净,而且还保留着一股特别的自然香气。除了用来洗衣服,皂荚亦可用来滋养发质,洗后的头发又黑又亮。其实从文献记载看,秦汉时期,人们就用皂角来洗衣物和头发了,而到隋唐这已形成惯例。

旧时的村落里,都种有一颗用来保一方平安的皂荚树。其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除了作为生活的用品外,其显著的药性也从未被人们忘怀。其药用部位主要是荚果和皂荚刺。前者如同道路中的交通警察、清洁工一样,具有疏经脉,化痰湿的作用,适合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神昏不语、癫痫、喉痹等症。荚果剥掉外皮,核中内有晶莹剔透的白肉即“皂角仁”或称“皂角米”,也是近年来流行的保健产品平民燕窝-雪莲子,不但可以通便,亦可明目益精、美容养颜。而皂角刺则是中药房一味常用中药,其性味辛、温,功专消肿排脓,中医临床用于痈疽肿毒。用醋浸泡可治疗癣,而泡酒服用对于治疗颈椎病有奇效。

皂角如刀,岁月亦如刀。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年皂角树下热闹的场面早已经定格在人们记忆的画面中。但是皂角树一直是我们的生命行程中的向标。不管我们飞多高多远,它都一直在仰望、守候,直到指引我们回归到魂牵梦绕的故土为止。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专业医院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gbeimum.com/zyzls/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