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心书完本之六艾灸与药丹丸散
北京痤疮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1/8578712.html 学中医技能,考高级健康管理师,咨询辛杏林学院灵芝老师 金液丹(一名保元丹,一名壮阳丹。) 余幼得王氏《博济方》云∶此丹治百种欲死大病,窃尝笑之,恐无是理。比得扁鹊方,以此冠首,乃敢遵用,试之于人,屡有奇效,始信圣人立法非不神也,乃不信者自误耳。此方古今盛行,莫有疑议,及孙真人着《千金方》,乃言硫黄许多利害,后人畏之,遂不敢用。亦是后人该堕夭折,故弃大药而求诸草木,何能起大病哉。余观今人之病皆以温平药,养死而不知悔,余以此丹起数十年大病于顷刻,何有发疽之说,孙真人之过也。凡我同志请试验之,自见奇效。 此丹治二十种阴疽,三十种风疾,一切虚劳,水肿,脾泄,注下,休息痢,消渴,肺胀,大小便闭,吐衄,尿血,霍乱,吐泻,目中内障,尸厥,气厥,骨蒸潮热,阴证,阴毒,心腹疼痛,心下作痞,小腹两胁急痛,胃寒,水谷不化,日久膀胱疝气膨膈,女人子宫虚寒,久无子息,赤白带下,脐腹作痛,小儿急慢惊风,一切疑难大病,治之无不效验。 舶上硫黄十斤,用铜锅熬化,麻布滤净,倾入水中,再熬再倾,如此七次,研细,入阳城罐内,盖顶铁丝扎定,外以盐泥封固八分浓阴干。先慢火红,次加烈火,一炷香,寒炉取出,埋地中三日,去火毒,再研如粉,煮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三十丸,小儿十五丸。气虚人宜常服之,益寿延年功力最大。一切牛马六畜吐食者,灌硫末立愈,一切鸡鹅鸭瘦而欲死者,饲以硫末。可以立愈且易肥。 作蒸饼法 清明前一日,将干面打成薄饼,内放干面,包裹阴干。 保命延寿丹此丹治痈疽,虚劳,中风,水肿,臌胀,脾泄,久痢,久疟,尸厥,两胁连心痛,梦泄,遗精,女人血崩、白带,童子骨蒸劳热,一切虚羸,黄黑疸,急慢惊风百余种欲死大病,皆能治之。一粒胜金液丹十粒,久服延年益寿。 硫黄明雄黄辰砂赤石脂紫石英阳起石(火醋淬三次) 每味各二两,研作粗末,同入阳城罐,盖顶,铁丝扎定,盐泥封固浓一寸,阴干。掘地作坑,下埋一半,上露一半,烈火一日夜,寒炉取出。研细,醋丸梧子大。每服十粒,空心送下,童男女五粒,小儿二三粒,俱见成效。 大丹此丹补肾气,驻颜色,活血脉,壮筋骨,轻步履,明耳目,延年益寿。治虚劳,发热,咳嗽,咯血,骨蒸盗汗,怔忡,惊悸,一切阴疽冷漏,小儿斑痘缩陷,水肿,臌胀,黄黑疸,一切虚羸大病,功同延寿丹,常服可寿百岁余。但富贵人方得合此,贫者难合,只服金液丹亦妙也。 大朱砂一斤(要有墙壁者),为粗末,入阳城罐。先用蜜拌,安砂在底,次以瞿麦末、草乌末、菠末各五钱,以鸡子清五钱拌匀,盖在砂上。以罐盖盖住,铁丝扎好,盐泥封固阴干,掘地作坑,下埋五分,上露五分,烈火一日夜,寒炉取出。研细,醋打半夏糊丸芡实大,滑石为衣,以发光彩。银器收贮,每服五粒或三粒,空心面东热酒下。 凡用入药中,并为衣者,俱如此制,则无毒,可放心服。 中丹此丹补肾气,壮筋骨,延年不老,治脾疟,黄黑疸,脾泄久痢,虚肿水肿,女人血崩白带,骨蒸劳热,小儿急慢惊风及暴注肠滑,洞泄,中风,诸般疮毒,皆效。 雄黄(十两)赤石脂(二两) 其共为粗末,亦用前五味拌制,如大丹法,取研极细,醋糊丸芡实大。大人服十丸,小儿三五丸,空心热酒或米饮下。 三黄丹此丹治中满,胸膈痞闷,中风,痰喘气急,大便虚秘,功与中丹同,但略峻耳。 雄黄雌黄硫黄各五两为粗末,制法如大丹。研极细,醋糊丸芡实大。每服十丸,空心米饮下。 四神丹此丹治病,功力与延寿丹同,治虚证更多,能止怔忡、惊悸诸般大病。 同前三黄丹,外加辰砂五钱。 制法、合法、丸法俱如前。每服四十丸,空心白汤下。 五福丹此丹功力与延寿丹、中丹同,又能壮阳治阳萎,于肾虚之人功效更多。 雄黄雌黄硫黄辰砂阳起石各五两。制法、合法、丸法皆如前,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米饮下。 紫金丹此丹补脾肾虚损,活血壮筋骨,治下元虚惫,子宫寒冷,月信不调,脐腹连腰疼痛,面黄肌瘦,泄泻精滑,一切虚损之证。 代赭石(烧红醋淬七次)赤石脂(制法同)禹余粮(制法同) 各五两,共研细末。入阳城罐,盐泥封固一寸浓,阴干,大火三炷香,冷定。再研极细,醋糊丸芡实大。 每服十丸,热酒送下。 全真丹此丹补脾肾虚损,和胃,健下元,进饮食,行湿气。治心腹刺痛,胸满气逆,胁下痛,心腹胀痛,小便频数,四肢厥冷,时发潮热,吐逆泄泻,暑月食冷物不消,气逆痞闷,男女小儿面目浮肿,小便赤涩淋沥,一切虚寒之证。 高良姜(炒,四两)干姜(炒,四两)吴茱萸(炒,三两)大附子(制)陈皮青皮(各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小儿三十丸,米饮下。无病及壮实人不宜多服。 来复丹此丹治饮食伤脾,心腹作痛,胸膈饱闷,四肢厥冷;又治伤寒阴证,女人血气刺痛,或攻心腹。或儿枕作痛及诸郁结之气,真良方也。 陈皮(去白)青皮大川附(制)五灵脂(各六两)硝石硫黄(各三两) 上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草神丹此丹大补脾肾,治阴毒伤寒,阴疽痔漏,水肿臌胀,中风半身不遂,脾泄暴注,久痢,黄黑疸,虚劳发热,咳嗽咯血,两胁连心痛,胸膈痞闷,胁中如流水声,童子骨蒸,小儿急慢惊风,痘疹变黑缩陷,气厥卒仆,双目内障,吞酸逆气,痞积血块,大小便不禁,奔豚疝气,附骨疽,两足少力,虚汗不止,男子遗精梦泄,沙石淋,溺血,妇人血崩血淋,暑月伤食,腹痛呕吐痰涎,一切疑难大病。此丹乃药中韩信也,取效最速,好生君子,广试验之,知不诬也。 川附子(制,五两)吴茱萸(泡,二两)肉桂(二两)琥珀(五钱,用柏子煮过另研)辰砂(五钱,另研)麝香(二钱,另研) 先将前三味为细末,后入琥珀、辰砂、麝香三味,共研极匀。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小儿十丸。 (神方)姜附丹此丹补虚助阳消阴,治伤寒阴证,痈疽发背,心胸作痛,心腹痞闷,喉痹,颐项肿,汤水不下,及虚劳发热,咳嗽吐血,男妇骨蒸劳热,小儿急慢惊风,痘疹缩陷,黑泡水泡斑,脾劳面黄肌瘦,肾劳面白骨弱,两目昏翳内障,脾疟久痢,水泻米谷不化,又能解利两感伤寒,天行瘟疫,山岚瘴气及不时感冒等证。 生姜(切片,五两)川附子(炮切片、童便浸,再加姜汁炒干,五两) 共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和渣服。若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去附子用川乌去黑皮,制法与附子同。 霹雳汤治脾胃虚弱,因伤生冷成泄泻,米谷不化,或胀、或痛、或痞,胸胁连心痛,两胁作胀,单腹臌胀,霍乱吐泻,中风半身不遂,脾疟黄胆,阴疽入蚀骨髓,痘疹黑陷,急慢惊风,气厥发昏,又能解利阴阳伤寒,诸般冷病寒气。 川附(泡去皮脐,五两)桂心(去皮尽,二两)当归(二两)甘草(一两) 共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和渣通口服,小儿止一钱。 救生汤治一切痈疽发背,三十六种疔,二十种肿毒。若初起憎寒壮热,一服即热退身凉,重者减半,轻者全愈。 女人乳痈、乳岩初起,姜葱发汗立愈。又治手足痰块红肿疼痛,一服即消。久年阴寒冷漏病,一切疮毒,服之神效。 芍药(酒炒)当归(酒洗)木香(忌火)丁香(各五钱)川附(炮,二两) 共为细末。每服五钱,加生姜十片,水二盏煎半,和渣服。随病上下,食前后服。 钟乳粉治劳咳咯血,老人上气不得卧,或膈气腹胀,久咳不止,及喉风、喉肿,两目昏障,童男女骨蒸劳热,小儿惊风,胎前产后发昏不省人事,一切虚病,能先于脐下灸三百壮,后服此药,见效如神。盖虚劳乃肾气欲脱,不能上荣于肺,此药是润肺生水之剂,后因邪说盛行,以致此药隐闲。丹溪云∶多服发渴淋。此言甚谬,余家大人服三十年,未尝有此疾,故敢附此。服此药须忌人参、白术二味。 石钟乳一斤成粉制法见李时珍《本草》内,再入石鼎煮三炷香,研极细。每服三钱,煎粟米汤下。但此药难得真者,多以滴乳石乱之,真者浮水,性松,易成粉。 荜澄茄散治脾胃虚满,寒气上攻于心,心腹刺痛,两胁作胀,头昏,四肢困倦,吐逆发热,泄泻饱闷等证。 荜澄茄高良姜肉桂丁香浓朴(姜汁炒)桔梗(去芦)陈皮三棱(炮,醋炒)甘草(各一两五钱)香附(制,三两) 为细末。每服四钱,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和渣服。 半硫丸治胃虚心腹胀满,呕吐痰涎,头目旋晕,困倦不食,或大便滑泄,水谷不化,小儿面目浮肿,小便赤淋。 半夏(姜矾牙皂煎水炒)倭硫生姜(各五两) 同捣碎,水浸蒸饼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小儿二三十丸,白汤下。 渗湿汤治脾胃虚寒,四肢困倦,骨节酸疼,头晕鼻塞,恶风,多虚汗,痰饮不清,胸满气促,心腹胀闷,两胁刺痛,霍乱吐泻。此药能暖脾胃,辟风寒,祛瘴疫,除风湿。 浓朴(二两)丁香甘草附子(各一两)砂仁干姜肉果(面裹煨透)高良姜(各八钱) 锉碎。每用五钱加姜三片,枣三枚,水一盏煎七分,去渣空心服。 生姜半夏汤治风痰上攻,头旋眼花,痰壅作嗽,面目浮肿。 生姜半夏(各三两) 共捣饼阴干为末。每服四钱,加姜五片,水煎温服。 附子半夏汤治胃虚,冷痰上攻,头目旋晕,眼昏呕吐等证。 川附生姜(各一两)半夏陈皮(去白,各二两) 共为末,每服七钱,加姜七片,水煎服。 平胃汤治老人气喘咳嗽。 葶苈(炒,一两)官桂(去粗皮,一两,另研)马兜铃(去丝蒂,三两) 共为末。每用三钱,水一盏煎七分,于食后细细呷之。 太白丹疗咳嗽,化痰涎。 枯矾(煨)寒水石()元精石(,各四两)半夏(制)天虫(炒去丝)天南星(制)白附子(各二两) 上为末。面糊丸(面糊即蒸饼也)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鹿茸丸温补下元,疏通血脉,明目轻身。 鹿茸(一具,去毛酥炙)鹿角霜(二两)川楝子(炒取净肉)青皮木香(各一两) 上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 黄药子散治缠喉风,颐颌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用此吐之。 黄药子即斑根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下,吐出顽痰即愈。 八风汤治中风半身不遂,言语謇塞,口眼斜。先灸脐下三百壮,后服此药永不再发。若不加灸,三年后仍发也。 当归防己人参秦艽官桂防风钗斛芍药黄甘草川芎紫菀石膏白藓皮川乌川羌活川独活黄芩麻黄(去节)干姜远志各等分,锉为末。每服五钱,水酒各半,煎八分,食前服。 换骨丹治中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失音中风者。先灸脐下三百壮,服金液丹一斤,再服此药。 当归芍药人参铁脚威灵仙(各二两)南星(三两)乳香(去油,二两)没药(去油,二两)麻黄(去节,三斤,另煎汁和上药) 上各为末。先将前五味和匀,后入乳香、没药以麻黄膏和匀为丸,如弹子大。每以无灰酒下一丸,出汗,五日一服。仍常服延寿丹、金液丹。 三五七散治贼风入耳,口眼斜之证。 人参麻黄(去节)川芎官桂当归(以上各一两)川乌甘草(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茶下,日三次。 蜜犀丸治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小儿惊风,发搐。 槐角(炒,四两)当归川乌元参(炒,各二两)麻黄茯苓(乳拌)防风薄荷甘草(各一两)猪牙皂角(去皮弦子,炒,五钱)冰片(五分,另研) 先以前十味为末,后入冰片和匀,蜜丸樱桃大。每服一丸,小儿半丸,细嚼茶清下。 白龙丸治风邪言语不遂等证,面如虫行,手足麻木,头旋眼晕及伤风、伤寒,头痛拘急,小儿急慢惊风,大人风搐失音,并皆治之。 天南星(四两,以生姜四两同捣成饼)川乌甘草本甘松白芷桂心(各二两)海桐皮(一两)石膏(二两,研极细) 以前八味共为末,糯米糊丸弹子大,石膏为衣,茶清下,大人一丸,小儿半丸。若治伤寒,姜葱汤下,出汗。 华盖散治伤寒头痛发热,拘急,感冒,鼻多清涕,声音不清。大能解利四时伤寒,瘟疫瘴气等证。 麻黄(四两,浸去沫)苍术(八两,米泔浸)陈皮官桂杏仁(去皮尖)甘草(各二两) 共为末。每服四钱,水盏半,煎八分,食前热服,取汗。 祛风散治风寒头痛,遍身拘急,破伤风,洗头风,牙槽风,肩背直,口噤。 天南星(二两,泡)生姜(一两,同南星制)防风(二两)甘草(一两) 共为末。每服四钱,姜七片水煎服,取汗,无汗再服。 当归柴胡汤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肢节痛,吐逆。 柴胡(五钱)半夏(二钱,以生姜一钱同捣)当归(一钱)甘草(五分) 加姜、枣,以水二盏煎至八分,热服取汗,微微即止。 大通散治伤寒胃中有热,或服热药太多,发狂言,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腹痛下血,但实热者用之,虚人大忌。 大黄(二钱)枳实(麸炒,二钱)甘草(一钱) 水煎空心热服,不利再服,得利即止。 知母黄芩汤治伤寒胃中有热,心觉懊,六脉洪数,或大便下血。 知母(二钱)黄芩(二钱)甘草(一钱) 水煎热服。 当归芍药汤治中暑下血,血痢腹痛。 当归芍药(各二钱) 水煎热服。 四顺散治中暑冷热不调,大便下赤白脓。 川黄连(酒炒)当归芍药(各二钱)御米壳(去隔膜,醋炒,二钱) 加生姜七片水煎,食前热服。 知母散解一切烦热,口干作渴饮水,若系实热,皆以此解之,不损元气。若困倦减食者,乃胃虚发热也,不可服凉药,当以温中为主。 知母(五钱,盐水炒,研末)姜(三片) 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术附汤治六七月中湿,头疼,发热恶寒,自汗,遍身疼痛。 附子(炮,一两)白术(土炒,二两)甘草(炒,五钱) 共为末。每服五钱,姜七片,水煎热服。 截疟丹治一切疟疾,但疟不宜截,宜补。 硫黄(一两)雌黄(色红出阴山,一两)砒霜(一钱) 为末,入罐内,盐泥封固,阴干,打火三香,冷定取出,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丸,空心米饮下。凡用砒要将萝卜切去盖,下段挖空入砒,以盖盖好,纸包火煨透存性取出。今此丹系打火炼过,不必萝卜制。 为丸时须研和极匀,若欠匀恐砒有多有少,多处,或致损伤人命。 良姜理中汤治虚疟、久疟脾胃虚弱,若初起为冷物所伤,亦用此方。 高良姜干姜(炒)草果(去壳炒,各二两) 为末。每服四钱水煎空心服。 建中汤治久发疟疾,脾胃虚弱,胸膈腹中饱闷,痞块两胁连心痛,四肢沉重,发热,泄泻,羸瘦等证。 附子(炮)白术(土炒,各二两)芍药(酒炒,四两)甘草(炒)干姜(炒)草果(去壳炒,各一两) 为末。每服五钱水煎热服。 二圣散治脾胃虚寒,呕吐不食。 硫黄(五两)水银(五两) 共研末同炒,再研细。每服三钱米汤下,小儿一钱,姜汤亦可。炒成青砂头,亦治翻胃膈食,吐痰神效。 八仙丸治脾胃久冷,大便泄泻,肠中痛,米谷不化,饮食不进等证。 附子(炮)高良姜荜茇砂仁肉豆蔻(各一两)生姜(三两)浓朴(四两,姜汁制) 为末。醋糊丸梧子大,米饮下,五十丸。 浓肠丸治脾虚伤食,大便下赤白脓,肠鸣腹痛泄下,米谷不化,小儿脾虚滑泄,脱肛,疳瘦等证。 川乌(炮)肉桂硫黄(另研)赤石脂(,各一两)干姜(炒,二两) 为末。糯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阿胶丸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 黄连黄柏(盐水炒)当归(各一两)乌梅肉(炒,一两)芍药(二两)阿胶(蛤粉炒,一两) 为末。蒸饼丸梧子大,白汤下,五十丸。 桃花丸治肠胃虚,下赤白脓,小儿脱肛,极效。 干姜(炒,二两)赤石脂(,二两) 为末。米糊丸,梧子大,米饮下五十丸。 如圣饼治大肠冷热不调,下赤白痢,及大人小儿一切积滞。 密陀僧(五钱)诃子(大者八个,火煨去核)硫黄(三钱)轻粉(二钱)石燕(一对,洗净烧红,酒) 为末。面糊丸龙眼大,捏作饼。每用一饼,入灰中略煨热,茶清下。 珍珠散治大人小儿霍乱吐泻。 硫黄滑石(各二两) 共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下,不愈再服,小儿一钱。 少阳丹能解利两感伤寒、瘟疫瘴气。 硝石硫黄五灵脂(醋炒)青皮陈皮麻黄(各二两) 为末。先以硝石炒成珠和诸末,米糊丸绿豆大,白汤下五十丸,再以热汤催汗。 中和汤治伤寒、瘟疫,头目昏痛,发热,鼻流清涕,服此不致传染。 苍术(一斤,米泔浸)川乌(炮)浓朴(姜制)陈皮甘草(各四两)草果(二两) 共为末。每用四钱,生姜七片,水煎和渣服。 还睛丹治脾肾虚衰,精血不生,致双目成内障。 磁石(活者,火醋淬七次)硫黄雄黄雌黄(各二两共为粗末,入罐,打三炷香,冷定取出,研细配后药。)钟乳粉附子台椒(炒出汗,各二两) 共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日二服。半月觉热攻眼,勿惧,乃肾气潮眼,阳光复生也。时用两手搓热揉之,揉一番,光明一番,六十日后复明。药尽再服一料。 密蒙花散治风热攻眼,昏晴多眵,隐涩羞明,或痒,或痛,渐生翳膜,或患头风在先,牵引两眼,渐觉细小,及暴赤肿痛。 密蒙花木贼(去节)川羌活甘菊花白蒺藜(炒去刺)石决明(,再用盐水煎) 各等分为末。食后,茶清下三钱。 拨云散治上焦壅热,眼目赤肿,疼痛或生翳障,先服洗肝散,后服此药。 荆芥穗川芎防风(各二两)枳壳(麸炒)蝉蜕(去翅足)薄荷龙胆草甘草(各五钱) 共为末。每服二钱,食后服。 洗肝散治藏火太过,壅热攻目,或翳障疼痛。 大黄(二钱)黄芩(三钱) 水煎食前服。 补肝丸能补肝肾之气,服还睛丸后多服此药。 台椒(炒)仙灵脾(剪去边弦,蜜水炙)白蒺藜(炒去刺) 各等分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米汤下,三十丸。 文蛤散治目弦肿,大小成赤疮。 五倍子(一两研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先洗,后以箸头点之。) 一醉膏治耳聋麻黄(一斤,以水五升,熬一升,去渣熬膏。每服一钱七分,临卧热酒下,有汗即效。) 睡圣散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伤人。 山茄花(八月收)火麻花(八月收) (按∶八月中火麻花已过时,恐作七月为是。) 收此二花时,必须端庄闭口,齐手足采之。若二人去,或笑,或言语,服后亦即笑,即言语矣。采后共为末,每服三钱,小儿只一钱,茶酒任下。一服后即昏睡,可灸五十壮,醒后再服再灸。(按∶山茄子,今谓之风茄儿,其花亦谓之曼陀罗花,火麻即大麻。今圃地所植之黄麻乃是此种。《本草纲目》云∶曼陀罗花,生北土,南人亦有栽者。春生夏长,独茎直上,高四五尺,生不旁引,绿茎碧叶,叶如茄叶。八月开白花,凡六瓣,状如牵牛花而大,攒花中折,骈叶外包,朝开夜合。结实圆而有丁拐,中有小子.八月采花,九月采实。花实气味俱辛温有毒,主治诸风及寒湿香港脚,惊痫脱肛等证。相传此花,笑采浸酒饮,令人笑,舞采浸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又云七月采火麻子花,八月采山茄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不觉苦痛,盖古方也。今外科所用麻药即是此散,服之并无伤害。) 薄荷散治心肺壅热,头目不清,咽喉不利,精神昏浊,小儿膈热。 真薄荷(二两)桔梗(三两)防风(二两)甘草(一两) 为末。每服四钱,灯心煎汤下。 碧云汤治风痰上攻,头目昏眩,咽喉疼痛,涎涕稠粘。 荆芥穗(二两)牛蒡子(炒,一两)真薄荷(一两) 为末。食后,茶下三钱。 丁香丸治宿食不消,时发头疼,腹痛。 丁香乌梅肉青皮肉桂三棱(炮,各二两)巴豆(去油,一两) 为末,米糊丸黍米大,白汤下七丸,小儿三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ls/4935.html
- 上一篇文章: 史上最全中药别名大全,药房人员强烈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