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恶性腹水
“
恶性腹水是指由恶性肿瘤引起的腹腔内液体的异常聚积,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顽固、量大、反复出现的特点,多继发于卵巢癌、肝癌、胃癌、胰腺癌、肠癌等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常会在短期迅速恶化,出现恶液质,全身衰竭,甚至死亡。↑
恶性腹水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方法如利尿、抽液、腹腔内注射药物等疗效欠佳。因此,有效控制和消除恶性腹水对于拯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呈现出治疗效果较满意,给药方式多元化、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势,那么中医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1汤剂内服 癌性腹水属中医“瘤积”、“臌胀”等范畴,多由各种病因长期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正气虚损,气血失和,邪毒结聚,日久瘀血肿毒结而不散,积于腹中而成瘤积,积块日渐增大,阻滞气机,隧道不通,致水湿停留;脾肾功能不足,不能运化水湿,致水湿停留体内,最终导致气、血、水三者互结,积于腹中而成臌胀。因此,恶性腹水常用治法为健脾补肾,利水逐水,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等。 应用猪苓汤治疗阴虚水热互结型恶性腹水效果明显,化疗毒副反应亦有所改善;应用益气利水方(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茵陈、猪苓、龙葵、车前草、泽泻、泽兰、当归、大腹皮、生地黄及甘草)治疗气虚水停型恶性腹水;血府逐瘀汤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腹水的方剂。口服汤剂治疗恶性腹水的关键在于准确辨证,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益气、利水、化瘀等治则,达到祛邪固本之目的。2脐部贴敷 脐部表皮角质层最薄且无皮下脂肪,所以药物易于穿透,药物敷脐后能刺激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这是外治法的生理基础。应用中药外敷治疗腹水由来已久,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就有“外治之理亦即内治之理”的论述,并载有用牵牛子、猪牙皂、木香、琥珀等调敷脐腹以治水肿的经验。 目前临床上常用健脾补肾、温阳利水、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等治疗原则。常用方剂有逐水方(生马钱子、芒硝、生黄芪、生薏仁、汉防己等);温阳健脾利水药饼(制附子、细辛、川椒目、大戟、甘遂、茯苓皮、桂枝,共研细末,敷于神阙穴);消水11号方(黄芪、桂枝、茯苓、车前子、薏苡仁、莪术、红花、冰片)等。常用的药物有甘遂、大戟、牵牛子以峻下逐水,肉桂、细辛、葱白、生姜皮以温阳利水,红花、乳香、没药、莪术以行气活血,芒硝以软坚散结等。常用介导或赋形剂有米醋、白酒、黄酒、蜂蜜等,以利于药物吸收。3艾灸 艾灸是极具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点燃艾柱于穴位加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多用于治疗寒性疾病。艾灸疗法的作用机理,多认为是由燃艾时所产生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传入途径,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调控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现除了单纯艾灸,还可以用隔姜灸、隔蒜灸、隔药饼灸以增强疗效。 采用脐灸结合腹腔内用药治疗癌性腹水,对晚期肝癌、胃癌、大肠癌所致腹水治疗效果明显,药敷艾灸神阙穴治疗癌性腹水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将药、艾、热和穴位四者结合的综合治疗,实际上是古人针对疾病,为提高治疗效果,而创造并流传至今的一种特殊(穴位)的经皮给药方法,具有见效快,疗效好,花钱少,且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特色。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如腹腔穿刺抽水及腹腔置管引流等往往使腹水产更快、更多,同时使机体丢失大量营养物质,致使患者日渐消瘦、体质下降,而化疗及腔内注射更会造成恶心、呕吐、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降低,使患者难以耐受。 中医在恶性腹水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发挥效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腹水产生,跳出“抽水——长水”的恶性循环。尤其是中药外用的方法,其组方固定,疗效确切,易于临床操作,为恶性腹水患者提供了有效、易行、廉价、无创的治疗选择。因此,进一步开展中医药在恶性腹水方面的研究,对于恶性腹水的防治有着重大意义。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gbeimum.com/zyzpz/1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史上最全中药歌诀,快收藏拿走不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