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抢分中药综核心考点一定要背熟
中药 考前抢分大汇总: 《中药一》个核心考点一定要背熟! 《药二》个核心考点一定要背熟! —1— 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成为“阳病治阴”。 —2— 阴阳的相互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生热,热甚生寒”。 —3— 五行的特性:(1)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4)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4— 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方面。 (2)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肾阴阳水火既济与心血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有“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之称。 (3)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4)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与血两个方面)心主血与肺主气、心主行血与肺主呼吸的关系。 (5)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与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 (6)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 (7)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 (8)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 (9)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及阴阳互资等方面。 (10)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后天相辅相成和津液代谢方面。 —5— 以声息的动态分阴阳属性,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 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呼吸微弱,声低气怯,多属于阴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证。以脉象部位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态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 —6— 具有减轻或消除热证作用的中药,一般具有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栀子等。反之,具有减轻或消除寒证作用的中药,一般具有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之类。 —7—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一小肠主受盛和化物;二小肠泌别清浊。有“小肠主液”之称。 —8— 在病理上心与小肠互相影响传变,如心火炽盛,可以循经下移于小肠,引起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出现小便短赤,灼热疼痛甚或尿血等症,此即“心火移热于小肠”。 —9— 气血津液失调病机: (1)气失调 ①气不足:又称“气虚”。 ②气行失常:气行失常引起的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等病理变化。 (2)血失调 ①血不足:又称“血虚”临床表现如面色不华,唇舌爪甲色淡无华,头目眩晕,心悸怔忡,神疲乏力,形体瘦怯,或手足麻木,关节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 ②出血。 ③血瘀。 (3)津液失调 ①津液不足:常见口、鼻、皮肤干燥多由燥热之邪或五志化火。或发热、多汗、吐泻、多尿、失血或过用误用辛燥之剂等引起津液耗伤。 ②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 —10— 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1)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①重视精神调养②加强身体锻炼③注意生活起居④人工免疫。(2)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①药物杀灭病邪②讲究卫生③避免病邪侵害④防范各种外伤。 —11— 牣望形体、头面的主要内容和临床意义: (1)望头形主要观察头的形状及动态 如小儿头形过大或过小,伴有智力发育不全,多属肾精亏损:囟门下陷,多属虚证;囟门高突,多属热证;囟门迟闭,头项软弱不能竖立者,多为肾气不足,发育不良;无论大人小儿,头摇不能自主的,皆为风证。 (2)望头发主要望发的质和色的变化 如发稀疏易落,或干枯不荣,多为精血不足之证;突然出现片状脱发,多属血虚受风;年少落发,不属于肾虚,便属于血热。青年白发,无其他病象者不属病态。 —12— 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主内热深重。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内伤杂病,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 —13— 妊娠禁用药40个(多为剧毒或性能峻猛,绝对不能使用) 植物药:草乌、川乌、商陆、三棱、莪术、甘遂、两头尖、丁公藤、千金子(霜)、闹羊花、天仙子(藤)、芫花、罂粟壳、马钱子、洋金花、京大戟、牵牛子、黑种草子、阿魏、干漆、天上血莲、马兜铃、大皂角、猪牙皂。 动物药:水蛭、全蝎、斑蝥、蜈蚣、麝香、土鳖虫。 矿物药:朱砂、红粉、轻粉,雄黄。 —14— 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若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如涕,多属脾虚湿注;带下色黄,黏稠臭秽,或伴有外阴瘙痒疼痛,多属湿热下注。 —15— 罂粟壳的用法用量及调剂: (1)用量一般每天3——6g,不宜常服。 (2)儿童、孕妇禁用,运动员慎用。 (3)凭有麻醉药处方权的执业医生淡红色麻醉药处方才可调剂。 (4)须应用于群药中,不得单方发药。 (5)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 (6)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 (7)处方保存3年备查。 —16— 蒙药的传统剂型有8种: ①汤剂(汤散);②散剂;③丸剂;④膏剂;⑤灰剂;⑥油剂。此外还有搅全剂与酒剂,现已不常用。 —17— 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临床除可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状外又可见阳浮于外之症,如身热反不恶寒(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 —18— 阳盛格阴——真热假寒之证。 临床除见身热、面红、气粗、烦躁等症状外,又突然出现四肢厥冷(但身热不恶寒)、脉象沉伏(但沉数有力)等假寒之象。 —19— 心的生理功能:①心主血脉;②心主神。 —20— 脾与胃的关系:①纳运协调;②升降相因;③燥湿相济。 —21— 肺的生理功能(“华盖”)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 —22— 望神的临床表现:患者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鉴识精明,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语言清晰者,称为“有神”或“得神”。 —23— 失神的临床表现:神识昏迷,或言语失伦,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目光晦暗,瞳仁呆滞;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反应迟钝,呼吸气微。 —24— 假神的临床表现: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原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25— 神乱的临床表现: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发呆,哭笑无常的,多为痰气凝结、阻蔽心神的——癫病;烦躁不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多属痰火扰心的——狂病;若突然跌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动,多属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的——痫病。 —26— 斑疹常见于外感热病,亦可点大成片,或红或紫,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者,谓之斑;色红疹点小如粟,高出于皮肤,摸之碍手(亦有不髙出皮肤,抚之无碍手之感),谓之疹。斑疹的色泽,以红活润泽为顺。若深红如鸡冠色,多为热毒炽盛;色紫暗者,多为热毒盛极;阴液大伤,色淡红或淡紫色,为气血不足,或阳气衰微。 —27— 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胖大,为胖大舌。有胖嫩与肿胀之分。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水饮痰湿阻滞所致;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是心脾热盛;若 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 —28— 刺痛:剌痛即疼痛如针刺。是瘀血疼痛的特点之一,以胸胁、少腹、小腹、胃脘部出现为多。 —29— 隐痛:疼痛并不剧烈,可以忍耐,却绵绵不休,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多是气血不足,阴寒内生,气血运行滞涩而成。多见于头、脘、腹、腰部的虚性疼痛。 —30— 肝胃不和:胃脘胀痛,连及胁肋,嗳气后疼痛减轻,生气时胃痛加重,食欲不振,或见嘈杂吞酸。舌红,苔薄白,脉弦。 —31— 心脾两虚: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面色不华,头晕神疲,食少纳呆。舌淡,脉细弱。 —32— 冲任失调:乳房肿块,结节感明显,乳房胀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面色少华,腰膝酸软,精神倦怠,心烦易怒,月经紊乱。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33— 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34— 气的功能:①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气化作用。 —35— 中成药的内服用法: ①黄酒:大活络丸、牛黄醒消丸、跌打丸、七厘散; ②姜汤: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 ③淡盐水: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④鲜芦根汤:银翘解毒丸; ⑤清茶:川芎茶调散; ⑥米汤:四神丸、更衣丸。 —36— 属于配伍禁忌的药物,不能装于一斗或上下药斗中。如甘草与京大戟、甘遂、芫花;藜芦与丹参、南沙参、玄参、苦参、白芍、赤芍、细辛;乌头类(附子、川乌及草乌)与半夏的各种炮制品、瓜蒌(瓜蒌皮、瓜蒌子、瓜蒌仁及天花粉);丁香(包括母丁香)与郁金(黄郁金、黑郁金);芒硝(包括玄明粉)与荆三棱;肉桂(官桂)与石脂(赤石脂)均不宜放在一起。 —37— 后下:①气味芳香类:降香、沉香、薄荷、砂仁、白豆蔻、鱼腥草;②久煎后有效成份宜被破坏的饮片: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 (1)含淀粉多的放通风干燥处,如泽泻、山药、葛根等。 (2)含挥发油多的放阴凉、干燥处,如薄荷、当归、川芎、荆芥等。 (3)含糖分及黏液质多的饮片放在通风干燥处,如肉苁蓉、熟地黄、天冬、党参等。 (4)种子类应放在密闭缸、罐中贮存,如紫苏子、莱菔子、薏苡仁、扁豆等。 (5)酒制者及加醋制的应贮于密闭容器,置阴凉处,如当归、常山、大黄、芫花、大戟、香附、甘遂等。 (6)盐炙饮片应贮于密闭容器中,如泽泻、知母、车前子、巴戟天等。 (7)蜜炙饮片应密闭于缸内,如款冬花、甘草、枇杷叶等。 (8)矿物类药应密封于缸中,如硼砂、芒硝等。 (9)少数贵重药应专人保管,如人参、西洋参、麝香、熊胆、西红花、冬虫夏草等。 —38— 对抗贮存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或一种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相互克制起到防虫、防真菌的作用。如:人参与细辛同贮、冰片与灯心草同贮、牡丹皮与泽泻同贮、蛤蚧与花椒、吴茱萸、或荜澄茄同贮,硼砂与绿豆同贮等。 —39— 含有毒药物中成药的联用: ①大活络丸与天麻丸合用,两者均含附子;②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丸合用,两者均含朱砂;③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两者均含有冰片。 —40— 含西药组成的中成药: (1)抗感冒药中多数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个别药中含有安乃近、乙酰水杨酸或维生素C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重感冒灵片、金羚感冒片、贯黄感冒颗粒;不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强力感冒片、抗感灵片、新复方大青叶片。 (2)补虚药中含有维生素类,补血剂中含有铁。 (3)降压中成药珍菊降压片中含氢氯噻嗪、盐酸可乐定等。 (4)消化系统中成药中含抑酸剂:碳酸氢钠、硫酸铝、氢氧化铝 (5)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中含格列本脲。 (6)止咳平喘中成药中含麻黄碱、氯化铵及盐酸克伦特罗等。 (7)心脑血管药中含有维生素C。 (8)肝胆用药含有金属离子。 (9)理气理血药含有钙。 —41— ①不可内服:水银、红粉、白降丹、生雪上一支蒿;②内服慎用:雄黄、轻粉、生川乌、生草乌、斑蝥、生白附子、生藤黄;③青光眼、高血压及心动过速者禁用:洋金花;④忌食生冷、豆类及牛羊肉:雪上一支蒿;⑤炮制后使用:生川乌、生草乌、生天南星、生白附子;⑥炮制后入丸散:斑蝥、生马钱子、生甘遂。 —42— 中成药的用法用量:活络丹、醒消丸、跌打丸、七厘散——用黄酒送服。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用姜汤送服。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用淡盐水。清热导滞的至宝锭——用焦三仙煎汤送服。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解毒丸——用鲜芦根煎汤送服。川芎茶调散——用清茶送服。四神丸、更衣丸——用米汤送服。 —43— 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等均含马兜铃酸,含蛋白类(巴豆)、含挥发油类(土荆芥)、含皂苷类(土牛膝)、含蒽酰苷类(芦荟)和其他苷类(苍耳子)等也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44— 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 (1)含蟾酥的中成药: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梅花点舌丸、麝香保心丸、麝香通心滴丸等。 (2)中毒机理:蟾酥毒素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量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大剂量则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 (3)中毒表现:①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汗虚脱、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②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45—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因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可导致真实假虚证——称为“大实有羸状”;因脏腑的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可导致真虚假实证——称为“至虚有盛候”。 —46— 中成药的外用方法:治跌打外伤的七厘散、五虎丹——用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治痈肿疮毒的紫金锭、蟾酥锭——用醋研成糊状敷于患处。此外,还有用香油调敷——黄水疮药,花椒油调敷——四圣散,茶水调敷——如意金黄散,蛋清调敷——武力拔寒散等。 课程推荐 (详情请扫描图片,添加老师北京白癜风研究所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地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gbeimum.com/zyzpz/3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用珍珠粉刷牙,牙齿想不白都难国货大品牌
- 下一篇文章: 杏林集叶医话牙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