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央视把中小学语文课本搬上银幕,拍成了一部体验式教育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

从书本出发,把书本读厚: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所涉及的地域风光、历史名人、文化古迹、山脉河流及世界文化遗产为着眼点,带领同学们实景实地走访,让他们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一篇《马踏飞燕》,我们都学过。

你难道就不好奇:马的脚下为什么踩了一只燕子呢?马的尾巴为什么是竖起来的?马为什么能站得这样稳?

纪录片中的孩子都来自武威——“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他们听过马踏飞燕,但近距离接触还是第一次。

马踏飞燕,马是什么马?燕是什么燕?

马踏飞燕中的“马”,不是普通的马,它是当年汉武帝梦寐以求的“大宛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汗血宝马”!

专家借此还纠正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谬误——“马踏飞燕”里的“飞燕”,不是燕子,其实是龙雀。

马为啥会站得这样稳?

课文中这样形容马:“马踏飞燕是三只蹄子腾起,只有一个蹄子踩在燕子的躯体上。”那么问题来了,马为啥会站得这样稳?

原来马蹄、燕子所在的位置,恰巧也是马的重心,这就构成了力学的平衡点。

从马踏飞燕到骑兵部队

和马踏飞燕一同出土的,还有几十个骑手铜像,它们都出自汉代的一个将军墓。前有马踏飞燕,后有骑兵队伍,气势非凡。

在这些文物面前,专家告诉孩子们:“这支队伍充分展现出汉朝时期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

为了从另一方面证明汉朝的强盛,领队和专家还带着孩子们去了博物馆,了解汉朝的养老、敬老制度。

在汉代,人们怎么养老?

又一个知识点来了——只有社会发达了,人类才有余力照顾老弱。

汉代皇帝曾下诏书,要善待地方上70岁以上的老人,并赐给老人一个拐杖,作为享受福利的证明。

实地参观加上讲解,小朋友们立刻就能联想到书本中的那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从铜奔马到汉代养老敬老制度,孩子们在知识层面举一反三!

这样的语文课,有趣有料有惊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很多同学都想知道鲁迅当时是怎么上课的?覆盆子好吃吗?

节目组专门请来了老师,带着孩子去感受鲁迅童年的一天。

走进寿镜吾先生的家看看鲁迅上学的地方,摸摸那刻着“早”字的书桌,再去找找书中关于百草园里的场景: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何首乌、覆盆子……重温熟悉的课文,“遇见”少年鲁迅。

《凉州词》中有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你一定不陌生。那么,葡萄酒是怎么酿成的?夜光杯长什么样?

纪录片帮你揭晓答案。

有一个葡萄酒的酿造小常识,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酿酒的葡萄是不能洗净的,也不能去籽儿。为什么?

原来,葡萄皮上的“白霜”正是能产生发酵作用的天然酵母。而葡萄籽里含有单宁,一旦捣碎便会加重苦味。

葡萄酒酿好了,用什么器皿喝更具诗意?

用祁连玉做的酒杯,在月光下熠熠发光,葡萄酒倒进绿色的祁连玉杯里更显晶莹剔透。

葡萄、美酒、夜光杯就这样被写进了《凉州词》里。

以爱国情怀为主线,《跟着书本去旅行》带领青少年进行实景地走访,在生动讲述古代诗文作者的家国情怀、彰显爱国主义定位的同时,也以文化教育的新语境进行文化“软着陆”。

通过读文、走访、体验,孩子们也身临其境,触摸历史沧桑的遗迹,倾听著作者背后的家国情怀,培养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人文素养。

这部纪录片短小,每集只有20分钟,但知识密度堪称丰厚。从年12月份开播以来,已经足足播出了几百集。孩子们无需出门,就能饱览课本中经典的山河大川、故事名人。

(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pz/7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