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www.bdfzkyy.com/about/yyjj.html

喜欢一座城市的理由有很多

最直接最简单的

往往会从它的味道开始

提到新洲美食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香醇厚著的汪集鸡汤

是肥而不腻的陶河板鸭

还是色香味全的道观火烧粑

……

收藏这份美食地图

让小编带您

从街头吃到巷尾不停歇!

陶河板鸭

陶河板鸭是新洲区汪集陶河的一道民间传统美食,使用柴火土灶炒制而成,故又称陶河炒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陶河盛产鸭子,因村里没有特别的食物招待客人,父母辈们就做了这样的一道菜。意想不到的是,这道菜却赢得了客人们的喜爱。由此,声名远扬。

选料、宰杀、漂洗、腌制、翻炒、焖煮……从凌晨四点到中午十一点,一只鸭子经过数道工序“考验”,在土灶大锅旺火上翻滚之后,摇身变成“网红”菜品“登堂入室”,新鲜出锅的陶河板鸭油色清亮,酱味香醇,味美多汁,成为餐桌上的焦点。

??地址丨当地餐馆/农家乐

汪集鸡汤

汪集,是武汉市新洲区的一个小镇,这一方土地上却有一道闻名遐迩的传统美食——汪集鸡汤。汪集鸡汤又称“楚天第一汤”,熬制时采用汪集井水、汪集土鸡,加上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科学的配方佐料,经过5小时煨制后的汪集鸡汤如美酒,醇香厚重,一饮而尽,舌舔唇边回味无穷。

??地址丨汪集汤食一条街旧街袁林封肉

民者,以食为天也。食,来自于田间地头,来自于民间智慧。新洲区旧街新集,位于武汉市东北部、大别山余脉南端。一方土地却有一享誉全市乃至鄂东地区的名特产——袁林封肉。“封肉”名字来源,是制作时整块的猪腿肉掺和多种佐料泼上酱油,再用纱巾包裹,加盖入笼焖烧熟,上桌才掀盖。封肉色香味俱全、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香飘四溢,老少皆宜。

??地址丨当地餐馆/农家乐

凤凰柴耙肉

凤凰柴耙肉是新洲区凤凰镇当地民间的土法菜品,过去是农家常用来招待贵客的一道上席菜,由于它的外形酷似当地烧火用的柴耙子,故由此得名。盘子里码放整齐的柴耙肉,像极了农家堆放的小柴垛子,香味浓郁,入口不油腻,口感鲜香。来凤凰,吃上一道柴耙肉,感受新洲待客的热情。

??地址丨当地餐馆/农家乐

凤凰古法红糖

“古法红糖”是新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熬制工艺复杂,需将当天收割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来的汁液去除泥土、细菌、纤维等杂质,柴火灶上的9口连环锅以小火熬煮,经过榨汁、开泡、赶水、过滤、摇瓢、打沙、成型等过程,不同的锅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历经“五榨三滤两浮一沉”,约数个小时后,即可将红糖舀入模子,冷却成型。整个熬糖工艺对于师傅的手艺要求非常高,全过程没有计量,没有参数,没有仪表盘,全凭熬糖师傅的经验。

??地址丨当地特产店/点溪园古法红糖小镇

道观火烧粑

火烧粑是新洲农家传统的民间小吃。它是小麦面或苞谷面和好后,做成圆形放在火塘里,用柴火灰埋好,再堆上正在燃烧的柴火,烧上一段时间,从灰里刨出来,这就是火烧粑。拍去上面的灰尘,火烧粑焦黄锃亮,香味扑鼻,甜滋滋、脆生生,可甜可咸,包上猪肉和牛肉,搭配酸豆角或韭菜,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地址丨当地农家乐

张店鱼面

捶鱼又称鱼面,是新洲区李集街张店地区民间巧妙改变鱼肉储存及食用方式的传统食品。流传至今已有近年历史。制作工艺独特,经剖鱼、剁肉、揉面、擀皮、折叠卷制成扁圆型、蒸熟、冷却、切片、晒干、包装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干制食品,以色、香、味、形四绝著称,其营养丰富、口味独特,深受鄂东乃至更广地域民众喜爱。

??地址丨当地特产店

三店龙丘瓜蒌

“龙丘”商标的瓜蒌,颗粒饱满,香脆可口。有奶油味、椒盐味、甜味、原味四大类产品。产自当地瓜蒌基地,每g含维生素Eg,其性属凉,多吃不上火,是休闲食品瓜籽中的高档品种,而三店瓜蒌籽更是绿色的上等佳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地址丨当地特产店

三店宋桃桃胶

宋桃桃胶从黄豆珍珠级到贡品级大颗粒,足足6个级别的桃胶,整个环节无添加,环保,无污染的纯手工完成。新鲜的桃胶质地软,颜色经阳光和氧气作用逐渐加深,呈现琥珀一样的浅棕黄的光泽,晶莹剔透。口感软滑且富有弹性,常见的以桃胶为主材的甜品比如桃胶皂角米羹、桃胶银耳糖水等,都广受好评。桃胶作为一种温和性中药食材,膳食纤维丰富,具有滋润生津、美容养颜、益智补脑、降低血脂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是养生的优选,送年礼更是讨喜亮眼。

??地址丨当地特产店/三店街宋寨村宋桃基地

龙丘豆丝

豆丝,俗称“豆折”,是鄂东农村人们情有独钟的一种传统食品。龙丘豆丝历史悠久,工艺考究。以当地面粉、大米、绿豆等为原料,先磨碎成浆,在柴火锅里摊成皮后搁凉,再切成丝晒干,即成。三店街保河村“龙丘”更是坚持原生态手工田园豆丝的代表,在制作中加入不同的配料,便成了品种多样的荞麦豆丝、鸡蛋豆丝、黑芝麻豆丝等,无论是煮、炒、炸,都是餐桌上的亮眼的存在。

??地址丨当地特产店

手工糍粑

腊月是新洲乡村里糍粑制作最繁忙的时节,武汉及周边市民纷纷前来品尝“原味乡愁”,“小糍粑”也逐渐成了造富于民的“大产业”。

打糍粑是力气活,蒸熟的糯米倒在一个石臼里,倒入几十斤煮好的糯米,几个村民围成一圈,每人拿着一根木桩,揣、捣、捻……动作紧密配合,一气呵成,糯米打出的糍粑完工后如膏似脂,白皑皑的没有一点杂质,年味被打进软糯的米糍里,整个房间散发着香甜的热气。

糍粑打好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将大糯米团拧成小个,捏平后再搓成一个个圆圆的糍粑,寓意团团圆圆、生活甜蜜。

??地址丨新洲各地农家乐、餐馆

仓埠油面

手工油面是仓埠古镇特有的传统面食,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细如游丝、口感劲道、易煮不糊、易于消化。仓埠油面是在陕西抻面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成的一个品种。

细如银丝的油面,每一根,都会经历“和面——开条——盘条——上条——醒面——上杆”六道工序,完成从粉到条的华丽变身。

通过手工细细打磨,一折,二弯,柔软洁白、细如银丝、滑爽润喉的手工鸡蛋油面便可打包完成。

??地址丨当地特产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xf/1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