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今溺水急救法
暑假将至,学生户外安全刻不容缓!据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说:“儿童伤害以溺水交通两者为前两位,占总死亡率的66%”;《深圳新闻网》:“我国每年5万多意外死亡的0至14岁儿童中,溺水身亡几乎占60%”;再加上自然灾害、交通落水和自跳等。可见,溺水身亡已成为当前一重大的伤亡事故。因为我不会游泳,所以,在与老前辈们的交谈时,时常也会问及一些溺水急救的知识,同时,在读传统药著时,看到“溺水急救”的方子之后,也会做些摘录。经过近20年的攒积,也想借此凑几段文字,让大家看看,或许有所用处,能救人也是好事,但愿不要遇到! 一、落水者溺水的主要原因 1.1、现代人生活都市化,平时很少野外活动,遇到天气炎热或初见清水便欢喜,不知水下深浅和缓急,不懂水的习性,马上跳入水中或抽筋而溺水。 1.2、不了解天文和当地地理常识,如在水边攀爬时不知雨后土松石滑,不慎而坠;如在江海边时不知潮水有涨落(月亮上山和下山时都是涨潮)而被潮汐卷走;如在溪边垂钓或低洼处游玩时天气突暗,暴雨山洪突泄而被冲走;如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冰面突裂或上游雪水突发而落水。 1.3、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以及沉船坠车等不可抗拒和意外原因造成溺水,还有自跳溺水。 二、施救者溺水的主要原因 2.1、施救者自不量力,急于奋身救人,认为自己会游泳就可以救别人。记住:会游泳不等于会救人! 2.2、施救者不懂水中救人的方法或力气透支,结果被溺水者缠死。“当一个人面临死亡的一瞬间出劲的力量绝对惊人,万一被溺水者缠住无法摆脱的话准死无疑。”所以只有抓其头发或拖其背部才有效。 2.3、当溺水者刚滑入或坠入水中时,在岸上者直接把手或脚递给他,结果被拉入水中溺水而亡。一般力气蛮大或习练过武术的人(大师级、摔跤、相扑者除外)站着或蹲着,一手给人家抖拽一下其脚跟马上就会离地,所以,必须要借助外物相助。如:用竹竿、木棍或坐稳后把衣物、皮带、绳索抛给他,再拉就比较恰当。落水者发出的力劲经过衣物或绳索的传递之后会减弱,而不再是那么强硬,然后再拉上来,否则就会被拉入水中。 三、施救的方法 3.1、溺水是指大量水液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 3.2、首先要冷静,呼救或打电话找专业人士施救,同时借助救生圈等漂浮物来援救。 3.3、搬异方法很重要。先给大家讲个实验:把塑料壶按在水池里扑通扑通地吃水,吃饱后的塑料壶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两壁是瘪的,把它拉出水面的一瞬间壶里的水就不够饱了。这是因为塑料壶离开水池之后,外壁的压力减少,同时塑料壶内的水对壶壁的作用力增大,壶体马上就撑鼓起来,然后留有空间。于是,古代民间的搬异方法为:先把溺水者拉到岸边,不要马上拉出水,先撬开嘴,接着叫人帮着挤压腹部,或施救者用手臂绕压其腹部,即把胸腔内的水尽量排得多一些,然后再端上岸来施救。不然,拉离水面之后,由于空气中的压力比水里小,其肺泡所吸渗的水分就会更多。 四、上岸后的施救方法 4.1、现代网络上介绍的方法大致为:先清理口腔内的异物后让溺水者仰卧,接着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一般10分钟后若无复苏就划上了句号。 4.2、清代程鹏程在《急救广生集》中说:把溺水者拖到岸上后不能立即让落水者头朝下排水,而是要把他的口撬开,找根筷子横其嘴中,这样落水者肚里的水就会从嘴里流出来。如果岸上有头牛,更好,把溺水者横伏在牛背上,然后牵牛慢慢地走动来摩搓其肚皮,同时借牛的体温暖其腹,这样溺水者肚里的水就会从嘴里流出来,或通过大小便排出而活。 4.3、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P“大盐”条说:救溺水死,以大凳卧之,后足放高,用盐擦脐中,待水自出,切勿倒提出水。(急救方)P“冬灰”条说:古方治人溺水死,用灶中灰一石(担)埋之,从头至足,惟露七孔,良久即苏。凡蝇溺水死,试以灰埋之,少顷即便活,甚验,盖灰性暖而能拔水也。堕水冻死,只有微气者,勿以火炙,用布袋盛热灰,放在心头,冷即换,待眼开,以温酒与之。(普济方)P“皂角”条说:溺水卒死,一宿者,尚可活,绵裹皂荚末纳下部,须臾出水即活。(外台秘要) 4.4、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第页中列出了十三个方法: (1)以灶中灰布地,令厚五寸,以甑侧著灰上,令死人伏于甑上,使头小垂下,抄盐二方寸匕纳竹管中,吹下孔中,即当吐水。水下因去甑,下死人著灰中雍身,使出鼻口,即活。 (2)掘地作坑,熬数斛灰纳坑中,下死人覆灰,湿彻即易之,勿令大热煿(烤)人,灰冷更易,半日即活。 (3)取大甑倾之,死人伏其上,令死人口临甑口,燃苇二七把(笔者理解为14把)烧甑中,当死人心下,令烟出,小入死人鼻口中,鼻口中水出尽则活。火尽复益之。常以手候死人身及甑,勿令甚热,当令火气能使死人心下足得暖。卒无甑者,于岸侧削地如甑,空下如灶,烧令暖,以死人著上,亦可用车毂为之。勿令隐其腹,令死人低头,水得出。并炒灰数斛令暖粉身,湿,更易温者。 (4)但埋死人暖灰,头足俱没,惟开七孔。 (5)倒悬死人,以好酒灌鼻中,又灌下部,又醋灌鼻亦得。 (6)同《本草纲目·皂角》条。 (7)裹石灰纳下部中,水出尽则活。 (8)倒悬解去衣,去脐中垢,极吹两耳,起乃止。 (9)熬沙覆死人,面上下有沙,但出鼻口耳。沙冷湿即易。 (10)灶中灰二石埋死人,从头至足,出七孔即可。(11)屈两脚著生人两肩上,死人背向圣人背,即负持走行,吐出水便活。 (12)落水死,解死人衣,炙脐中。凡落水经一宿犹可活。 (13)治冬日落水,冻四肢直,口噤,尚有微气者方:以大器中熬灰使暖,盛以囊,薄其心上,冷即易。心暖气通,目得转,口乃开,可温尿粥稍稍吞之即活。若不先温其心,便持火炙身,冷气与火争即死。 4.5、湖南滕建甲编著的《苗家实用药方》有六个方法: (1)溺水:胸前尚温者,速令生人脱贴身内衣更换,将溺者微侧卧之,令其腹出水,一面用纸吗、捻燃烟熏其鼻,稍熏片刻,即用皂角研细末,吹入鼻中,微有喷嚏即可生。 (2)溺死:用酒坛一个,烧纸片一把放入坛内,以坛口置腹上,冷则再烧,去水即活。 (3)先打墙泥一堵,置地上,令患者仰卧其上,复以壁土复之,只露口眼,水气浸入泥中,自醒。 (4)、(5)和(6)分别与《本草纲目》中的3个方法大致相同。(略) 4.6、从民间询问到的有:先撬开嘴后,让溺水者俯卧在锅上,再用柴(艾)暖熏其腹部,使其胸腔内的水出而醒,以及用针扎穴位来协助苏复;据另一老人讲:施救者用口直接对溺水者的肛门用力吹气使其腹内水出,这样可以救活溺死者;据台湾的刘陈丽杏医生告诉我说:用针锥(没有针就用手指甲强力掐)患者十宣穴(即手指尖部),使之刺激心脏,大出声而吐水,即醒。 上述内容是本人于之前写的。当时在申请《先抛再充气式救生圈》(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0)的专利时,本人把上述溺水救生方法的内容写入其中,由于不符合说明书的要求而只能删除。年又因侗族医药学会萧成纹会长的函请,而作《谈古今溺水急救法》一文。昨夜突梦见某同学溺水,惊醒之后,幸好是梦。今放下生意,找出此文,略加修除,与您共飨传统方法,以后或许有用,祈愿近水者皆平安! 注:1、皂角(荚):又名猪牙皂,其状似野猪的獠牙,并非肥皂角的荚。 2、方寸匕:古代容器计量单位,一方寸匕约等于2.7毫升(《金匮要略·硝石矾石散方》)。 3、下部:笔者认为该指长强、会阴穴和肛门一带,有请专家注解。 邱定武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gbeimum.com/zyzxf/1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技术从粘合剂与纸板之间的关系角度看粘
- 下一篇文章: 生猪注射用药最全注射方式介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