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中医虫药
近代医学科学证明,在人被狂犬咬伤后,狂犬病毒便通过伤口浸入了人体。由于它与神经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所以导致狂犬病的发作。狂犬的脑髓和唾液中,均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存在。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斯德便是从狂犬的脑组织中分离出狂犬病毒,并把它加以培养,制成病毒疫苗,来预防和医治狂犬病毒的。很显然,巴斯德所用的原理同葛洪使用的方法基本相似,只不过比葛洪更科学些,但从时间上来看,巴斯德的发明晚于葛洪多年。蜈蚣大家比较熟悉,中国成语里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说。“百足之虫”,是说蜈蚣的脚很多,“死而不僵”是说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大家可能对近代著名中西医汇通医家张锡纯都很熟悉,在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了蜈蚣治疗食管癌的病例,说有个病人患食管癌,中医称为噎嗝,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一天,他突然想喝酒了,当喝完1壶酒后,病奇迹般好了!后来,发现壶中有一大蜈蚣,突然明白了病好的原因。中医认为噎嗝多为瘀毒阻于上脘,为有形之阻隔,蜈蚣善于开瘀解毒,是以能愈。人们受此启发,将蜈蚣晒干研末,每天服2~3条,用治食道癌、乳腺癌、皮肤癌、鼻咽癌、结肠癌、宫颈癌、肝癌等,均取得一定疗效。蜈蚣种类较多,世界各地共发现蜈蚣余种分布广泛。少棘蜈蚣系历史沿用品种,为中国药典收载。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蜈蚣入药时不必要去其头足,否则反损药力,通常而言,认为蜈蚣的头、足、尾药性更强。作丸散内服,较汤剂之功为强。剂量入煎剂不宜超过10条,散剂不超过4克,孕妇须慎用。蝎子又叫全蝎,是“五毒”之首。全蝎药用历史悠久,《蜀本草》记载,入药有多年的历史。食后可温肾补精,益气养血,养颜健体。其药用价值已为我国中医实践所证实,具有祛风、解毒、止痛、通络等功效。全蝎的主要药用成分为蝎毒素,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皮肤病、肺结核、心脑血管病、炎症、乙肝、肿瘤、白血病、顽固性湿疹”等病。以蝎子配伍的汤剂达多种,全蝎配制的中药达60多种。如”再造丸”、“大活络丹”、“跌打丸”、“救心丸”、“止痉散”、“中风回春丸”等均以全蝎为主要成分。最近,我提出了癌症治疗新思路,即“癌状态论”,我们认为“癌”即不是一种细胞,也不是痰或瘀。“癌”应该是一种状态,称它为“癌状态”。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根据这一思路,认为要想控制癌症就必须改变癌状态,如何改变癌状态呢?我研制了改变癌状态的良方—体若康,方选用黄芪、乌梅等多种纯天然组份配合全蝎有效成份,利用全蝎有效成份激活经气,通络散结,使气血调和,毒去正安,达到平调阴阳,养正防癌之功效。研究显示:体若康能有效激活人体免疫修复系统,增加细胞内物质代谢速度,恢复细胞活力,从而对改善人体“癌状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体质状态的逆转,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才获得了非常满意效果。蝎子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是油炸和泡酒。山东淄博一带自古已有以炸全蝎入馔的记述,《聊斋志异》笔者蒲松龄就以炸食全蝎为补养身板子、延年益寿之常品。如果采用全蝎入药时,一般认为蝎尾较全蝎功力更胜,粉剂内服较煎剂为佳。服用蝎尾时,一般1-3条,全蝎粉入药时,一般1-2克。孕妇须慎用。如果作为美食时,也不要食用太多。守宫就是壁虎。自古以来,民间流传壁虎之尿甚毒,入眼则瞎,入耳则聋,滴到人身上就会引起溃烂,吃了壁虎爬过的东西便会中毒死亡。因此,古时将其列入“五毒”之一。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就有记载这样的故事,说是夏天,一家的女人晚上给自己的两个孩子洗澡,旁边桌子上有白天喝剩的茶水,孩子口渴,就拿给他们喝了。谁知道一会的时间孩子就不见了,盆里的水变成又浑又腥的。所以自古隔夜茶都不许喝的,怕晚上有壁虎在水边交配,壁虎的精液落入水中有剧毒。其实这只是个传说,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除了有些品种是带毒的以外,大多数都没有毒。守宫具有祛风定惊,解毒消坚,通络起废的作用。《本草纲目》称其:“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厉节风,及痰惊,小儿疳痢,血积成痞,厉风瘰疬。”尤其善于治疗恶疽肿瘤。现代研究显示:守宫含脂肪、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以锌含量最高,体外实验:本品水溶液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呼吸,近代用于治疗各种癌肿,尤其以食管癌效更佳。对结核杆菌及常见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临床上使用守宫可以治疗各类肿瘤、结核、瘘管、慢性骨髓炎。我们临床上可以入煎剂或散剂,入汤剂,一般用量6—9克,散剂,一般1-2克。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药物一起配合使用。有报道,用守宫研末吞服,每次2只,治疗肝癌有效。也有将活守宫放入鲜鸡蛋内,用泥裹焙熟,吃鸡蛋和守宫,三天吃1次,治疗白血病有效,还有采用守宫焙干装胶囊,治疗肺结核有效。守宫还可以泡酒治疗食管癌。 十大虫类药临床运用 (一)全蝎 又名全虫,甘、辛、平,有毒,归肝经。全蝎走而不守。《本草纲目》:治风——诸风掉眩、搐掣。《药鉴》:解毒——全蝎疗风疳,最能解毒。《本经逢原》:通郁结——胡桃肉同贝母、全蝎为蜜丸治鼠瘘痰核,总取以通郁结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蝎毒有明显毒性。全蝎是一个有毒的,同样它还是归肝经的,它主要在治风、解毒、通郁结这方面的作用是比较好的。 1、全蝎的适应症朱老指出:全蝎乃治风要药,惊风、搐搦,必不可少;善窜筋透骨,对风湿痹痛,久治不愈者佳效;开气血之凝滞,解毒医疮,治肿瘤、结核、闭塞性脉管炎等。朱老一般认为:全蝎是祛风要药,所以惊风、抽搐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它在治疗一些风湿病里面,他有时经常使用;在皮肤科里面主要应用于全身一个解毒和对于气血凝滞这种解郁方面使用的比较多。 2、全蝎的毒性释疑朱老指出:炮制的全蝎毒素已破坏,仅有小毒,少数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皮肤过敏。蝎毒直接注射属于高毒范围。蝎毒最小致死量0.07㎎/㎏(兔,静注)。体重为50公斤的成人,蝎毒最小致死量为3.5㎎。蝎毒半数致死量1.4㎎/㎏(小鼠,静注)。体重为50公斤的成人,半数致死量70㎎/㎏,相当于14只活蝎子产生的蝎毒。如何减毒?蝎毒加热后可减低毒性,但是蝎毒汁比较耐热,常压下煮沸毒性不易完全破坏,煮沸2~3小时后仍有一定的毒性。蝎口服的毒性较小。新鲜蝎毒汁㎎/㎏经口摄入,对小鼠无任何毒性,其剂量相当于成人一次摄入5~6g新鲜蝎毒汁而不至于中毒(相当于只蝎子的毒液)。新鲜蝎毒汁经口摄入的毒性较小,一般不致于引起中毒。可能是毒素在胃肠道遭到破坏。因为全蝎是有毒性的,但这个毒性我们处理的比较恰当,它引起的毒性或过敏反应还是比较少的。 3、全蝎的用量《中国药典》(年版一部)规定:全蝎的用药剂量范围3~6g;《中国药典》未注明以上计量是研末吞服或者是入药煎剂。全蝎的传统用法以研磨吞服为主。朱老认为:全蝎粉剂内服较煎煮为佳。用清水漂去盐质后干燥备用。应用时宜用小剂量开始,蝎尾用1~3条,全蝎用2~3g,长期服用一般无毒性反应。全蝎使用我们在教科书上一般是用了3~6g。我们临床上也经常是使用这个剂量。但是中毒也好,过敏也好,要远远高于这个剂量。蝎子毒性你要是处理的恰当,它通过一些泡制之后,它这毒性会大大减少。 4、全蝎的不良反应按照药典剂量全蝎3~6g内服是安全的。值得注意的是大剂量使用全蝎易发生毒性反应。过敏体质者慎用,在常规剂量时也可能发生毒性或过敏反应,一般使用宜从小剂量开始。 5、名医用药经验朱良春教授用全蝎经验举例:蝎甲散:组成:生全蝎30g,炮山甲45g。(共研细末,每服4.5g,每日一次)主治:下肢丹毒。方解:取生全蝎解毒消痈之功,伍穿山甲之祛风通络,散血消肿,解毒攻坚。一般服药一次后,热可趋清解,局部肿痛及淋巴结肿大可消,多于三日缓解或痊愈。朱老认为:歇尾较全蝎之功为胜,散剂吞服又较煎剂为佳。一般用量:蝎尾1~3条,或全蝎2~3g,研细末,分2次吞服,体虚者宜配合补益气血药物。朱老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蝎甲散”,大家可能从朱老的书上看过,就是用生的全蝎,还有穿山甲这些研末以后来治疗下肢丹毒。实际上我们治疗丹毒,我在治疗上主要应用在一些亚急性或者慢性的丹毒比较多,可以配合一些其它的药物来治疗,比如“四妙勇安汤”或者是“五味消毒饮”,根据病人的情况来配合,那效果会更好。而且确实它起到主动作用,非常明显的作用,大家可以在临床上试用。赵炳南教授用全蝎验方全虫方:组成:全虫6g、皂角刺15~30g、猪牙皂6g、刺蒺藜15~30g、槐花15~30g、威灵仙10g、苦参10~15g、白鲜皮15~30g、黄柏15g功用:祛风止痒,除湿解表。主治: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皮肤瘙痒症、皮肤淀粉样变。方解:以全蝎搜风通络止痒,配伍刺蒺藜熄风止痒,皂角刺托毒攻毒,威灵仙、猪牙皂角化解湿邪。本方对于慢性顽固性皮肤瘙痒疾病便于实证者最为相宜,对于血虚受风而引起的瘾疹不宜用。另外还有一个赵炳南赵老的“全虫方”,它也是以全虫为主,配合一些化湿、消风止痒,它主要治疗慢性的实证性的皮肤病,就是皮肤急性症候的。比如说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皮肤淀粉样变,这些效果是比较好的。重点是在实证,就是体质比较好。假如说这个病情比较长的话,我们适当加一个活血化瘀的药物,比如说丹参、莪术这些,效果会更好。这是赵炳南教授一套“全虫方”,这套方在临床上也是经常用的,而且效果确切。另外在临床上我自己喜欢用“三术三藤汤”(三术:白术、苍术、莪术;三藤:钩藤、鸡血藤、夜交藤)来配合全蝎、珍珠母来治疗一些结节性痒疹和皮肤淀粉样变,特别是皮肤淀粉样变。皮肤淀粉样变在皮肤科里面治疗还是比较棘手的一个疾病,最近我用这个方辨证加减都见效。本人根据朱老用全蝎治疗痛证的经验,在临床上运用全蝎治疗临床上较为棘手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较好。带状疱疹乃湿热毒邪为患,后期虽皮损痊愈,但痛如针刺,经久不除,往往是由于湿热未尽,余毒未清,瘀热互结,滞留经络,不通则痛。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辨证处方基础上加入全蝎粉3g以通络止痛可显著提高疗效。现代实验表明,全蝎蝎毒对小鼠内脏痛、皮肤痛及刺激大鼠三叉神经诱发皮层电位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作用于中枢与痛觉有关的神经元而发挥镇痛效应,蝎尾的止痛作用比蝎身强5倍。同时,全蝎也有抗惊厥、镇静、安神等作用,对改善患者的睡眠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治疗带状疱疹中全蝎也是比较好的一个药。因为大家知道,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这是个非常难治的一个皮肤病,而且在临床上经医院用了很多方法治疗以后,甚至进行了神经阻断以后效果还是不好到我们这边来。我们一般是用“桃红四物汤”或者“血府逐瘀汤”,再加上蝎尾、田七,还有醋炒的玄胡索。这个玄胡索必须是醋炒效果比较好。那假如说我们在辨证的基础上,再根据他的部位不同采用这些引经的药物那效果会更好。比如说在头面部的加点白芷;在中部的我们可以用些薤白,或者是台乌药等等;四肢的我们用些桂枝或者桑枝之类的。再配合局部的一些治疗,我们可以在局部用梅花针敲打,把他一定敲打到出血之后,再加一个拔火罐。这种治疗基本上当场止痛会见效,医院治疗效果不好,没办法解决带状疱疹遗留的神经痛,通过我们中医的对症加上全身的药物治疗,基本上都会有效,而且效果蛮好,往往比想象的还要好。 (二)蜈蚣 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张锡纯认为:“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专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能消之”。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含二种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蜈蚣水提液小鼠灌胃给药,毒性甚低。蜈蚣毒液腹腔注射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22.5㎎/㎏,属于高毒范围。蜈蚣刚才讲它是性温有毒,同样是归肝经的。蜈蚣的走窜力是最迅速的,张锡纯认为它是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结之处皆能开之。蜈蚣它有毒,主要是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但是同样它经过加工炮制以后,它这种毒性也会大大降低。另外它的组胺样毒性主要在躯干。以前我们也不知道,哎!可能头角这个毒性最强,副作用最大,有时候会叫病人把这个头脚去掉。实际上这个头脚毒性很小的,以前一般我叫病人把蜈蚣的头脚去掉,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浪费,它的头脚的治疗力度也是非常好的。另外一方面,蜈蚣它通过胃酸的分泌之后,一般的毒性也大大的减少。那假如说要长期使用蜈蚣防止这种过敏的话,我们可以在辨证的基础上再加些徐长卿、地肤子都可以避免这种过敏反应 1、蜈蚣的适应症朱老认为蜈蚣可用于:熄风定惊——风动搐掣,口眼歪斜。开瘀解毒——肿瘤疮毒。舒利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杀灭孕卵——宫外孕保守治疗。朱老认为蜈蚣主要用在熄风定惊上,开瘀解毒,利关节这方面。 2、蜈蚣的毒性释疑《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无大毒,故不妨全用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①中药材蜈蚣在加工中经过火焙干燥过程,使鲜体中所含有毒蛋白酶(60℃失活)全部失活,故毒性大大降低。②口服经过胃酸的水解,可使存在的毒性物质水解成无毒的成分,一般较安全。③组织胺主要存在于躯干部,头足部含量甚少,蜈蚣炮制后入药不必去头足。④极少数患者服后出现过敏性休克或肝炎,蜈蚣经干燥后入药,头足毒腭中的溶血蛋白活性大大降低。 3、蜈蚣的用法用量《中国药典》(年版一部)规定:蜈蚣用药剂量范围3~5g;《中国药典》未注明以上剂量是研末吞服或者是入煎剂服;蜈蚣的传统用法以散剂为主。朱老认为:蜈蚣每日煎剂用量不宜超过8条;蜈蚣每日散剂用量不宜超过4条;蜈蚣每日超过10条常可引起周身红色斑块,停药2、3日可自行消失。那它的用量药典是3~5g,一般汤剂里面不超过8条。 4、蜈蚣的不良反应按照药典剂量蜈蚣3~6g内服是安全的;值得注意的是大剂量使用蜈蚣易发生毒性反应;过敏体质者慎用,在常规剂量时也可能发生毒性或过敏反应,一般使用宜从小剂量开始。但实际上我们有些大夫用这个量非常大,有的大夫在治疗肿瘤,他用蜈蚣用到几十条,也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蜈蚣只要你辨证准确,使用恰当,它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还是比较少的。但是我们在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还是按照药典使用,还是比较恰当的。 5、名医用药经验朱良春教授用蜈蚣经验举例祛瘀解毒消痈治疗下肢溃疡:局部用金银花、野菊花适量煎水冲洗后,撒上蜈蚣粉末适量,再用膏药覆盖。每日换药一次,10天一个疗程,有化瘀解毒,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治疗脱发斑秃:用活蜈蚣十余条,浸入半斤豆油中,三日后用棉球沾油涂搽患处,一日两次,7至14日一疗程,可促进毛发再生。治疗病毒性疱疹或复发性口疮:以蜈蚣研细末,麻油或鸡蛋清调搽,日2~3次,对促进粘膜的修复效果佳。那我还是介绍朱老在应用蜈蚣治疗一些皮肤病,一个就是鸡眼。蜈蚣粉用醋调外用,一周多见效。鸡眼实际上非常讨厌,因为现在好多外用药疗效不够,往往就进行外科手术或者是激光治疗。外科手术也好,激光治疗也好,他的伤口愈合时间非常长。另外这些部位大多是在着力点上,比如足跟、前脚部位,他的恢复非常慢。假如我们用蜈蚣粉调醋来进行治疗的话:第一它有止痛效果;第二它可以把这个鸡眼弄掉。方法:用两层胶布贴在鸡眼上面,把鸡眼上面的胶布剪个孔,把蜈蚣粉用醋调成糊状放在孔中,再用胶把孔补上(比如外科手术手套用的胶),再加胶布覆盖,让它(蜈蚣粉)保持潮湿,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另外一定要药粉和鸡眼贴紧,不要松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年我在珠海跟一个领导交谈的时候,他的亲属得了慢性的结核性的淋巴炎,已经形成一个瘘洞,中西医用什么方法都没好,就看了朱老的书,就用了蜈蚣搞成一个药条来进行治疗。他说:“经过一个疗程以后,明显好,最后长上。”所以对于一些慢性结核性溃疡,这个蜈蚣也是效果不错的。徐宜厚教授用蜈蚣经验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徐宜厚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组成:蜈蚣、蒲公英、玄参、虎杖、桃仁、红花、归尾、赤芍、桔梗。主治:聚合性痤疮。方解:以蜈蚣、蒲公英、玄参、虎杖解毒散结,以桃仁、红花、归尾、赤芍活血化瘀,桔梗托毒排脓。另外大家都知道,有很多小年轻脸上长寻常型痤疮,一般采用清肺热效果很好。但聚合性痤疮它确实是比较顽固,而且它影响到容颜,青少年对这个病还是比较白癜风专家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gbeimum.com/zyzxf/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近期下跌或有跌势品种追踪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