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2月25日讯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改善产地环境,保护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近日,济宁市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到年,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稳定在万吨、蔬菜万吨、食用菌万吨、果品80万吨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将持续稳定在97%以上。同时,济宁市将严守万亩耕地红线,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济宁将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划定小麦、玉米、水稻粮食生产功能区万亩,划定棉花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50万亩。同时,将加快金乡大蒜、汶上芦花鸡两处“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建立大蒜、畜禽等产品评价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支撑体系,鼓励邹城、曲阜、泗水、汶上、任城、金乡等优势果品产区的规模化发展,鼓励县市区依托当地特色农业争创国家、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一批品种丰富、集群发展、绿色高效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济宁市将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持续扩大优质大豆、薯类、杂粮、食用菌、中药材等高值高效作物基地规模。同时,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稳定棉花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粮改饲”试点,形成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到年,济宁市将建成3个国家级“粮改饲”试点县。

根据《意见》,济宁市将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向环境容量大的适宜养殖区域转移,结合黄河滩区搬迁,支持梁山发展小米、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和草食畜禽养殖业。在特色经济林产业方面,我市将支持特色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到年,建成特色经济林基地万亩,林下经济60万亩。此外,济宁市将济宁市将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升龙头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培育农业“新六产”,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到年,将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5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省十佳观光果园)及省放心果品示范基地55处,建成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个、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处、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家。

同时,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济宁市将集成推广应用农业绿色发展技术,逐步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玉米、甘薯、稻米等种植面积。结合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济宁将鼓励“果粮、果药、果菜、果畜禽”间作种养,支持林果品牌创建和美誉度、市场竞争力提升。

根据《意见》,济宁市将加大推广保护性耕作、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绿色植保、统防统治、生物双降解地膜等生态绿色技术,推广粮油轮作、套种、种养结合等模式,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农业良种工程,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同时,济宁市将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加强梁山蜜桃、泗水小国光、邹城猪牙皂等地方特色林果产品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搞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建设。我市将实施“绿满乡村”行动,建设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公益林,大力实施村镇绿化工程,持续加强农田防护林和村镇绿化林带管护。严格实施湿地分级管理制度,做好南四湖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湿地保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xf/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