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http://www.wxlianghong.com/

佛前供花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胜、美妙、庄严的物品,比如鲜花、水果、香、灯等,会有无量的功德。但许多初学佛的人,对佛前供花、供果的意义比较疑惑,下面我们来说说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缘和意义。

佛前供花的由来

佛为天人师(天道与人道众生的导师),佛经上记载了许多天人或天王持花、散花供佛的故事,所以,后世的人,都知道要以花供佛。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行时,也以花供佛,佛经中有个公案:释迦牟尼佛在修行一大阿僧祇劫后(想成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遇到燃灯佛(即定光佛)出世成佛说法度众。有一天,燃灯佛要入莲花城,该城国王非常高兴,下令城内所有的花店,莲花只能卖给国王,不得卖给其它任何人。释迦牟尼佛的前身那时因地修行,听说定光佛要进城,就想去买莲花供养佛,因国王已经下令,没人敢卖,所以找来找去都买不到。怎么办呢?走着走着,看到一位少女手拿七朵莲花,就问她:“我想买莲花都没人敢卖,妳怎么有这七朵莲花?”少女答说:“我就住在卖莲花的花店隔壁,透过关系,用了七两黄金才换得这七朵莲花,若非如此还真买不到呢!”说完捧着七朵莲花就要去供佛。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就说:“我给你七两黄金,这七朵莲花卖我吧!”少女不答应,释迦牟尼佛再三恳求,最后少女提出一个条件:“花卖你可以,但你生生世世都要和我结为夫妻,答应了就卖你,否则不卖。”释迦牟尼佛为了供养佛,只好答应她说:“你有条件,我也有条件,我生生世世与你为夫妻不要紧,但是我要出家时你不可阻止,我儿子要出家你也要让他出家。”少女也答应了。就这样两人捧着莲花,等定光佛远远走来,就五体投地顶礼而拜。接着当定光佛走近时,就把莲花往空中抛上去(散花)。佛行走时,很多人跟在四周一直散花,佛有无量无边的威神之力,所散的花在佛的上面形成一个伞盖,佛走到哪里,伞盖就跟到哪里。两人把莲花抛上去,七朵花都固定成伞盖的一部分。将花供佛之后,他们也跟着佛走,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后来定光佛对大众说法,佛就说:“不要小看这个人,他再过很久一段时间,就会在娑婆世界成佛。”定光佛当场在大众面前为他授记,当来成佛,佛号为释迦牟尼佛。以花供养佛菩萨,有四点意义:表示对佛陀的尊敬;表示对佛陀的奉献;表示对佛陀的感恩;表示学习佛陀的教化,以佛为师。经典中罗列供花的种种功德果报,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若有众生,奉施香花,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花;二者、身无臭秽;三者、福香戒香;四者、随所生处,鼻根不坏;五者、超胜世间,为众归仰;六者、身常香洁;七者、爱乐正法,受持读诵;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盘。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种功德。今生貌美为何因?前世鲜花供佛前。就是说你用鲜花供佛,会得到长相貌美的果报。一切植物结果前必先开花,花是代表因。所谓“花开结子”,花是结子的因。没有花开的过程,也表示未有结果的收获。所以“供花”的意义在于供花是因,得到佛的授记是果。佛案前供花,也是提醒弟子要多播种成佛的因,将来才有成佛的果。什么是成佛的因呢?一切利他的善行,一切自净的提升都是成佛的因。有了代表因的“花”的提醒,我们才会常常自勉自励,检讨自己的行为,向着成佛的目标前进。

佛前供灯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详细,有部经叫《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宣讲了供灯的十种功德:一、照世如灯。供灯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间的明灯,转生为人也是人中之王,慧灯照亮整个世界。二、肉眼不坏。供灯者肉眼非常明亮,不会变成盲人,也不会成近视眼。三、得于天眼。供灯者将来会获得五眼中的天眼。四、善恶智能。能辨别善法和恶法,懂得一切因果取舍。现在世间上许多人极为盲目,不知善恶取舍,而供灯者的智慧超越其他人。五、灭除大暗。具有超胜的智慧,能灭除自他相续中的一切愚痴黑暗。六、得智能明。自己的智慧超群众人,不受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辨别取舍的能力。七、不在暗处。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在邪见或者黑暗的地方,住于光明的殊胜之地。八、具大福报。转生为具有大福报的众生。世间人认为大福报就是有钱、有地位、有轿车、有房屋、有人民币或者有美金。其实我认为真正有福报的人,终生不会造罪业,具有修持善法的机会。没钱不一定是福报浅薄,一个人即生中遇到佛法,行持佛法的机会圆满,就是有大福德的人。九、命终生天。命终后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天界。其他经典中也说,长期供灯的人不会生于恶趣,而是上生天趣,即使投生人间,也生于高贵种族的家庭中,不会生在具邪见者的家里。我们极个别道友生长在具有邪见的家庭中,父亲的邪见如山王,母亲的邪见也极其严重,孩子以微薄的力量很难转变他们。而供灯的话,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到这种家庭中。十、速证涅槃。很快的时间中能证得圣者的果位。

佛前供果

供果属于供食的一种,向佛陀供食是为了祈愿众生身体上飢饿之苦消除,同时心灵上得到「禅悦法食」。往昔印度有一对贫困的母子,一天,当儿子打算吃母亲为他淮备的午餐时,看见一位托钵的比丘。儿子心想自己一家过往生已没积累资粮,如果今生还不累积,下辈子将会更贫困,于是便以清净的恭敬心向比丘供食。凭藉此一功德,他下世就转生为王子,衣食无忧了。佛陀开示供食、供果有十种意义:1.寿命延长;2.身相圆满;3.四肢有力;4.记忆不忘;5.智慧辩才;6.见者生欢喜;7.资财丰足;8.人天自在;9.命终生天;10.速证佛果。果是代表结果。佛教最重视因果法则的,万事万法不离因果,所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细微至一言一行一念,都有因有果。所以看到鲜果,便提醒自己要小心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希望有善果,就必定在起心动念间含藏善因善意。佛教徒希望达到最高的果是什么呢?就是成佛果。即是能够“自觉、觉他、觉满”,智慧慈悲都最圆满。为了提醒自己要达到这个圆满的佛果,所以佛教徒常把鲜果供在佛案。

图文|来源网络

本平台仅作公益性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xt/6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