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户外疯子的成长史
北京治疗白癜风会痛吗 http://m.39.net/pf/a_4611049.html 一个户外疯子的成长史 文/刘杰文 1有一天,我从烧砖的烟囱里爬出来,撞见了一个大人。 咦,他问,细伢子,你钻进去干嘛? 怎么啦,我仰头说,看看。抹一把鼻涕,抹出满嘴胡子,扭头就走。 哟,他说,这小家伙,大模大样的,包大人! 就这样,村里都叫我“包大人”,但我不知道,远在宋代的开封,还有另一个包大人。 2我以为世界撑死了,就是一个村子。 一条小河、一片稻田、几个池塘,围着明清时的老屋,便是我的世界。这世界不算小,有不少神奇的东西,等着我去发现。 去地里偷瓜,到河里“浇鱼”,跳进水库游泳,钻进林子打仗,打猪草、采莲子、找野菜,经常玩得浑身是汗。 我最爱爬树。上树可以扳柴火、掏鸟窝、抓知了和“军矮蜂”(一种彩色的甲壳虫)。头戴一顶草帽,从树枝间探出头,看到一层薄雾,正在田野上飘荡。 被马蜂追、被蛇咬、被大雨浇成了落汤鸡,对我来说都极有趣。 唯一可恨的是,白天太短了,不够我玩的。每当夕阳下坠,我就想,天啊,怎么又黑了! 有一天晚上,实在睡不着,我去掏鸟窝。听人说,鸟有夜盲症,晚上睁眼瞎,你抓它不动。 那棵大树,长在池塘边上。我双手抓住树枝,用力往上翻,身体已经悬空,突然“嘎嘣”一声,天旋地转之后,一个倒栽葱,头埋进了泥里。 我满嘴是泥,废了好大劲,才把头拔出来。 见我浑身泥,我妈说,你死去挖矿了? 我爸脸一沉,叫我脱个精光,然后一把扯过来,靠在他大腿上,抡起巴掌就往我屁股上拍。 不怎么疼,但我还是在哭。一边哭,一边想,都怪那个树枝,怎么突然断了? 打完,我爸踹我一脚,还不去洗! 走到水缸边,我抱起一盆水,举过头顶。 3我是光着脚长大的。 后来有了鞋子,也不愿意穿,觉得脚板贴了个东西,实在太碍事。 你想啊,爬树的时候,鞋子踏在树枝上,脚掌弯不下去,感觉踩空了。而且,光脚踩在泥土路上,跑起来“吧唧吧唧”的,很好听。 钓鱼、抓虾、逗狗、喂猪、采花、采蘑菇、采莲子……太多事情可以做。 山间的野草莓,布谷鸟的叫声,涵洞里的水汽,还有湿漉漉的季节里,被风吹起的茶饼……都让我玩得不亦乐乎。 实话说,我不觉得是在玩。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干正事。 我好忙呀,即便是深夜,躺在木板床上,看到窗外晃过鬼影,还想爬出去看看。 月光透过树枝,在窗沿上摇出幻影。半夜醒来,听到脚步声引起狗叫声,由远及近,高高低低。这谁啊,我想,不会碰到鬼了吧? 这样发展下去,我也不过是个充满幻想的乡下顽童。直到有一天,看见一座山。 4春雨过后,大地被洗了一遍,天空明丽,能见度极高。在村子的西南方向,极远处的天边,忽然立起一排青黑色(黛色)的山峰。 起初,我以为那是镶着金边的乌云。认真看,发现不是云。深色的部分,一直静止不动。当夕阳落向地平线,山尖闪出钻石般的光芒。 它是分层的,前排是高耸入云的山尖,后排巨大的山体,形成了一个弧度。当阳光斜射,像是一座宝塔,散出了虹光。 我看得发呆,然后奔走相告,但小伙伴都说,你骗人! 怎么可能!明明看见了。可当我指向那边,天地缝合,山峰已经消失了。 我不甘心,拉着小伙伴,到处问大人:那边是不是有一座山? 问了好多人,都说没看见。只有一个老人,说:是啊,那是蒙山吧,好像在新余。 多远啊? 不晓得,老人说,没去过。 我看到的那座山,是不是新余的蒙山,一直是个谜。村里没人去过。有可能乡下人把极远处的山,都叫做蒙山?朦朦胧胧,不清不楚。 老人说,它太难看了。意思是,你很难看到,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大伙低头干农活,没人注意这些。 那山的形态,那江南雨后,透明如蛋壳般的天空,以及云层飘过之后,一闪而过的天空间隙,对我印象极深刻,以至于总是在梦里看见。 注:白马雪山虫草营地 5我萌发了一个想法,去蒙山看看,却遭到所有人反对。 大人觉得那是“旅游”。旅游要花钱,还耽误功夫,是城里人才干的蠢事。小伙伴觉得,这也太远了,连方向都搞不清,不如爬爬旁边的“鸡公岭“。 这座山和那座山,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地面之上,凸起的一部分,高低不同而已。 但我抑制不住,我想爬到山顶看看,我想知道,山那边有什么? 我朝那个方向,走了一天。我想,靠近一些,会看到不同。结果走到“牯牛岭”,也没看到蒙山。它仍像太阳一样遥远。 我开始锻炼身体,并且测算,一个小时能走多远,一天能走多少个小时。 怕路上没吃的,我就偷米换馒头。一斤米换三个馒头,够我吃一天。一次不能偷太多,就把换来的馒头,全都埋进米里。等收集够了,我便出发。 我骗父母说,要去外婆家。走到中途迷路了,在山里过了一夜。 有一次,走到一个大水库,看到有人用轮胎做小船,在水面上挥动船桨。 还有一次,走到天黑,没地方住。我找到一个草垛子,抠出一个洞,像狗一样钻进去,在稻草的香味中睡了过去。迷迷糊糊的,发觉有什么在扯动,探头一看,是一头牛。 折腾好多次,我也没走到蒙山,甚至连它的影子都没见到,但我发现,一个人走路、爬山,也挺有趣的。远离人群之后,在自己的脚步声中,会发现很多细微的东西。 注:白马雪山登山途中 6每次从远方回来,总有除蒙山之外,其它新奇的发现。 花开时节,当我爬上山头,天空飘过大片的云朵,山下的水库变成一面面镜子,顺手摘一朵栀子花,翻过来,往嘴里一吸,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甜。 有一片林子,落满了白鹭。到处是鸟屎,当你爬上大树,看到整片林子,全是白色的翅膀,犹如漂浮在大海上的鸟岛。 当我分享给小伙伴,他们总是说,你又失败了。 不要紧,我说,下次走远点。 次数多了,就有人告密。父母打了一顿。村里大人也说,你这伢子,中邪了! 我虽然小,但打着打着,明白了一个道理:爬山,尤其是去爬一座太远的山,对村民来说,是不靠谱的。 那什么靠谱呢? 对小孩来说,好好读书,拿出好成绩,将来考大学,“鲤鱼跳农门”;对大人来说,是种地、找钱、养家糊口——超越世俗之外的追求,总是不被人理解。 大人觉得,你这么胡来,因为你还小、不懂事,等你长大了、上学了,就会明白生活的艰辛,就不会去爬那些“没什么鸟用”的山。 令他们失望了,读书之后,我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注:梅里雪山秘境错给 7乡下孩子都不愿上学。一提上学就哭鼻子。我们不太明白,本来可以到处玩的,为什么非要抓到一个房子里来? 在乡村土路上,孩子边走边哭,身后跟着他妈,手里拿着枝条,像赶猪一样,赶去上学。 我妈是老师,不能不上学。我所能做的,是尽量拖延上课时间。 光着脚丫子,走在泥路上,低头看着红泥“吱吱”地从脚趾缝中冒出来,一步步往前挪。听到上课的铃声,才不得不跑过去,让书包拍打着屁股,像是在驱赶自己。 注:建造雪山木屋 8像所有孩子一样,再怎么不情不愿,我还是识数了、识字了。我慢慢发现,课文上黑漆漆的一团东西,原来有意思在里头。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么一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我脑子里有画面,觉得好美啊,而且这种美,是我见过的。 你想啊,这多神奇,你可以用这些乌漆墨黑的字,画出自己见过的场景。 驿路梨花处处开。我总忍不住,把作者构建的想象,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虽然和标准答案不相容,却有着别样的情趣。 我在山野长大,身在福中不知福。活了好多年,不知是神仙。读书才知道,你看到的美,你吃过的甜,别人也看过、吃过,是可以还原出来的。 老师说,他们是文豪,但我觉得,他们和我一样,不过是自然中长大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课文里那样,把生活写出来,那该多好啊!这是个好办法,把失去的快乐,从脑子里补回来。鲁迅先生说,朝花夕拾。 注:梅里雪山那龙营地 9课文是这样,歌曲也是这样。它们的美,在我看来,源于自然。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天边的那道彩虹。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夜色正阑珊,微微荧光闪闪,一遍又一遍,轻轻把你呼唤……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为什么这么唱,但他们发现的美,是我生活中有过的。 有一部日本电影,说一个小孩子,养了一只鸟,最后爬上大树,放飞了小鸟。 有一部电影,发生在天山,几个小孩在雪里抓兔子;哪怕是《新龙门客栈》,人家看打斗,我却爱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在我们小村之外,有那么多不同的景象。每一个地方的人,都会被他的故乡所浸染。自然的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它比任何老师都博大、高明。 我至今都觉得,名气不算什么,如果你能打动我,那才是美的、善的、如明月升起,照亮山川。 我不会写歌,不会拍电影,但我可以写呀!只要我有笔,谁都拦不住我。 于是,没人布置作业,我也开始写游记、编故事。 注:梅里雪山坡均营地 10这样一来,我更喜欢爬山了。 我不做笔记,但我带着脑子,处处去留意,便有了记忆。有了记忆,才好涂抹。 万千山水,人情冷暖,都是我要采的风。还有什么,比这更带劲的呢? 我发现,写下来,是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 原来不注意的细节,会在静坐中闪现,真是“无事来写作,一日当二日“,它可以帮助你,更珍视细微的感触。现在好多人喜欢摄影。摄影,是和时间打交道,在无尽的时光中,留下片刻的影子。 找到角度,找到光影,也是在发现美、欣赏美。 写东西也一样,你把感触存进脑子,抽取出来的片段,都是内心的投影。 11从那时起,我一边爬山,一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xt/7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童年80后90后的小学语文课本插图,认
- 下一篇文章: 不愧是央视把孩子篇课文拍成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