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业知识一第五章重点归纳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 一、国家药品标准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1.《中国药典》凡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中国药典》的“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 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同样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1)名称及编排:药材和饮片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及拉丁名(其中药材拉丁名排序为属名或属名 +种加词在先,药用部位在后)。 (2)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标准品: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 (3)精确度:指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 ①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2.g。 “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联想:千金小姐:千=千分之一,金=精密称定。 ②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试验时的温度应以25℃±2℃为准。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中药的鉴定就是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药品标准等,对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 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 中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等。 (一)基源鉴定:基源鉴别又称来源鉴别,是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中药的品种准确无误。 (二)性状鉴别: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1.药材 (1)形状:是指药材的形态。药材的形状与药用部位有关,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皮类药材常为板片状、卷筒状等;种子类药材常为类球形、扁圆形等,每种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 传统的经验鉴别术语形象生动,易懂好记,如党参根顶端具有的瘤状茎残基术语称“狮子头”,防风的根头部具有的横环纹习称“蚯蚓头”,海马的外形鉴定术语称“马头蛇尾瓦楞身”等。 (2)大小:是指药材的长短、粗细(直径)和厚度。 (3)色泽:是指在自然光下观察的药材颜色及光泽度。药材的颜色与其成分有关,黄芩由黄变绿后质量降低。 (4)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毛茸或其他附属物等。如白芥子表面光滑,紫苏子表面有网状纹理,海桐皮表面有钉刺,合欢皮表面有椭圆形、棕红色皮孔,辛夷(望春花)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有光泽的长茸毛等。 (5)质地:略 (6)断面:包括自然折断面和横切面。折断面特征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 断面还可以反映出异常构造的特征,如大黄的“星点”(髓部异型维管束);牛膝与川牛膝的“筋脉点”(同心环点状异型维管束);何首乌的“云锦状花纹”(皮部异型维管束);商陆的“罗盘纹”(同心环型异型维管束)等,这些特征在鉴别药材时非常有意义。 (7)气:有些药材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这是由于药材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也成为鉴别药材的重要特征之一。如阿魏具强烈的蒜样臭气,檀香、麝香有特异芳香气等。有的中药具有香气成分,如牡丹皮、徐长卿含丹皮酚,具有特殊香气,香加皮含甲氧基水杨醛也具有特殊香气。 (8)味:如乌梅、木瓜、山楂含有机酸以味酸为好;甘草含甘草甜素、党参含糖,以味甜为好;黄连、黄柏含小檗碱,以味苦为好;干姜含姜辣素而味辣;海藻含钾盐而味咸;地榆、五倍子含鞣质而味涩。 有毒药材,如川乌、草乌、半夏、白附子等需尝味时,取样要少,尝后要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 (9)水试:如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药材不变色;秦皮水浸,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 葶苈子、车前子等加水浸泡,则种子变黏滑,且体积膨胀;小通草(旌节花属植物)遇水表面显黏性;熊胆粉投入清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黄色线状下沉而短时间内不扩散;哈蟆油用温水浸泡,膨胀度不低于55。 (10)火试:如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状物流出,灰烬白色;海金沙火烧有爆鸣声且有闪光;青黛火烧产生紫红色烟雾等。 2.饮片 (1)形状:扁圆形如酸枣仁,心形如苦杏仁饮片等。 (2)大小:《中国药典》规定,饮片的规格有片、段、块、丝等。其中,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段:长10~15mm;块:为8~12mm;丝:皮类宽2~3mm,叶类丝宽5~10mm。 (3)表面:是饮片最具特征的地方,切片的饮片可分为外表面和切面。 ①外表面 ②切面:饮片切面大多数为横切面,特征较多。双子叶植物根、根茎、茎有环状形成层和放射状环列的维管束,饮片切面显环纹和放射状纹理,如丹参、羌活饮片。黄芪、板蓝根、桔梗饮片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习称“金井玉栏”等。 单子叶植物根、根茎有环状内皮层,不具放射状纹理,中柱小或维管束散列,饮片切面中心显小木心,如麦冬饮片,或散在的筋脉点,如莪术饮片。 双子叶植物根茎、单子叶植物根切面中央具髓,如黄连、天冬饮片,而双子叶植物根、单子叶植物根茎切面中央一般无髓,如桔梗、知母饮片。 蕨类植物根茎、叶柄基部的中柱有不同形状,如狗脊、绵马贯众的饮片叶柄基部分体中柱环列,紫萁贯众饮片叶柄基中柱“U”字形等。 木质藤本植物导管较粗大,饮片切面上显“针眼”,如川木通、鸡血藤饮片。树皮中韧皮部纤维束或石细胞群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则皮类中药饮片切面显层状结构,如黄柏、秦皮饮片。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重要的鉴别特征,如人参、三七、西洋参具树脂道,饮片皮部具棕黄色小点;苍术具大型油室,饮片显“朱砂点”;鸡血藤具分泌细胞,饮片皮部有树脂样红棕色分泌物等。 (4)色泽:如丹参饮片表面红色、番泻叶饮片表面黄绿色、天花粉饮片切面白色、黄柏饮片切面鲜黄色,麻黄饮片切面有朱砂心。 (5)质地:淀粉多的饮片呈粉性,如白芷、浙贝母饮片;含纤维多的饮片则韧性强,如葛根、桑白皮饮片; 含糖、黏液多的饮片一般黏性大,如玉竹、天冬饮片;富含淀粉、多糖成分的饮片经蒸煮糊化、干燥后呈角质状,如红参、淡附片、延胡索、天麻的饮片等。 (6)断面:以薄壁组织、淀粉为主的饮片折断面一般较平坦,如牡丹皮饮片;含纤维多的饮片具纤维性,如厚朴饮片;含石细胞多的饮片呈颗粒性,如木瓜饮片; (7)气:饮片的气和味常因其所含不同的化学成分而有所不同。 (8)味:略 (三)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特征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显微鉴定主要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 1.显微制片方法 (1)横切或纵切片 (2)解离组织片:如样品中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散存在的,可用氢氧化钾法;如样品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群束的,可用硝铬酸法或氯酸钾法。 (3)表面制片:鉴定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药材。 (4)粉末制片:粉末状药材可选用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为了使细胞、组织能观察清楚,需用水合氯醛液装片透化。可在透化后滴加稀甘油少许,再加盖玻片。 (5)花粉粒与孢子制片 (6)磨片制片:坚硬的矿物药、动物药,可采用磨片法制片。(矿物药厚度约0.03mm) (7)含饮片粉末的中成药显微制片 2.细胞内含物鉴定和细胞壁性质检査 (1)细胞内含物鉴定 ①淀粉粒: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用醋酸甘油试液装片,置偏光显微镜观察,未糊化淀粉粒有偏光现象;已糊化的无偏光现象。 ②糊粉粒: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加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联想:糊砖砌墙。 ③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加苏丹Ⅲ试液呈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加90%乙醇,脂肪油不溶解,挥发油则溶解。 ④菊糖: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呈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⑤黏液: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⑥草酸钙结晶: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产生;加硫酸溶液(1→2),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 ⑦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产生。 ⑧硅质:加硫酸不溶解。 (2)细胞壁性质检查 ①木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试液1~2滴,稍放置,加盐酸1滴,因木化程度不同,显红色或紫红色。 ②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加苏丹Ⅲ试液,稍放置或微热,呈橘红色至红色。 ③纤维素细胞壁:加氯化锌碘试液,或先加碘试液润湿后,稍放置,再加硫酸溶液(33→50)显蓝色或紫色。 ④硅质化细胞壁:加硫酸无变化。 3.显微测量:观察细胞和后含物时,常需要测量其直径、长短(以微米计算),作为鉴定依据之一。测量可用目镜测微尺进行。 4.偏光镜的应用:主要用于观察和分析矿物类中药的光学性质,用于鉴定矿物类中药。 (四)理化鉴定 1.物理常数的测定 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等的测定。这对挥发油、油脂类、树脂类、液体类药(如蜂蜜等)和加工品类(如阿胶等)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药典》对有些药材的物理常数作了规定,如蜂蜜的相对密度在1.以上,薄荷油为0.~0.;冰片(合成龙脑)的熔点为℃~℃;肉桂油的折光率为1.~1.等。 天竺黄规定检査体积比,即取天竺黄粉末(过4号筛)10g,轻轻装入量筒内,其体积不得少于35ml。这是一种类似测定相对密度的方法, 2.一般理化鉴别 (1)膨胀度测定:是药品膨胀性质的指标,是指每1g药品在水或其他规定的溶剂中,在一定的时间与温度条件下膨胀后所占有的体积(ml)。主要用于含黏液质、胶质和半纤维素类的天然药品。《中国药典》规定,车前子膨胀度不低于4.0;哈蟆油膨胀度不低于55;葶苈子膨胀度南葶苈子不低于3,北葶苈子不低于12。 (2)显色反应:例如马钱子胚乳薄片置白瓷板上,加1%钒酸铵的硫酸溶液1滴,迅速显紫色(示番木鳖碱),另取切片加发烟硝酸1滴,显橙红色(示马钱子碱)。甘草粉末置白瓷板上,加80%硫酸1~2滴,显橙黄色(示甘草甜素反应)。 (3)沉淀反应:利用药材的某些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沉淀反应来鉴别。赤芍用水提取,滤液加三氯化铁,生成蓝黑色沉淀。芦荟水提液,加等量饱和溴水,生成黄色沉淀。 (4)泡沫反应和溶血指数的测定:利用皂苷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和溶解红细胞的性质,可测定含皂苷成分药材的泡沫指数或溶血指数作为质量指标。如《中国药典》用泡沫反应鉴别猪牙皂。 (5)微量升华: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时)、枝状和羽状(高温时)结晶,在结晶上加碱液则呈红色,可进一步确证其为蒽醌类成分。薄荷的升华物为无色针簇状结晶(薄荷脑),加浓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许,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蒸馏水1滴即变紫红色。牡丹皮、徐长卿根的升华物为长柱状或针状、羽状结晶(丹皮酚)。 斑蝥的升华物(在30℃~℃)为白色柱状或小片状结晶(斑蝥素),加碱液溶解,再加酸又析出结晶。 少数中成药制剂也能使用微量升华法进行鉴别,如大黄流浸膏(1味药)中鉴别大黄;万应锭(9味药)中鉴别胡黄连;牛黄解毒片(8味药)中鉴别冰片等。 (6)显微化学反应:略 (7)荧光分析:利用中药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性质进行鉴别。 直接取中药饮片、粉末或浸出物在紫外光灯下进行观察。例如国产沉香与进口沉香的显微特征比较近似,但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国产沉香粉末中部分颗粒显海蓝色,部分显灰绿色荧光;进口沉香粉末的部分颗粒显竹篁绿色,部分显枯绿色荧光。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中药化学成分存在的部位。如黄连含小檗碱成分,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说明在木质部小檗碱含量较高。 用荧光法鉴别,需将药材(包括断面、浸出物等)或经酸、碱处理后,置紫外光灯下约10cm处观察所产生的荧光现象。紫外光波长为nm,如用短波~nm时,应加以说明,因两者荧光现象不同。 (8)光谱和色谱鉴别:常用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二、中药的安全性检测 (一)内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及检测 ①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的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朱砂莲等药材中。 ②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主要存在于千里光、佩兰等药材中。 ③有些成分具双重作用,即在一定剂量内能产生药效,而配伍不当或服用过量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如乌头碱、苦杏仁苷、士的宁、斑蝥素等,朱砂、雄黄、信石等药材中所含的成分。目前对中药中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等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及其与质谱联用等技术。 马钱子中的士的宁,斑蝥中的斑蝥素等设定了含量范围。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国产千里光、川楝子、苦楝皮中的毒性成分进行了限量检査,解决了常规测定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外源性有害物质及检测 1.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重金属是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铅、镉、汞、铜等。测定重金属总量用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显色反应比色法,测定铅、镉、汞、铜重金属元素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联想:千个共同 《中国药典》规定,甘草、黄芪、丹参、白芍、西洋参、金银花、枸杞子、山楂、阿胶、牡蛎等含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0.3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 砷盐检查:《中国药典》采用古蔡氏法或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银法两种方法检查砷盐。《中国药典》规定玄明粉含砷盐不得过20mg/kg;芒硝含砷盐不得过10mg/kg;石膏含砷盐不得过2mg/kg;阿胶含砷盐不得过2mg/kg。 《中国药典》规定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砷元素,并规定甘草、黄芪、丹参、西洋参、白芍、金银花、枸杞子、山楂、阿胶、牡蛎等含砷不得过2mg/kg。 2.农药残留量:农药的种类有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其中有机氯类农药中滴滴涕(DDT)和六六六(BHC)是使用最久、数量最多的农药。《中国药典》对人参、西洋参、甘草和黄芪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规定。有机磷农药常见的有敌敌畏、对硫磷、乐果等。《中国药典》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及制剂中部分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的农药残留量。 3.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为黄曲霉等的代谢产物,是强烈的致癌物质。《中国药典》规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饮片及制剂中的黄曲霉毒素(以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总量计)的限量.联想:曲高和寡 4.二氧化硫残留量:目前许多国家对药品或食品中残留的二氧化硫均作了严格的限量。 《中国药典》用酸碱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分别作为第一法、第二法、第三法测定经硫黄熏蒸处 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规定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过mg/kg的药材有:山药、天冬、天花粉、天麻、牛膝、白及、白术、白芍、党参、粉葛等。 三、中药的质量评价 (一)传统经验鉴别 中药传统经验鉴别对中药质量评价的核心是中药的“形、色、气、味”。 (二)纯度检査 《药典》中与纯度相关的检查主要包括杂质检查、水分测定、干燥失重、灰分测定、色度检查、酸败度测定等,并已成为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常规检查项。 1.杂质检查略。 2.水分测定:《中国药典》对大多数药材和饮片规定了水分的限量,如人参不得过12.0%,红花不得过13.0%,阿胶不得过15.0%等。 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规定水分测定法有五种: 第一法(费休氏法)包括容量滴定法和库仑滴定法。 第二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和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如三七、广枣等。 第三法(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如厚朴花、蜂胶等。 第四法(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如肉桂、肉豆蔻、砂仁等。 第五法(气相色谱法),如辛夷。 3.灰分测定:《中国药典》规定的灰分测定法有两种:总灰分测定法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酸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分中不溶于稀盐酸的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能准确地反映其外来无机杂质的情况。 《中国药典》已将灰分测定作为一种常规检查,对大多数药材和饮片规定了限量检查指标。如规定当归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秦艽总灰分不得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等。 4.色度检査:含挥发油或油脂类成分的中药,在贮藏过程中常发生氧化、聚合、缩合而致变色或“走油”。许多中药目前仅靠感官评判变色与“走油”程度,缺乏良好指标。《中国药典》规定检查白术的色度, 5.酸败度测定:酸败度测定通过酸值、羰基值或过氧化值的测定,以检查药材的酸败程度。 (三)与有效性有关的定量分析 1.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的检査 《中国药典》规定穿心莲药材叶不得少于30%,薄荷药材叶不得少于30%,广藿香药材叶不得少于20%等,从而保证这些中药的总体质量。 2.浸出物测定:有3种:①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分为冷浸法和热浸法。②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亦分为冷浸法和热浸法。③挥发性醚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3.含量测定 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四)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法:包括生物效价测定法和生物活性限制测定法等。《中国药典》中水蛭就采用了生物效价检测方法控制其质量。 偷偷透露一个消息:这个月底,药药又要来给大家送图书、送资料了。送多少,我不说,到时候你们看。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加入18年执业药师备考交流QQ群哦~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gbeimum.com/zyzyy/1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天宝宝拉肚子怎么办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