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中医学认为肝是与春气相应的,因此春天应注重养肝,以下列出一些调养肝脏的中药。

疏肝解郁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疏肝解郁即是养肝。

1、柴胡

擅长疏肝解郁,条达肝气。

中医在遇到患者肝郁气滞导致的胁痛口苦、心情抑郁时,常用到柴胡这味药。如经典名方小柴胡汤、逍遥散、四逆散均以柴胡作为君药。

此外柴胡还有解表退热的功效,可用于外感表证发热,配伍防风、生姜治疗风寒感冒,如正柴胡饮。

柴胡还能升阳举陷,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如补中益气汤。

2、香附

主入肝经,善散肝气之郁结,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

《本草纲目》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如越鞠丸治疗六郁所致的脘腹痞满胀痛、呕吐吞酸,其君药即是香附。

还可用于肝气不舒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如香附归芎汤。

养血补肝

肝为贮藏血液的脏器,有“血海”之称。若人体血液不足,则濡养肝脏的机能减退。

1、白芍

长于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可用于肝血亏虚导致的面色苍白、月经不调,配伍熟地、当归、川芎组成四物汤。与甘草同用缓急止痛,治疗阴血亏虚筋脉失养引起的手足挛急作痛,如芍药甘草汤。

2、当归

为补血之圣药,善于治疗血虚诸证。

如治疗气血两虚的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汤中,当归配伍黄芪或人参养血补气。此外当归还有活血止痛的作用,治疗血虚血瘀所致的经闭痛经。配伍桂枝、生姜等,补血活血,散寒止痛,如当归生姜羊肉汤。

平肝潜阳

肝为刚脏,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肝气升发太过,会造成肝阳上亢,则产生一系列疾病。

1、天麻

味甘性平,归肝经。

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擅治各种病因之肝风内动。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息风,故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配伍半夏、陈皮等,治疗风痰上扰、痰多胸闷,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还能祛风通络,用于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2、石决明

咸寒清热,质重潜阳,为凉肝、镇肝之要药。

与白芍、生地黄等同用,治疗邪热灼阴所致的筋脉拘急、手足蠕动等,如阿胶鸡子黄汤。石决明又能清肝火而明目退翳,治疗目生翳瘴,青光眼,雀盲等。

滋阴柔肝

肝阴具有柔和、凉润的作用,与肝阳相协调,形成阴阳平衡。如果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盛而升发太过。

1、枸杞子

味甘性平,滋补肝肾之阴,为平补肝肾阴阳之品。

治疗阴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遗精、失眠多梦等早衰证。

枸杞子还有养肝明目的作用,可用于肝肾阴虚之视物模糊、青盲雀目,如杞菊地黄丸。

2、菟丝子

辛以润燥,甘以补虚,平补阴阳,补而兼固。

配伍熟地、车前子等药,治疗肝肾不足、目暗不明,如驻景丸。本品还有补肾益精的功效,如五子衍宗丸可以治疗阳痿遗精。菟丝子还能补肝肾安胎,用于胎元不顾、滑胎,如寿胎丸。

暖肝散寒

若人体受到外界寒邪直中肝经或肝阳虚衰,造成寒滞肝脉,则会出现一派虚寒的表现。

1、吴茱萸

主入肝经,长于散肝经之寒邪,为治肝寒诸痛之要药。

用于肝寒导致的巅顶疼痛、干呕吐涎沫,如吴茱萸汤。配伍桂枝、当归等药组成温经汤,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吴茱萸还可以助阳止泻,如治疗五更泄泻之四神丸。

2、小茴香

味辛性温,暖肝温肾,散寒止痛。

配伍乌药、青皮等药,治疗寒疝腹痛,如天台乌药散。同时还可将小茴香炒热,布包敷于腹部,用于少腹冷痛或痛经。

本品还能理气和胃,治疗中焦虚寒气滞之脘腹胀痛。

清肝泻火

如果人体感受外界温热之邪或肝气上逆太过,导致肝火上炎,则对于人体是不利的。

1、龙胆草

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善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

配伍柴胡、黄芩等药,治疗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口苦胁痛,如龙胆泻肝汤。还可用于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风抽搐,如当归龙荟丸。但使用时须注意脾胃虚寒、阴虚津伤者慎用。

2、决明子

主入肝经,长于清肝明目。

用于肝热目赤肿痛,配伍黄芩、木贼等药,如决明子散。还可治疗风热上犯之头痛,面热目赤等。决明子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治疗肠燥便秘。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尤其是春季适合养肝,不过除了中药调养,大家平时还可以外出踏春,放松心情,切忌发怒,因为怒气最易伤害肝脏。此外还要尽量早睡,这也是对肝脏有益的。

所以,今天你养肝了吗?

来源:中国药店

荆芥,亦名假苏、四棱杆蒿,性味辛温,入肺、肝经。功能祛风解表,理血,可祛皮里膜外之风,以疏散在表之风邪为主。荆芥穗效用更强,为血中之风药,可清血中风热,炒黑可止血。

一般用量3~10g,皮肤科取其祛风解表之功效,可作止痒之用。

配防风能入肌肤,宣散风邪,止痒之效更强,常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配金银花、土茯苓各等份研细末,再加熟地黄熬膏为丸,梧桐子大,每日早晚服—百粒,茶水送下,可治疗疥疮(《本草汇言》)。

皮科还取其炒黑能止血的效果,常用以治疗一些出血性皮肤病如皮肤紫斑、过敏性紫癜等。

亦有报道用荆芥穗30g,研细装纱布袋内,直接揉搓皮肤瘙痒,有止痒疗效。

据现代科学研究本品含挥发油1.8%,油中主要成分是右旋薄荷酮和消旋薄荷酮,能促进汗腺分泌和皮肤血液循环。

方剂选用《医宗金鉴》中之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薄荷等,能祛风止痒、清热解表、消疮肿,可治疗荨麻疹、疖等多种皮肤病。

二、防风

防风,亦名铜芸、茴芸、屏风,又名山芹菜、白毛草,性味辛甘温,入膀胱、肺、脾经。功能祛风解表胜湿,为风药中之润剂,可通治一切风邪,祛风之力强于荆芥,能入骨肉,善搜筋骨之风,故诸风之证皆可配用,一般用量3~10g。

皮肤科取其祛风胜湿之功,可达止痒止痛之效。

配蝉蜕、猪牙皂、天麻,用荆芥水送下,可治风、疥、癣、疮、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瘙痒性皮肤病;配黄芪、白术可治自汗,预防荨麻疹;配苏叶、麻黄可祛寒风,用于寒冷性荨麻疹;配黄芩、黄连、桑叶可祛风热,用于风热性荨麻疹配羌活、白芷可祛上半身之风,用于头面部湿疹、皮炎等症;配独活可祛下半身之风,用于下肢湿疹、皮炎;

配当归、牡丹皮可祛血风,用于玫瑰糠疹、多形红斑。

据现代科学研究本品含酚类物质、甘露醇、有机酸、多糖类,有解热发汗作用,能促进汗腺分泌和皮肤血循环。

方剂选用《宣明方论》中之防风通圣丸: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大黄、栀子、石膏等,能祛风止痒,通里解表,治疗瘙痒性皮肤病。

三、羌活

羌活,亦名羌青、羌滑,性味辛苦温,入膀胱、肾经。功能祛风胜湿,散表寒,并可通畅血脉,托里排脓,破溃生肌,可治由风寒湿引起的皮肤瘙痒、疼痛、风水浮肿及痈疽疮毒不溃等,一般用量3~10g。

皮科临床配防风、荆芥可治荨麻疹、皮肤瘙痒症;配赤芍、金银花、蒲公英可治疖痈等感染性皮肤病;

配独活、苍术、鸡血藤等可治银屑病关节炎;配当归、白芍、菟丝子、天麻等可治疗脱发、头痒等症。

现代科学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对浅部真菌有抑制作用。

?







































国内白癜风知名专家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gbeimum.com/zyzls/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