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丰富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联合县教体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融媒体中心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德润临沭抗疫情·文明居家守健康”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活动。活动包括“读一本好书”“做一道美食”“练一项技能”“展一个才艺”“献一片孝心”“多一次陪伴”“记一段故事”等内容。活动自开展以来,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内容丰富多彩。现将临沭县第六实验小学徐之花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分享给大家。

《百草园的自然美》

临沭县第六实验小学徐之花

第一次知道鲁迅,是初中里学的一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师在黑板上用力地写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当时觉得挺好玩,字面的理解,早晨的花到傍晚捡起来,那时觉得,鲁迅先生真懒,现在想起这些觉得很可笑,但是那时对鲁迅的文章并不感兴趣,也不理解他写这个干什么;只是觉得他写的捕鸟挺有趣,他家的百草园很好玩,现在细细品味,忽然发现,里面确实有永恒的东西。“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每一次读到此段,我自己也仿佛回到儿时的乐园,在我的童年乐园里,也曾有过。碧绿油光的韭菜畦,用小手拔过刚刚寸把长的萝卜,矮矮的桑树上也有过我们爬树摘桑葚的身影,吃的小嘴紫紫的,小手黑黑的。高兴极了,露出两排红紫的小牙。我也曾经掀开断砖,里面爬出的是一群鼠妇,小小的,软软的,既让人害怕,又叫人喜欢,夏天的夜晚,萤火虫来到我们的庭院,一个个像打着淡淡的灯笼,给炎热的夏夜带来一丝清凉,也给晚归的蚂蚁照亮夜行的路。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蟋蟀们忙着开自己的秋之音乐会,此起彼伏,夜夜笙歌,把忙碌的人们送入梦乡。皎洁的月光,似一位轻柔的少女,把纯洁洒向人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中》里我找到了我久违的童年,直到今年的春天,我依然满怀热情,在邻家的墙角,翻土找出臃肿的何首乌根。挖了好久,终于找到一个黑黑的何首乌根,有拳头那么大,一点都不像人形。超市里有卖何首乌根的,切成一片片,黑黑的。可是我把何首乌根切成片晒干了,它并不黑,最后不知怎么用,就扔掉了,觉得很可惜。雪地捕鸟,我也曾经试过,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过程的操作并不难,为了试这种方法灵不灵验,每到冬天,我特别盼望下雪,为了给孩子带一丝冬日的快乐,无论大雪、小雪,我都会带孩子到老家。在庭院扫出一块空地,找来竹筛,按照上面的方法,学捕鸟,每到冬天都带着孩子尝试,不但是为了捕鸟,也为了给寒冷的冬日增加一份快乐,给孩子多彩的童年添一份亮色,给自己重温童年的机会,借此怀念可亲可敬的鲁迅先生。每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百草园,我都会情不自禁的背一背百草园的趣事,孩子们也在我的引导下,在字里行间重温童年的乐事,学一学写景。在这里,我们脑海中那位严肃、认真甚至有些冷酷的鲁迅先生,也慢慢融化为一汪温水,他的可爱,他的天真,伴随着他的文字流入我们的心田,向我们展现了这位伟人温情的一面,在百草园里,我们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有时我在想,如果有谁想回到儿时,寻找一份童年的快乐,那就到百草园中来吧!

编辑:刘杰刘晓倩王靖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ls/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