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帮扶,天翻地覆看看河师大与柳湾村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河南日报》(年12月30日第14版)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同增通讯员冀虹飞刘吉磊 01:06仲冬时节,来到位于太行山脚下的辉县市吴村镇柳湾村,我们看到的是一派派冬忙人勤的“热闹”景象。 从温州引来的招商项目新乡意刻食品公司,投产只有3个多月,却马力全开、供销两旺,产品通过网络热销全国,让30多位村民就地成为产业工人。 在今夏汛情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光伏大棚,经过4个多月忙碌的维修升级,已焕然一新,村民们正准备种植反季节蔬菜和观赏花卉,让这片瘠薄的砂石地长出“金苗苗”! 漫步在茂密竹林中的休闲步道,恰遇河南师范大学驻柳湾村第一书记赵胜杰、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晨生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正在就如何利用亩竹林资源发展生态游产业,讨论得热火朝天。 ………… 6年前,这里组织软弱涣散,基础设施薄弱,群众靠天吃饭,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是远近有名的省级贫困村;如今,这里“两率一度”高,产业发展好,村集体收入增至40万余元,群众增收稳定,年村党支部还以辉县市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稳定脱贫产业发展星级党支部”。 “太行山可以作证,俺村的变化称得上‘天翻地覆’!”柳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向华感激地说,河南师范大学的党员干部带着满腔真情,用一颗颗红彤彤的“初心”,让乡亲们的日子变得“红”火起来。 “这个村的变化,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层面的改变。”吴村镇党委书记王志强说,河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按照驻村帮扶四项基本任务,智志双扶,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胜利,开创了建设“美丽、文明、富裕”柳湾的新局面。 交口称赞“好书记” “董书记,俺想你啊!” “董书记,俺家今年的芋头特别甜,拿回去尝尝!” “董书记,给你报个喜,俺家刚买了辆小轿车!” “董书记……” 几天前,河南师范大学后勤处处长董国强再次来到柳湾村,一进村就又被群众围在中间争着倾诉“相思”之情,把他感动得红了眼眶。 年8月,时任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董国强,被学校选派到柳湾村,成为第一任第一书记。 柳湾村户人,残疾人就有61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而且,还有一个当务之急必须马上解决。 “那一年,天特别旱,地下水位下降,好几眼井因此成了枯井。”柳湾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智运回忆说,全村三分之一的玉米地无法及时灌溉,面临绝收危险。 董国强一面协调水库放水救急,一面协调50万元帮扶资金,为村里打了3眼机井,仅用两周时间让全村庄稼“喝了个肚圆”,也让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乡亲们对他刮目相看。 修水渠、建大棚、铺公路……董国强给群众好事办了“一箩筐”,成了大家交口称赞的“好书记”,以至于听说他任期快满时,大家纷纷“请愿”不让他走:“你走了,哪还会有这么好的第一书记?” 年1月,时任河南师范大学校友与基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孟超,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来到柳湾村。同年5月,时任计算机学院实验室主任赵胜杰,也加入驻村帮扶的队伍。 孟超、赵胜杰和董国强一样,对柳湾充满热情,对群众充满深情,对工作充满激情,脚踏实地为村里干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很快就赢得大家的认可和赞许,也先后成为村民们口中的“好书记”。 三任第一书记接力,工作越来越“给力”。6年来,他们建强村“两委”班子,建成平方米的村室,新建3处总计平方米的党建文化广场,“软弱涣散”变得“坚强有力”;带领群众为柳湾村新打机井17眼,改造斗渠余米;总投资万元的柳湾至S省道通村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乡亲们的“出村路”;完成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高标准农业生产设施;争取河道整治柳湾护堤专项资金万元,彻底解决临河洪涝灾害问题…… 柳湾旧貌换新颜,给“好书记”们带来荣誉一串串。董国强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获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孟超多次作为全省第一书记代表交流驻村工作经验,获评“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赵胜杰先后获得“河南省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河南省最美教育公益人物”“河南省决胜全面小康基层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杨保才老汉住新居 走进新建成的房子,摸摸墙上的瓷砖,看看明亮的窗户,虽然屋里还没几件像样的家具,74岁的杨保才老汉脸上仍忍不住露出幸福的笑容:“能住进这样的新房子,俺就像做梦一样!” 说起家里的情况,杨老汉有一把辛酸泪:他儿媳患有癫痫,儿子前几年也不幸患上肺癌,两个孙子当时都还不到10岁,全家的重担落在他和老伴身上。最终,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河南师范大学持续增强帮扶力度,每年列支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柳湾村的帮扶工作,并选派79名处级干部作为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与贫困户结“亲戚”、摸情况,从光伏扶贫、助残保障、技能培训、创业支持、危房改造、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工作。 就这样,河南师范大学原发展规划处处长张银付与杨保才结成了“亲戚”。 “回想起第一次到杨大叔家的情形,我到现在也忘不了!”张银付说,杨保才家原来的房子年久失修无法居住,一家6口只能借住在一家养殖场低矮、潮湿的饲料库里,隔墙就是臭烘烘的猪圈。 张银付当场就掉下泪来,把身上带的现金全部硬塞给杨保才。此后,张银付常来看望杨保才一家,送米送面送衣物,给钱给药给鼓励,让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多了欢声和笑语。 年,在大病医疗保险的有力保障下,杨保才的儿子手术成功,病愈后赴上海务工。年,杨保才家的经济稍稍恢复元气,摩拳擦掌准备建新房。张银付听说后,和发展规划处的同事一同带着筹来的现金“雪中送炭”。前不久,又出资为杨保才的新居粉刷了墙壁。 “下一步,我还准备给杨大叔家添点新家具,让他们过得再舒坦一点!”到杨保才的新居转一圈,张银付暗暗有了新打算。 张银付是河南师范大学一对一结队帮扶的缩影。软件学院副院长王川为结对帮扶户购买了电动三轮车用于农副产品销售,外语学院原副院长贾建嵩协调筹集元用于帮扶户旧房改造,化学化工学院原副院长赵春霞积极为帮扶户协调小额贷款……在79名处级干部的帮扶下,柳湾村的贫困户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先后摘下了“穷帽子”。 专家送来“点金术” 在柳湾村北地,“劳碌”一年的十几亩金银花田得以暂时休眠,只剩下花藤在默默孕育生机和希望。 花谢花歇人不歇,正值金银花冬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张向华按照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李建军传授的方法技术,带着十余名群众给花藤修剪枝条、施撒底肥、喷播有机农药……忙得不亦乐乎。 “再忙也值得!”张向华说,柳湾村地处丘陵地带,有不少农田是非常瘠薄的砂石地,不存水、不存肥,以前小麦亩产最高只有多公斤,亩均年效益只有千元左右;河南师范大学定点帮扶柳湾村以来,中药材育种、种植专家李建军带领团队,指导村里成立农民合作社,因地制宜种植皂荚树、金银花,总占地多亩。 “神了!李教授真的能‘点石成金’!”张向华竖着大拇指赞叹,合作社除了自己采摘金银花,每年还出售3万株金银花苗,种植金银花亩产值超2万元,是过去的20多倍!皂荚树随着树龄的不断增长,“身价”也不断增加,前景十分可观。 村里的20多户贫困户,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得到了土地流转金,还受聘管理金银花、皂荚树,可以靠劳动挣“工资”,实现了稳定脱贫。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河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科研、师资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各个学院(部门)、专业“八仙过海显神通”,把一个个“点金术”传授给柳湾村群众,扎实开展丰富多样的产业扶贫,实现脱贫与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相融合。 在学校基建处和资产经营公司的指导下,柳湾村建成了农民创业孵化园(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扶持农民创业项目5个。 在物理学院指导下,柳湾村建成光伏发电项目两个,其中24户分布式光伏项目,每户补贴1万元,户均年增收0元左右;投资万元的千瓦县级光伏电站项目,村集体经济年均分红5万元,全村公益岗位年总增收36万元。 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帮助柳湾建成开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爱购柳湾”大学生助力脱贫攻坚电商服务平台,每年完成销售净利润5万元,直接带动季节性就业50余人次,被辉县市商务局授予“电子商务示范点”称号。 学校和辉县市教体局共建“吴村镇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升试验区”,河南师范大学附中、附小结对帮扶镇内中小学,免费为全镇教师提供学习培训,开放教学资源,扩大教研合作,倾斜顶岗实习,面向全镇中小学学生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校园开放日活动……河南师范大学旅游规划、美术音乐、党建管理、医疗服务、社会工作等各类专家教授入村帮扶,在柳湾村建立智慧农业实践基地、智慧教育实践基地、生命医学专家工作站等各类基地7个,筹划帮扶项目数十个,引导成立蔬菜种植、药材种植、粮食种植、农机联合等农民合作社4个,让柳湾村“遍地生金”,发展驶入“快车道”。 党员干部初心更“红”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广文说,定点帮扶柳湾村,是学校积极落实党的各项扶贫政策、服务地方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也是学校党委帮党员干部擦亮初心底色的有力抓手。 年以来,河南师范大学实施“一把手”工程,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赵国祥和校长常俊标为组长,组织部、人事处、财务处、科技处、社科处、后勤集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驻村帮扶工作。校领导定期进村开展实地调研,督查督促工作落实情况。学校专门召开党委常委会听取驻村工作汇报,研讨帮扶计划;在学校和柳湾村多次召开帮扶工作推进会,狠抓帮扶计划落实。 河南师范大学还以柳湾村为研究蓝本,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研究院,并与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为签约共建单位。截至目前,学校已经举办了河南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研讨会、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原发展青年论坛专题论坛、河南精准扶贫法治保障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扶贫年会暨精准扶贫与社会工作研讨会等多场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活动。 “带着感情融入群众,才知群众所需所求,才能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常俊标说,学校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从党建引领、班子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提升、宜居生态等方面科学谋划,将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与帮扶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更“红”的初心助力建设更美的柳湾村,打造高校帮扶的亮丽风景,助力柳湾村实现乡村振兴。 定点帮扶柳湾村,是河南师范大学“立足河南、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真实写照。校党委书记赵国祥表示,多年来,河南师范大学积极发挥人才、智力、科技等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用心用情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后,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乡村建设重要精神,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服务乡村建设的“高端智库”、科技创新与应用的“中坚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编辑:代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ls/9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个小方子,每天刷牙,化解牙龈出血牙齿
- 下一篇文章: 娇滴滴的桃胶皂角米与枇杷是春季润肺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