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悦耳的声音能让人心旷神怡,但有些声音却让一些人感到无法忍受。发声者不知不觉、顺其自然;旁听者无可奈何、痛苦不堪。比如:吧唧嘴、打呼噜、咳嗽声、擤鼻涕、清嗓子、磨牙声、打呵欠……这几种声音都很常见,但今天我们先来说说吃饭“吧唧嘴”这种声音。在民间传统的习俗里,吃饭不能吧唧嘴,相术中说吧唧嘴被称为猪食,那样很不礼貌。想想也是,只有猪吃食时才会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说这样的人好吃懒做、没有志向、能力一般、难以成才,不可委以重任。当然,此话可能有些言重了,我想更多的还是礼貌问题吧,况且有些人也不是刻意去吧唧嘴,只是一种不拘小节的行为。现实中吃饭吧唧嘴的人常常会被人指责,有人就特别受不了这种吧唧嘴的声音,说有人吧唧嘴他就会倍受煎熬;但医学界却有另一种说法:你受不了这种声音,说明你有病,你可能患上了一种叫“特定声音敏感综合症”的病症,简称“恐音症”。你如果过分地厌恶一种或一类声音,当你听到这种声音时,生理上就会有一种神经症状的反应;会产生负面情绪、会心跳加速、大量出汗、肌肉痉挛、情绪暴躁等。以前见一本书里说过,有一名人就曾指责身边的工作人员吃饭声音大,而自己吃饭时有时也会时儿吧唧几下。我办公室的老刘爱喝很烫的水,又总是顺着杯子边缘一边吸溜一边转动杯子,那样很享受,发出的声音像喝上了上等的好酒一样,感觉很爽的样子。有的人吃什么都是一副很香的样子,吃块烤红薯的声音能释放出吃烤羊排的感觉。就说这吃面条吧,你不“吸溜”也真不好进嘴。小时候在农村经常见皂角树下老乡们聚在一起吃早饭,面前放一个盛馒头、红薯、咸菜的小盆,手捧一碗玉米面粥,顺着碗边吸溜,那样子和声音也挺亲切,看来我并没有“恐音症”。有人说听到有人吃饭吧唧嘴会感觉很困扰、很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有种反胃想吐的感觉。所以,有了这些症状的人一定是有患上了“恐音症”的可能,不克服掉会影响了社交的心情。也有人说自己“恐音症”伴随着“强迫症”,会无意识地去模仿自己厌恶的行为,想试图通过体验把厌恶转化为理解,从而得到心里的安慰。专家认为与其说恐音症是大脑出了问题,不如说这更像是一种条件反射,就像吃货看到、闻到美食会情绪兴奋一样;而那些恐音症人群所产生的厌恶则是一种比较轻微的综合症,对社交、情绪的影响可以从心理上去克服,用分散注意力、离开环境、听喜欢的音乐去改善。有人曾尝试“适应疗法”,就是循序渐进的给讨厌吧唧嘴的人听吧唧嘴的声音,大有只要整不死,习惯了就好的来头,我认为这完全就没必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喜好,把吧唧嘴看作一种不太礼貌的行为还是比较恰当的,它毕竟对别人没有直接的伤害。当别人不适应时就要克制,公共场所更要克制。这是自制力掌控能力的问题。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怎么能成大事呢?再者,公共场合讲究的就是礼貌和公德心,你让别人舒服了,别人也会给你提供方便。你听不惯吧唧嘴的声音,也不要过度的狂躁,用适度、适时的方式提醒对方一下也不伤大雅,实在有心理障碍也可以适当回避一下,切不可为此大动肝火,互相体谅,相互理解方为上策。除了吧唧嘴的声音,专家还列出了以下“10种最令人讨厌的声音”,你认可吗?它们是:电钻、婴儿哭声、圆盘抛光器、自行车刹车声、小刀划杯子、叉子划玻璃、粉笔蹭黑板、尺子磨杯子、钉子划黑板、女性的尖叫……你最讨厌哪种声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pz/11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