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有袪痰作用,内用治风痰壅盛,喉中
对于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感冒或是爱抽烟的人常会咳痰。痰是怎么来的呢?中医认为脾负责运化水湿,也就是人体里的各种液体,使它们在人体内循环往复地运动,滋养身体。倘若脾的运化功能下降或是这些水液在运行时受到阻碍,就可能发生异常积聚的现象。 这类异常积聚的水液,中医称为“痰饮”。其中,比较秽浊、黏滞、稠厚的部分为“痰”,另外清稀、澄澈、透明的部分称为“饮”。痰饮都可以致病,其中又以痰较为重要。痰并不都是可以被咳出体外,能直接看见的,还有一些会堆积在脏腑、经络中,无法被肉眼看见。因此,痰就有了“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的区别。 无形之痰更可怕 有形的痰,我们见得比较多。倘若我们留心观察的话,会发现这些痰液性状上差别很大。总体而言,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颜色,会有白、灰黑、黄、黄绿的差异;二是质地,有稠厚、稀薄、泡沫之分别。为何会出现这些不同呢?其实,这些差异正是不同病理特征的反映。 如果我们把白糖放到水里,就成了一杯透明的白糖水。把这杯水放火上加热,可以看到水会逐渐变得稠厚,颜色也会慢慢变成淡黄、深黄。同样的,体内有热,咳出来的痰多黄稠;体内偏寒,咳出来的痰多白、稀薄。由此,有形之痰也有了“热痰”、“寒痰”的区别。除了这两种痰,根据病理特征,还可以分出燥痰、湿痰、风痰等三种有形之痰。 这些有形之痰能被看见,也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多是表明肺部或是气管、呼吸道出了问题。无形之痰则不一样,普通人看不见,也容易忽视其存在。同时,它还会随着气血的运行,在我们全身上下流窜,影响血脉经络和五脏六腑,因而对健康危害更大。 这些无形之痰也有秽浊、黏滞、稠厚的性质,一旦积聚在体内某处,就会引发相应的病症,中医就是根据这些病症来确定其存在的。例如无形之痰积聚在胃部,会引起胃胀、恶心、呕吐;积聚在心脑,引发心神失常、精神错乱。由于它隐秘地游走于身体四处,可能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才有了“怪病多痰”、“百病皆因痰作祟”等说法。 明矾 酸,寒。入脾经。 止血,止泻,袪痰,外用燥湿止痒。 1.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等症。 本品收敛涩肠,能治泻痢日久不止,可单用小量吞服;或配五倍子、诃子等药同用。对便血、崩漏,也可配合收敛止血药同用。 用于风痰壅盛,或癫痫等症。 明矾有袪痰作用,可与半夏、猪牙皂角、甘草等配伍,用治风痰壅盛,喉中声如牵锯;又可配郁金,治风痰痫病。 用于湿疹瘙痒。 本品用外敷,有收敛燥湿止痒之功,如治牛皮癣可配石榴皮同用;治聤耳可配黄丹同用。 明矾、白矾(打碎用)。枯矾(用。主要外用于湿疹等)。 二分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皮湿1号膏《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地榆、煅石膏、枯矾。外治湿疹。 《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本草纲目》:「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病、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利、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阴疽、中蛊、蛇虫伤鳖,取其解毒也。」 猜你还想看: 吃撑一顿,痰多一分!多痰的人,就是吃饱了撑的,千年古方,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不论心有病,还是肾有病,一味特效中药,让你从此不在有心肾病! 体胖痰多,寿命不多!三味药泡茶,化痰湿,还胸中阳气 一味药,帮你“咳出黏痰”,收藏十年后,赠予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pz/4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容脱发防治等秘方
- 下一篇文章: 角接接头相控阵检测成像效果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