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学中药皂荚
「医院」可快速
皂荚别名皂角。性味:辛、咸、温,有毒;归肺、大肠经。功效: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主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瓜蒌别名栝楼。性味:甘、苦,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润肺,化痰,散结,滑肠。主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 皂荚和瓜蒌性味:二药有化痰、散结作用。差异为:皂荚兼有止咳、杀虫作用,用于痰咳喘满;瓜蒌兼有润肺滑肠作用,用于肺痿咳血等。 性状鉴别皂荚果实呈扁长的剑鞘状而略弯曲,长15-20cm,宽2-3.5cm,厚0.8-1.5cm,表面深紫棕色至黑棕色,被灰色粉霜,种子所在处隆起,基部渐狭而略弯,有短果柄或果柄痕。两侧有明显的纵棱线,摇之有响声,质硬,剖开后,果皮断面黄色,纤维性。种子多数,扁椭圆形,黄棕色,光滑。气特异,有强烈刺激性,粉末嗅之有催嚏性,味辛辣。以肥厚、色紫褐者为佳。 用法用量内服:1-3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抽鼻;或煎水洗;或研末掺或调敷;或熬膏涂;或烧烟熏。 使用禁忌体虚及孕妇、咯血者禁服。 现代研究荚果含三萜皂甙、鞣质。此外,还含蜡醇、廿九烷、豆甾醇、谷甾醇等。同属植物GleditsiatriacanthosL.的叶含大量生物碱三刺皂荚碱。 药理作用1、防脱乌发作用含皂角类成分的药物,能够清热化湿、祛除多余脂肪、通畅阻塞毛囊,对防脱发和乌发效果颇佳,不会刺激头皮。 2、祛痰作用 含皂甙类的药物,能刺激胃黏膜而反射性的促进呼吸道黏液分泌,产生祛痰作用(恶心性祛痰药).动物实验证明:皂荚煎剂灌胃有明显的祛痰作用,能使猫呼吸道分泌增加,但较桔梗、前胡为差,持续时间较短。 3、抗菌作用 皂荚对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革兰阴性肠内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4、其他作用 三刺皂荚碱有罂粟碱样作用,可治疗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等;皂甙有显著的溶血作用,但皂荚的溶血作用与远志皂甙的即刻溶血作用不同,一般出现较迟。 中药附方 1、治卒中风口歪:大皂荚一两(去皮、子,研末下筛)。以三年大酢和,左歪涂右,右歪涂左,干更涂之。(《千金方》) 2、治头风头痛,暴发欲死:长皂荚一挺(去皮、弦、于)。切碎,蜜水拌微炒,研为极细末。每用一、二厘吹入鼻内,取嚏;再用一分,以当归川芎各一钱,煎汤调下。(《余居士选奇方》) 3、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皂荚(长一尺二寸者)五挺(去黑皮,涂酥三两,炙尽为度),白羊精肉十两。上药,先捣皂荚为末,后与肉同捣令熟,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水下二十丸。(《圣惠方》) 4、治便毒痈疽:皂角(用尺以上者)一条,法醋煮烂,研成膏,敷之。(《仁斋直指方》) 5、治大风诸癞:长皂角二十条。炙,去皮子,以酒煎稠,滤去渣,候冷,入雪糕,丸如梧子大。每酒下五十丸。(《仁斋直指方》皂角丸) 每日猜一猜小提示:性味:苦,寒;人心、胃、肝经。 往期精彩回顾1、最新政策 王国强:鼓励相关机构开展针灸培训和针灸教育,把针灸摆在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更为突出的位置 2、最新政策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有关事项的再次严正声明 3、《中医诊所基本标准》、《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全文 4、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新政解读——暨“千乡万村”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大型学术交流会在河南濮阳举行! 5、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新政解读暨“千乡万村”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大型学术交流会在河南商丘举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pz/8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校园孩子安全大于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