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洗衣粉,用什么才能洗干净衣服会不
我们常常在古装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画面:女子们在河边用一个类似于棒槌的东西,用力敲打衣服。这样的洗衣方法甚至一直流传至今,在我国某些地区依然沿用,用来配合洗衣粉让衣服更干净。但在古代没有洗衣粉,仅仅靠用木棒捶打真的能把衣服洗干净吗?古人没有洗衣粉,衣服会变得又脏又臭吗? 其实,仅仅靠木棒的捶打是无法将衣物彻底洗干净的,物理的捶打哪怕能够带走部分污渍,也没有办法溶解油脂。不过聪明的古人虽然没有“洗衣粉”,却也发现了类似的清洁用品来去除衣服上的污渍。 最早被发现和使用的“洗衣粉”是草木灰。 由于原始人经常进行烧烤和祭祀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难免会让衣服沾染灰烬。有人发现,沾了草木灰的衣服除油污效果反而更好,只需用水稍事冲洗,就能让服装整洁如新。加上草木灰,一般用稻草或是秸秆烧成的灰烬制作而成,不仅原料容易获得,而且做法也比较方便。从这以后,“草木灰”便走入千家万户,成了最原始的洗衣粉。 据《礼传》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澣。”简而言之,就是帽带或衣服脏了,就在清水里掺入草木灰,就能将它洗干净了。并且最早的古人是用草木灰当去污剂使用,因为含有碳酸钾,能与衣服上的油脂污垢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能充当活性炭来吸附衣服上的脏东西。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实践后发现,在草木灰的基础上,再加入贝壳所烧成的灰可以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在《考工记》中就记载了草木灰加贝壳灰的用法。用现代科学的理论解释就是,贝壳灰可以与草木灰结合变成氢氧化钙,它能快速分解油脂,在去污的同时,还可以保持衣物的干净亮丽。在马王堆出土的麻布织品,就有使用过贝壳灰加草木灰清洁的痕迹。 到了魏晋时期,古人发现了更好的“洗衣粉”,它也是我们现在较为熟知的皂角。 古人的衣服沾上油污以后,会先把生麦粉加入冷水中搅匀,然后涂到衣服上有油污的地方,放一晚上让它干透,最后用皂角煮的热水浸泡衣服,油污就没有痕迹了。 皂角学名皂荚,皂荚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浑身都长满了刺。而皂荚的果实——皂角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胰皂质,人们将皂角捣碎了就可以直接用来洗衣服了。皂荚树在我国分布广泛,几乎是随处可见,取用起来十分方便。 到南宋时,人们还将皂荚粉做成圆团,周密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肥皂团”。肥皂团放入水中,能产生和肥皂一样的泡沫,以此来清洁衣服上的污垢。后来,从西方传入的洗涤剂与它功效相似,才继承了“肥皂”这个名字。 草木灰作为碱类物质有一定的腐蚀性,会损害衣物,相比之下皂角非常温和,不仅可以用来洗衣服,还可以用来洗澡和洗头,保持身体清洁。 虽然皂角很好用,但是有的地方长得少,比如在浙中地区皂荚较少,人们就用肥珠子代替皂角。另外,还有一种麦麸的清洁用品,它是用油茶籽榨油之后的副产品。将麦麸捣烂后,再用水浸泡出液汁,浸出的汁液中含有很丰富的皂素,有很好的去污、去垢效果,因此它是明清时期最常用的“洗衣粉”。 肥珠子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更加“豪华”的清洗用品,叫澡豆,也称为猪胰子,一般供古代贵族或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使用。 据说这是因为古代人不喜欢吃猪胰,扔了又可惜,在一次偶然之下发现了猪胰在去污方面的效用。但是由于猪胰本身味道难闻,即便是有着较好的去污效力也让人难以接受,聪明的古人在实践后学会了把胰子和香碱合在一起,做成汤圆大的“香皂”,如桂花胰子、玫瑰胰子,在保留去污力的同时,也中和了难闻的气味。 由于澡豆含有消化酶和卵磷脂等几种成分,增加了去污去垢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滋润皮肤,相比于皂角是更优质的洗涤用品。它甚至沿用至今,我们现在在某宝上依然可以买到。 除了清洗用品,古人还发明了辅助洗衣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使得古时候洗衣更加轻松容易。 由于我国古代有男耕女织的传统,男人主要处理外事,女人做内务:洗衣服、洗碗、做饭、照顾老幼等等。洗衣服被妇女认为是劳动中最繁重的一项,要耗费大量时间与劳动力,为了缓解洗衣服所花费的精力,古人就发明了众多辅助洗衣的工具。其中主要包括捣衣杵、搓衣板、棒槌、洗衣盆,还有石头板。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洗衣使用最多的就是捣衣杵,又称捣衣砧,形状和棒球棒相似。不过捣衣杵是住在水边的人们为洗衣方便发明的,而居住在离水较远地方的人们发明了搓衣板。 古代妇人们捣衣大多是成群结队地进行,通过相互聊天陪伴来缓解劳动的苦闷,宁静的乡野不时地传来棒槌敲击衣服声、水中摆动衣服溅起的水花声,以及女人的欢声笑语,一起构成了诗人笔下和谐的洗衣韵律。 以上描述的洗衣场景主要发生在水源丰富的地区,但是中国地域辽阔,还有些地方常年缺水,这些地方的洗衣就有一套自己的程序。如在渭北乡村洗衣服,就是在涝池里进行的。黄土坡上,水比油贵。谁都舍不得浪费自家来之不易的饮用水去洗衣服。这里的人们用石头板洗衣。即在涝池的水边摆了一圈石头,将石头所圈土地挖开集水,省水的同时直接将石头当作洗衣板,一举两得。 除洗衣服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来维持自身的清洁。 上述的清洁用品不仅可以用来清洁衣物,也可以用来洗澡、洗头。从最早使用草木灰进行清洗,再到后来的皂角、澡豆,普通平民使用皂角,达官贵人则使用澡豆。除此之外,古人还会用淘米水来对身体进行清洁,不仅容易取得,也能更好地滋养头发。不过相比于用这些用品对身体进行清洁,古人们更多的是用它们洗衣服来保持自身的清洁。 古人洗澡的频率并没有电视剧所拍摄的那样频繁,由于古代没有暖气灯也没有热水器,他们洗起澡来十分麻烦,并且水冷得很快,洗一次澡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不说,还容易着凉生病。 但是不洗澡身上又会变脏变臭,所以为了在不经常洗澡的同时还能维护自身的形象,古人就想到了佩戴香囊或擦香粉来掩盖身上的气味、发明篦子来梳掉头上的污垢保持整洁或者是用刨花水来保持头发的整洁。 总的来说,无论是草木灰、皂角、澡豆等清洗用品的发现还是捣衣杵和搓衣板的发明,都体现了我们古代人民的独特智慧与伟大的创造力。自有人类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不断地用他们的智慧研究新的方法和创造新的工具,让事物更加简单化,辅助自己完成自身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或是将自己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pz/9127.html
- 上一篇文章: 桃胶雪燕皂角米红枣银耳羹,美容养颜饮品美食天下
- 下一篇文章: 皂荚洋碱香胰子,清洁用品的进化史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