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

——《诗篇》65:11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

——《罗马书》8:32

一千次感谢/后记

又是一年春天。这是春天的农场。犁过的田地上,尘暴卷起漫天风沙。果园里开花的苹果树上高高地栖息着一只乌鸦,在白云柔和的映衬之下,黑色剪影闪烁。门廊边的皂荚树结了串串蓝色果实,一只鸽子停在枝头。我从晾衣绳上取下一堆晒好的衣物。

我将一篮干净的毛巾抵在腰间,踏进后门门厅。门厅里,孩子们的牛仔裤堆得摇摇欲坠,那是他们跑去田里捡石头弄脏的。鞋子扔得到处都是,乐高积木也四散一地,面盆里还浸泡着沾上绿色染料和许多沙子的衣物。厨房水槽永远堆满碗盘,食品柜永远空空荡荡。还有地板上那一排沾满泥土的脚印,谁能做到视而不见?洗衣机在轰鸣。烤箱定时器发疯似的哔哔响着。我不知道六个孩子现在在哪里。

我抬腿跨过深浅色分开的衣物。为什么要怀疑这丰盛生活的挑战?就在此时此地,为什么不让恩典、感恩与喜乐渗透生命?这是迎接天国的唯一方法。

我把手中的篮子搁在门厅的木制熨衣板上,轻步朝烤箱走去。每一次呼吸都是怨怼与感恩之间的斗争,我们必须不断开口谢恩,才能从喜乐的圣杯里饮水。在这动荡的宇宙中,除了“感恩”一词,再无别处存放着耶和华的喜乐。我关上了烤箱的鸣叫,也平息了内心的呐喊。

厨房窗外碧空无垠,果园里开满了苹果花。枝头的鸽子正保护着它灰蓝的希望。我听见了神,他在对全世界、也对我说:这是为你们预备的。情人在清晨的微笑、滑梯下孩子的笑声、黄昏里长者的眼神——这是为你们预备的。你们脚下的土、落在你们脸上的雨、围绕你们旋转的璀璨星辰——这是为你们预备的,为你们。礼物是给你们的,恩典是给你们的,神为你们预备这一切。逐一数算他爱的方式,一千种乃至无穷无尽。当我们在清晨醒来,不禁谦卑地面朝东方,向着天空张开双手。虽然我们会颤抖、会疑惑,虽然世界看似丑陋,但它实则美丽。我们可以放慢脚步,可以相信,可以将每一刻当作恩典。感恩,感恩,再感恩。

耳边传来的是音乐声吗?音响里流淌出的乐曲使周遭的世界焕发生气。那是从巴黎带回来的音乐——《感恩》。是女儿霍普在清扫浴室时把它放进CD机播放的吗?她受洗后的那一天,展开一本全新的日志,开始罗列属于她的一千个恩典,追求丰盛的生命,而这张唱片也成了她的最爱。她把唱片盒留在料理台上了。

我拿起唱片盒,再次用双手轻抚那行字母,脑中不经意浮现一个画面:我跪在墓地,抚摸着放进土里的花岗岩墓碑上深深雕刻的那五个字母。

“AIMEE”——心爱之人。

我记得妹妹柔软光滑的头发。我依旧不明白为什么神带走了她,为什么等不到她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起在春天里快乐地奔跑、和我姐妹的孩子一起欢笑,为什么我父母的心只能被悲伤渐渐侵蚀。尽管我会哭泣,我仍然知道:神永远是良善的,我永远蒙神所爱,感恩已使我成为最真的自己——“充满恩典”。感恩给了神的孩子们新名,使他们拥有最真实的名字:

“心爱之人”。

我的父母和我、所有的孩子、所有受伤的人乃至整个世界,我们安然地听他反复吟唱我们的名字——“心爱之人”。

炉灶边的窗户上,那只瓷鸽子正展翅飞翔。窗台上伦勃朗的《以马忤斯的晚餐》吸引着我的目光。我每天多少次观看这幅画,重回那静谧的画廊,回到灵魂共融的神圣时刻?多少次以感恩再次拥抱神?这感恩的时刻如今每天都会来到。在数算了一千个恩典之后,我读到过这样的说法:这种数算恩典的练习在神子民的历史中古已有之,虔诚的犹太人如今仍一日百次向神献上感谢。犹太拉比的话深深刻在我的心头,刻进我的生命,他们的话照亮了通往喜乐的路:

称颂神让我们时刻意识到生活潜在的神圣,让我们清醒面对生活……伴随每一声称颂,我们拓展了神圣的疆界,使我们对生命的爱形成仪式。一日称颂百次,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经历什么事、看见什么人。我们可以低声称颂,无需让谁听见,只要让神听见。“赐福的神啊,你的存在充满宇宙,你的存在也充满我。”

我的感恩日志一如往常摊开摆放在料理台上,日志里罗列着种种时刻,——记录着神的爱。G.K.切斯特顿的话概括了我细数恩典的生活:“最伟大的诗就是清单。”我在这样的生活里快乐地笑着。是的,我绝不会停止数算,不会停止抄写这世界的歌与神心中的诗。神和我,是两行对句。数算一千个恩典,一日百次称颂神,与充满洗衣间、厨房、医院、墓园、公路、大街小巷和灿烂星河的神共融,让他的同在充满我。

这就是丰盛生活的意义。

第二天天尚未亮,我收到谢莉匆匆写来的邮件。她七岁的女儿右手手肘粉碎性骨折,面临功能丧失的危险,现在做完了重建手术,正躺在术后病房昏睡。谢莉见证了感恩清单对我的改变。她和我一起活出感恩,那张清单也打开了她的内心。她写道:“神是良善的,永远都是。”我点头称是,想到石碑上镌刻的艾梅的名字——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名字,所有蒙神所爱之人的名字。我的手指停在键盘上,又回忆起公公的那封信,信里问我们是否作好了准备。那位女儿罹患癌症的母亲,她心中满是疑问。而现在,我觉得自己的答案开始萌芽。我回信给谢莉,传达了我的爱和祷告,信末的署名是我终于全然相信的,是一直以来我的名字所宣告的:

一切都是恩典

我按下发送键,松开攥紧的手,握住伴随晨曦而来的温暖信心。果园里,清晨的第一阵风吹落苹果树上的千百朵花,遍洒大地漆黑的胸膛。

我看着花朵飞舞,纷纷扬扬,美丽无尽。

我感觉到神的拥抱。

点击进入图书内页

《一千次感谢》的吉光片羽

文/小约翰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经历极大困境,里面缠累的罪让人灰心沮丧,外面有山大压力,大到令人猝不及防。根本就没看书的心境,于是就这么一直放着,一直放着。

友人催要写短评,我自己也早就答应了,但没心情看,更没心情写,似乎从没拖欠“文债”这么长。

就这样,过完冬天,都到春天了。

就这么平常的一个晚上,下定决心拿起书。外面下着雨。一看就进去了。一会儿就翻完了,真没想到这么容易读!

读完了,意犹未尽!

于是,充溢的写作激情来了。赶紧打开电脑,没头没脑地写。我要推荐给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

英文书名更好,OneThousandGifts:ADaretoLiveFullyRightWhereYouAre,中文加上副标题更好,《一千次感谢——在当下勇敢活出丰盛生命》。美国安·福斯坎普(AnnVoskamp)著,冯倩珠翻译,上海三联书店年10月版。

安·福斯坎普,一位全职妈妈,在家教七个孩子。同时,和丈夫一起管着一个大农场,也是“养猪场女王”,养了一千四百头猪。可想而知,生活何等艰困和不易。但更艰难的是心,是心中漫溢的苦毒和怨恨。皆因她四岁的小妹在家门口发生车祸死去。爸爸和她,开始质疑和抱怨上帝,也远离上帝,生命中充满了种种不满、指责、沮丧和幻灭。一面因着可能有上帝而控诉,一面又因着可能没有神而幻灭。

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挑战她写下生命中一千次感谢。她开始点点滴滴地写。感恩清单中似乎都是平常和琐碎的事物——

1.晨曦中旧地板上洒落的影子

2.烤面包片上涂得厚厚的果酱

3.云杉树高处蓝松鸦的叫声

37.在白天最后一阵微风中嗡嗡作响的风车

38.高领羊毛衫

39.牛群与牧草的淡淡香气

.沾上风的香气的干净床单

.有家的味道的热燕麦粥

.晨曦里的光脚丫

.妈妈把鸡汤送到家后门来

.姐妹的谅解

.不露齿的笑容

.树林里的泥土香气

.复苏盛放的朱顶红———新年来临时的礼物

没想到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她和她家的“氛围”。她这样写:

其实那一天当我放下手中关于感恩的书本、提起笔来开始列那张清单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正记录并吞咽下第一口真正的生命活水,也不知道自己将如何改变,以及改变会如此明显。这最初是一项挑战,算是一种爱的挑战吧。我当时并不认为这么做会塑造我,让我飞翔,治愈我的伤口。有时候,当你踏出第一步,你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踏进门了,直到你已经在里面,你才发觉。

这种发觉其实是一种惊觉,更是一种醒觉,骤然发现点点树叶缝隙的细碎阳光也是天堂照射到人间的吉光片羽,原来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值得诉说的大感谢。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怎么去看所发生的一切。只有两条路:抱怨,还是感恩?我们从来都不是人生命运的主宰者。一旦放手,就发现原来早就藏在各种细碎背后的美意。

原来,我们不只是为着生命中看似美好的感恩,也要为着一切苦痛感恩。发生了,发生着,将要发生的,只要你的心向着命定这一切的微笑,你就得到了抚慰和引领。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转身,把上帝的归给上帝,把尘世的归给尘世,让上帝和尘世和解,却原来在至高者那里才有路。

生命是上帝给的礼物,生活是我献给上帝的祭物。人生是一场献祭。大苦痛背后,是大欢喜。毕竟,有意味深长的凝视与抚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xt/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