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上课rdquoldq
在教师节这天,豆瓣时间衷心祝愿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感谢你们,陪伴所有人成长。 在本周的时间故事中,我们想再次“回到课堂”,重新翻开学校的课本,回顾那些让我们记忆深刻的课文片段。 虽然大家都曾经历被“背诵全文”支配的恐惧,但这些我们都诵读过的文章和诗词,还是成为我们的知识“原始积累”和启蒙,里面有一些片段,有一些道理,从前不觉,现在回想,或许还能从中得到启发。现在,让我们一起—— 把课本翻到记忆里最深刻的那一页…… 一年级 豆友三三: 仔细想了想,只想到这个:“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好像其他的文章都忘得差不多了。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注:《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程宏明。 豆友王大壮: 小学一年级的课文,题目是《小鱼的梦》。 小鱼玩了一天水,池塘妈妈怀里睡。 天上星星落下来,为它盖床珍珠被。 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 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撅撅嘴。 注:《小鱼的梦》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作者:佚名。 二年级 豆友菡萏: 小马过河。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注:《小马过河》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的一篇课文,作者:彭文席。 三年级 豆友黑道少女沈來迟: 哪怕现在都大学毕业了,还时常想起小学三年级的这篇《和时间赛跑》,当时还不懂、还没有这样的经历,却记到了现在。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时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注:《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林清玄。 四年级 豆友风之少女: 小学课文《火烧云》竟然是萧红《呼兰河传》的节选。当了老师才知道。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注:《火烧云》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萧红,节选自《呼兰河传》。 五年级 豆友奈菲尔塔利: 《金色的鱼钩》和《凡卡》,我真情实感哭过的两篇文章。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佐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注:《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陆定一。 六年级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蜡烛的模糊的影子;他想象着他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像爷爷就在眼前。——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眯眯地眨着眼睛。白天,他总是在大厨房里睡觉。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老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鳅低着头跟在他后头。泥鳅是一条非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狗。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的,所以叫它泥鳅。现在,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眯缝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堂的红亮的窗户。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注:《凡卡》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契诃夫。 七年级 豆友沐晓公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菜畦我有,桑葚我有,鸣蝉、黄蜂、叫天子,我都有。他这一段文章中所写到的动植物,我都有,印象特别深刻。 何首乌我拔过,泥墙我砸过,蛇我也遇到过,那种绿色的细细的菜蛇。也依照书中的方法在冬天雪后捉过麻雀,不过,一无所获。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和他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万不可答应他。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入选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作者:鲁迅。 八年级 豆友庭柯: 星新一《喂——出来》。 没有背景知识门槛的科幻元素短篇,对于当年其他称得上淳朴的语文课文来讲,非常新锐了。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喂——出来!”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睛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注:《喂——出来》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作者:星期一。 九年级 豆友东方会: 通过语文课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家有许多。但最合我口味的便是张抗抗先生。她那篇《地下深林断想》强烈希望大家偶尔翻翻。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但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起来。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只因为它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但是它不愿意。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荣光。注:《地下森林断想》于年7月27日发表在《文汇报》,被选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者:张抗抗。 高中 豆友夏谷: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高中那段时间总看总看。 他写一个毫无征兆的日子,一个20+岁突然瘫了双腿的年轻人走进这个园子,讲“端着眼镜就像在海上寻找船舶”的母亲,他写“凡是有过我车辙的地方处处都有母亲的脚印”,讲两个熟识的陌生人的告别,讲一个天赋的总是想要证明自己长跑运动员的绝望跟苦笑,讲酒翁、捕鸟人、女工程师,还隐晦地讲了一点爱情,“地坛,有些事情我没说,别以为我忘了,很多事情不能想、不能说却又不能忘”。 今年公差北京,第一站去了地坛,找到了两棵被枯藤缠死的柏树,按照书中的位置,确定了其中一株就是史铁生提到过的柏树。整个地坛走起来好像也不大,想起史铁生记录的那些曾在这园中的人物、故事与心绪,在那么忙乱的城市内,大概也算是沧幽安静之地,想起他写到:“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吹过。”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注:《我与地坛》第一节与第二节被纳入人教版语文的高一教材。作者:史铁生。 豆友李青河: 《花未眠》,川端康成大概是最早接触日本文学的作品之一。 ……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他又说:我相信我还在进步。这是他临终的话。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注:《花未眠》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作者:川端康成。 豆友清水朋克: 沈从文。高中课本的《边城》节选,看到后特别的爱。找到完整版的看,看他的文集和最后面的自传文。顺着他的线,还读了其他的一些同年代的作家。对我读书启蒙之一的当代作家。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和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和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注:《边城》被收录于人教版的高二教材。作者:沈从文。 回忆有时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时间安静得似乎没有在往前走”的错觉,正如书包里永远不会变少的作业和试卷,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遍又一遍的课本知识,小时候电视上重复播放的暑期连续剧,一直在等待着放学、下课和游戏的童年…… 可是那样的时光却一下子突然消失了,回想的时候,甚至没有流逝的感觉,它只是突然远去,而没有过渡期。 还好我们拥有这些标记着路径的纪念物,凭借这些课文作为线索,还可以回想起我们如何一步步长大成人,我们的启蒙如何打开,我们的思考如何形成……在这些课文里藏着的,不仅是当时年少,心灵天地迷蒙初开之美,更是保存在那个课堂里的,最为纯真的我们。 —今日互动—请你分享让你印象深刻的课文,或者留下教师节的祝福。+Re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xt/7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鲁迅的课文做成水墨画绘本啦同步小学教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