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影婆娑在心间
白癜风的图片 http://baidianfeng.39.net/a_zjwd/190603/7190092.html 作者简介:田泽生,湖北松滋人,从事教育工作,且行且思,出版有教研专著两本。近年来于诗词散文,偶有学步涉笔。喜爱“一树一花”,曾写《皂荚临窗》《永远的君子兰》。眼下又是一年“荷叶田田”,浮想联翩,遂作《荷影婆娑在心间》。 春去夏来,又到了荷花盛开的时节。记得还是读小学时,就听说过“春游芳草地,夏赏荷花池”,几十年已然过去,而现在才有所自觉地在这诗句下来观照自己。 称颂荷花的诗文,最著名的莫过于周敦颐的《爱莲说》了,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写出了荷花的高洁品性,自古及今深入人心,可以说人们喜爱荷花差不多都有这样一种审美共识。每次看到荷花,我也都会在心里默念这些妙语佳句,叹服古人以物喻人的深意和智慧,对那如莲似荷的高风亮节更生敬意。当然,各人对莲荷的喜爱和观赏意趣并不啻于此。正如它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也给人们带来无限丰富的感受和联想。由于人们各自的经历和处境不同,所持的视角和心情也有变化,莲荷也就会成为主体个性化观照的投射和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恋荷、赏荷的缘由和感受,也自然就会迥异有别,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莲荷情结。 近几年来,我在上海的时间居多。记得第一次到上海,还是在十几年前,那是女儿到上海工作不久,我也还正在学校工作,到杭州开会后经过这里。眼下,我从离开原来工作的县城,到基本常住于此已几年了。在上海这几年间,我到过市内和周边地区不少著名景点。从东方明珠的巍峨壮观,到顾村公园的樱花烂漫;从乌镇的小桥流水,到湖州的月亮湾景观,都有领略和拍照留念。但让我一直想往的还是古猗园和世纪公园,那里有我熟悉和依恋的“香远益清”“荷叶田田”。古猗园位于嘉定区南翔镇,离得较远,于我而言,观赏那里的万千荷花,更多的只能在云上和自己心间。而世纪公园就在浦东,离家很近,于是这就成了我每年夏天看荷的首选。 来到世纪公园,沿着梧桐林荫道走上一程,就到了荷塘边。映入眼帘的是碧绿连绵的荷叶,一阵风吹来,荷塘里青辉浮动,绿影变幻,吸引着人们的追随目光。最惹眼的还是那绿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色泽鲜丽,妩媚多姿,把一碧荷塘点缀得更加充满诗情画意。赏荷的人们,有的在荷前拍照留念,有的还蹲下来细看清浅塘水中的风荷倒影。荷塘靠近两端处,各有一座紫红色的木桥。一座为半月拱形的,走到桥上俯瞰遐想,感觉自已也融入进了眼前这片生机盎然的风景;一座是曲折前伸状的,漫步桥上,好似在荷波绿丛中荡舟徜徉。此情此景,会令你忘我到油然穿越,置身古人“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意境,这是一种多么浪漫惬意的体验!我从桥上又来到荷塘边的松树下,禁不住再驻足久久地近观远望,最让流连不舍的还是这和谐自然的盈盈绿意。这也不只是因为夏日炎炎,看到这满眼的荷叶感到凉爽,而更主要的缘由还在于它盈盈绿意背后的力量和神韵。岁月如流,荷绿如斯,它在秋冬中孕育,从春夏里走来,历经风雨,从容绽放,绿得那么蓬勃,绿得那么连绵,绿得那么坦然!它让人启迪,让人奋发,让人从中感到一种别样的舒适和内心的宁静。 每到夏天,都想来这荷塘看看,还因为莲荷伴我一路走来。现在,虽然时过境迁,彼荷非此荷也,但那悠悠荷影却一直舞动在我心间。 我老家属丘陵乡村,好多堰塘里都有荷叶,不过多是零零星星,布满整个堰塘的还很少见。那时读小学、初中,每天上学和放学回家,要走个上十里路,一路上要经过几个有荷叶的堰塘,荷叶就成了我们的特殊路标。冬天,堰塘的荷叶不见了,心里都有几分惆怅。 我的高中是在街河市中学读的,现在是我们市里的第二中学。校园里有两丛青青的苦竹,还有一眼甘泉,关于它们的来龙去脉,都有一段神奇传说,现在更是赋予了深厚的教育内涵,苦竹甘泉成为了学校的文化符号。不过,我的记忆中还有一方水塘,水塘里有荷叶荷花,就在我们教室旁边。教室是一溜青砖黛瓦的平房,它和这一塘绿水碧荷组成了一幅夏日风景。休息时间,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到水塘边,洗洗衣服,聊聊共同关心的话题。小风吹起,知了嘤嘤,水上荷叶微微颤动,还有那从教室前一颗硕大古树上传来的悠悠钟声……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一塘碧荷更是让我经久难忘。那是我刚从乡镇调到县城一中,上的高一语文的第一篇课文《荷塘月色》。学生们都是从全县拔尖招来的,我和他们一道进入这所学府,可想上这一课我是有多么的拼了。巧合的是当时校园里也有一个荷塘,只是和清华园的比起来要小多了。我认真备课,好像还一个人到荷塘边实地观察感受了一番。上课时,我抓住文章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循着作者的游踪,和同学们一道阅读欣赏。这么多年过去了,后来又几次教过这篇课文,但那次课的情景却记忆犹新。尽管有些青涩,但毕竟是自己的一次倾情首秀,是我成长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课文作者朱自清,从荷塘月色中得到了片刻的宁静,这里既有自然审美的真谛,也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启示。教过了《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使我对无论何处的一塘莲荷,都别有一份深情。 工作期间,我到过浙江杭州,那是去观摩全国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竞赛。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游览了一回西湖。看到一望无际的莲叶荷花,不禁吟诵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跟诗人一道惊叹西湖的荷花美景。后来,遇到教学柳永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因为有了这次震撼地亲眼目睹观赏,一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立刻浮现在眼前,进而呈现于自己的课堂。一次西湖之行,让我更加理解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至理名言,对莲叶荷花也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寻常莲荷又是多么不同凡响,在乡间一口小小堰塘里,可以长出圆圆绿叶,可以开出灼灼红花;而一旦遇上西湖这样的山水,竟又可以成为这样一幅美景!美得何其坦荡壮阔,简直要融进远山、连接云天;美得何其恣意奔放,简直要迎风呼啸、兴波涌浪! 我曾经说自己,虽无多少养花赏树的高情雅趣,但对一株君子兰,还有寓所窗前的一棵皂荚,可谓一往情深。其实,和这莲荷又何尝不是有着不解之缘!时光荏苒,花树翩跹,有信风景不负流年,且看荷影婆娑心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jb/7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播州一小middot研学旅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