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病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头痛既是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头痛的病因虽多,总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以风邪为主,挟寒、挟热、挟湿,其证属实。内伤头痛有虚有实,肾虚、气虚、血虚头痛属虚,肝阳、痰浊、瘀血头痛属实,或虚实兼挟。故头痛应辨内外虚实,治疗亦相应采用补虚泻实。外感头痛以祛邪活络为主,分辨兼挟之邪而分别祛风、散寒、化湿、清热治之。内伤头痛补虚为要,视其虚实性质,分别治以补肾、益气、养血、化痰、祛瘀为治。

西医学中的偏头痛,还有国际上新分类的周期性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及慢性阵发性偏头痛等,凡符合头痛证候特征者均可参考本艾灸方法辨证论治。

温和灸

温和灸是指将艾卷一端点燃,对准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厘米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取穴:通天、悬钟、太冲、痛点(阿是穴)。

操作: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隔姜灸

隔姜灸是指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0.2~0.3厘米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

头痛处放薄姜片,姜片上放置艾炷,点燃,待局部有热烫感时,持姜片来回移动,以能忍受为度。

艾炷灸

艾炷灸是指把艾绒做成圆椎形的艾柱,大的如半截枣核,小的如米粒,用它在穴位上灸。

取穴:百会。

操作:直接艾炷灸7壮,每周1次,连续4次。适用于任何类型头痛。

药物灸

药物灸是指将有关的药物,涂敷于腧穴或患处,使局部充血潮红,皮肤起泡,达到治疗疾病的灸法。

[特效配方1]

取吴茱萸适量,研成细末,加米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特效配方2]

取川芎10克,天南星3克,葱白适量。将前2味药研成细末,葱白捣/烂,与上药和匀,取药糊敷于太阳穴,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头痛甚者,加朱砂1.5克,白酒5毫升,则疗效更佳。

[特效配方3]

取生草乌、天南星、生附子各30克,共研成细末,再取葱白7根,生姜40克,捣烂和匀,每次取10克敷于痛处,覆盖纱布,外用固定。

[特效配方4]

取荆芥穗12.5克,穿山甲、蝼蛄、猪牙皂各7.5克,白芷12.5克,全蝎、土鳖虫、僵蚕各5克,冰片1.5克,薄荷2.5克。上药共研成细末,加蜂蜜适量,调成糊状,备用。取药布2小块,均分药糊,敷于双侧太阳穴。每日1次。具有疏风通络,活血止痛功效。

[取穴定位]

通天: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即承光穴后1.5寸。

悬钟: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

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百会: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头痛的预防在于针对病因,如避免感受外邪,勿情志过激,慎劳倦、过食肥甘等以免引发头痛。头痛的急性发作期,应适当休息,不宜食用炸烤辛辣的厚味食品,以防生热助火,有碍治疗,同时限制烟酒。若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疏导劝慰以稳定情绪,适当保证环境安静,有助缓解头痛。

艾奇医

赞赏

长按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我国著名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gbeimum.com/zyzls/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