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9047.html

中药材:细辛

细辛是一种历史悠久,使用非常广泛的中草药材,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乌梅丸、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含有细辛的常用方剂。

  细辛是一味良药,是历史的功臣。那么,它的功效和作用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从各家论述着手,开启科普之旅吧!

简介篇

细辛(xixin)

白细辛、盆草细辛、金盆草、少辛、细草、独叶草

为马兜铃目、马兜铃科、细辛属

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安阳等地

马兜铃科植物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的全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节间密,叶1~2片,肾状心形,先端渐尖,上面散生短毛,下面仅叶脉散生较长的毛。花单生于叶腋,花被钟形或壶形,污紫色,花被质厚,筒部扁球形,顶端3裂,裂片平展,雄蕊12枚,花丝较花药长1.5倍,花柱6,蒴果肉质,近球形。花期5月,果期6月

生于海拔~米的林下阴湿处、山沟腐殖质厚的湿润土壤中。分布于河南、山东、安徽等地。

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去泥土,阴干。

药典古籍

性温,味辛

归心经、肺经、肾经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祛痰。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①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

②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   

③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    

④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

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

①细辛,若寒邪入里,而在阴经者,以此从内托出。佐九味羌活汤,发散寒邪快捷,因其气味辛香,故能上升。入芎辛汤,疗目痛后羞明畏日,隐涩难开。合通窍汤,散肺气而通鼻窍。佐清胃汤,祛胃热而止牙疼。此热药入寒剂,盖取反以佐之之义也。(《药品化义》)

②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但味辛而性散,必须佐之以补血之药,使气得血而不散也。(《本草新编》)

③细辛,以气为治也。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风必挟寒以来,而又本热而标寒,细辛性温,又能驱逐寒气,故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也。(《本草经百种录》)

①治鼻塞,不闻香臭:细辛(去苗叶)、瓜蒂各0.3克。上二味,捣罗为散,以少许吹鼻中。(《圣济总录》)

②治牙痛久不瘥:细辛(去苗叶)、荜茇,上二味等分,粗捣筛,每用3克,水一盏。煎十数沸,热漱冷吐。(《圣济总录》)

③治牙痛:细辛、盆硝各3克,雄黄1.5克,牙皂二个。为末。用大蒜一枚,柞和为丸,梧桐子大每用一丸,绵裹之,如左牙疼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外科大成》)

④治口舌生疮:细辛、黄连等分为末。先以布巾揩净患处,掺药在上,涎出即愈。(《卫生易简方》)

⑤治口臭:细辛30克,甘草(炙微赤,锉)30克,桂心30克。上述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熟水调下3克。(《圣惠方》细辛散)

⑥治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贴脐上。(《卫生家宝方》)

⑦治蛇伤:细辛、白芷各15克,雄黄7.5克,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6克,温酒调服。(《卫生易简方》)

⑧治神经性皮炎:鲜细辛适量,洗净。捣烂成糊状,涂患处。每日2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功效与作用

①驱寒解热

细辛中的去甲乌药碱可以显著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同时还能起到扩展血管、松弛平滑肌等作用,服用细辛挥发油可以有效驱寒解热、辅助风热感冒。

②镇静、镇痛

细辛挥发油可以有效抑制神经中枢,使一些处于兴奋、失控状态中的患者尽快安静下来,具有很好的镇静作用。此外,细辛挥发油还能有效缓解因痉挛等导致的疼痛,对一些疾病引起的疼痛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细辛是镇静、镇痛良药。

③局部麻醉

细辛挥发油具有很好的麻醉功效,50%的细辛酊对人体舌头黏膜就能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细辛的麻醉功效经常被应用于临床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细辛挥发油才有麻醉功效,细辛水煎剂无效。

④杀菌消炎

细辛醇浸剂、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等成分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革兰阳性菌等多种细菌的活性,消除炎症,临床上可以用来辅助因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

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在蜀中有一个老中医,他医术高超但膝下无子,于是千挑万选了一位学徒做义子。

这名学徒聪明伶俐,手脚勤快,深得老中医的喜欢。唯有一点:做事不够细心,让老中医很头痛。为此老中医每每训斥,但收效欠佳。

某日,老中医出诊在外,家中突然来了一名高热病人。病人家人万分焦急,跪在地上求学徒诊治。这名学徒仔细把脉后确定了病症,胸有成竹地给病人抓了两副中药。谁料病人服药后病情突然加重,家属带着一帮人气势汹汹地杀到老中医家。多亏老中医及时赶回,调整治疗,才力挽狂澜免去一场流血事件。

老中医审视药方并无错处,于是将患者的药渣寻来细细查看,发现原来是学徒抓错了一味药:将金钱草当成散寒草配给了病人。老中医将散寒草取出,当着徒弟的面,将其更名为“细心”以时刻警醒弟子,做事细心。后来这味中药的药名,就慢慢演变为“细辛”了

中国医学博大精深

中华养生文化源远流长

它汇集了古代老百姓

防病保健的多种方法

更集百家的思想精髓

是一棵具有神秘色彩的东方智慧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ls/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