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时的故乡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村庄。绿树村边合,沟塘满鱼虾。村子的外围,是密密匝匝的陈刺林,像持枪列队的卫兵。里面是一圈柘刺和樟樟苔绕成的刺寨,形成了不可逾越的第二道防线。再往里是皂荚树、沙梨树、棠棣树,大槐树。各家各户堂前屋后满是桃树、李树、杏树、枣树、葡萄树、石榴树、苹果树,木瓜树,紫荆树、木槿树。春天百花齐放,秋天硕果累累。满村清香扑鼻,引来莺歌燕舞。一年四季,候鸟成群,燕子穿梭,黄鹂和鸣,喜鹊喳喳叫,鳪鸽1满天飞,灰蛮子2,山老鸹,小麻雀,大老鹰……应有尽有不可胜数。村内三个大池塘,铺满了荷叶荷花,白荷花晶莹剔透,红荷花娇艳欲滴,莲叶如盖,青蛙雄踞。风乍起,碧波闪动,浅水处,游鱼嬉戏。

村子的西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片草地,种着黄陂草、穄子草,两种草都是盖房子用的,一年割一茬。草地上经常湿漉漉的,一到雨天,就会长出大片大片的地曲连,这是一种特有的食用菌,配鸡蛋炒,是一道美味佳肴。

村上的文娱活动有很多种:瞎子戏,三弦书,念唱本,鼓儿哼……

一个瞎子,一把坠胡,一个脚打的木鱼。坠胡音调很低,但非常柔和。脚踏板上系着一根绳,绳高端系着一个用来敲打木鱼的活动棒子,木鱼在竖起的木棍上端固定着,木棍的下端安一个铁叉,扎在地上,稳稳当当。瞎子挤着眼,慢悠悠地哼唱,村民们围一大片静静地品享。瞎子唱戏,一唱就是十天半月。他住在牛屋里,吃饭时在墁儿上3唱一小段,这家送个馍,那家端碗饭。晚上唱本头戏,两三个钟头。他每唱一段,都要加一个书帽。书帽很有意思,听起来好笑:好天出日头,下雨顺沟流,人打桥上过,水从桥下走。晚上睡瞌睡,门槛关外头。为人不吃芝麻叶,十八年年成没饿透。

三弦书又称饺子书,一般是两个人。一个人弹三弦,一个人手持八角鼓弹唱。两人配合默契,唱段中互相答对、骂笑,和音。那唱腔、弦声、鼓音融在一起,美妙动听。

剪板书,由剪板、牙板打节,胡琴伴奏,时而加些镲、锣的声音,气氛既和谐又热烈。

鼓儿哼在我们村称为鼓鲁词,一架小鼓,一副钢板,单人操作,说唱结合。说鼓词的演员,功夫主要在“说”上,轻重徐疾,抑扬顿挫,必须把握到位,唱腔倒是其次。演员眉色飞舞,情绪高低有致。妇女们、小孩儿们爱听唱曲,男人们、老头子好听说辞,有人要叫唱,有人要叫说,演员不好伺候。于是,他就讲了个故事:一天,唐太宗对许敬宗说,“爱卿,有人说你坏话。”许敬宗答道,“陛下,春雨满泽,农夫喜其滋润禾苗,而路人恶其泥泞;月光如水,卿士喜其普照四海,而盗贼恶其光明。天尚不能尽如人意,而况臣乎?”村人似懂非懂,他就换了说法:一人难凑十人意,十人难凑百人心。大家也就不吵吵了。

村上常来玩猴的,还带一只小巴狗。艺人一敲锣,村上的人都跑出来了,围着看。艺人敲着锣转着圈儿,小巴狗带着铜铃铛儿,顺着圈儿跑,圈儿越转越大,场子打开了,开始玩猴。猴子翻筋斗,骑独轮车,立起身子走路,向人们敬礼作揖;小巴狗跳远,钻火圈。两个小家伙穿着花布衫,做着各种各样的表演,逗得人们拍手叫好。玩了一阵,艺人拿出个筛子,教人们赏钱。那时人们都没有钱,于是就回家捧一把粮食,或者拿一个馍,艺人来者不拒,多少都行。

游乡的货郎,村上天天都有。货郎挑着用竹篾编成的货篓,篓上面放着能盖着篓子的方盒子,盒子扁平,盖子透明,里面一个一个的方格子,摆放着花生、冰糖、面鱼,卡子、花线、头绳,木梳、篦子、镜子,洋火、针线、扣子,叫吹儿,宝塔糖,系篓的绳子上挂着花帽、线腰带,篓里面装着大青盐,老陈醋……他手拿一个大大的拨浪鼓,鼓身上缀着一个带缨子的鼓槌儿,手轻轻一转,就发出“噔噔”的声音。敲拨浪鼓很有讲究,进村时,敲一个鼓面,发出噔、噔的声音,意思是在等;快走时,两个鼓面连敲,发出吥噔吥噔的声音,意思是不等、不等,不再等了。村上常有卖响针的,那人特别会叫卖,一进村就扯着嗓子叫唱:走一走,瞧一瞧,卖响针的来到了----他左手拿一个小木板,右手指搓着针,说者唱着,不时地把针扳插到小木板上,又迅速地收起,动作迅疾轻快。卖针的时候,更有意思:你本来买十个针,他说要给你添,并且真得扳插到了木板上,嘴里唱着“咬咬牙,狠狠心,再给你个大老吞,谁要心疼是个血鬼孙。再给一个,再给一个……”边说唱,边扳针,叫你眼花缭乱。等包好以后,递给你,你抖开一看还是十个。

村上的体育活动主要是抵牤牛阵、跳绳、和踢毽子。

抵牤牛阵是一项对抗体育运动,分三人对抗和四人对抗两种。三人对抗叫单后都4牤牛阵,两个人一前一后,架起另一个人,前面的叫做头,后面的叫做后都,被架起的人叫做腰。后都扛着腰,腰一只胳膊攀着后都的脖子,两条腿搭在头的肩膀上,夹着头的脖子,头双手抱着腰的脚,要紧紧地抱着,这样一方面可以护住脸,同时也可以使腰两腿的撞击力合在一处。双方都组合好以后,开始抵。头要勇敢,直冲上去;后都要有力,不能后退;腰要会用力,拔开阵时,两腿放松蜷曲,撞击对方时,奋力猛蹬。这样撞撞拔拔,拔拔撞撞,一直把其中一方撞倒。四人对抗,后都是两个人,腰两个胳膊分别攀着两个后都的脖子,这样的阵势更有力,对抗更猛烈。冬天人闲,这种运动经常开展。场子设在麦场上,全村人都出来看。对抗的双方各自都有啦啦队,队员们奋力搏击冲杀,拉拉队拼命呐喊助威。

跳绳有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几种。单人跳有正跳、倒跳、花跳、连二跳;双人跳一人揉绳,两人一齐跳;多人跳则是两个人揉起一根长长的绳,形成一个大圆弧,几个人一个一个或两两或一齐钻入弧内跳。动作整齐而又协调。

踢毽子男女不同。女的踢毽比个数、花样的多少,男的踢毽比毽子的远近高低。女的好在院子里踢,男的好在场里踢。男人踢毽,第一下把毽子踢一两人高,然后,用脚后跟从身后像打弹弓一样射到远远的地方,身姿矫健灵动,引来一片喝彩声。

孩子们的游戏也很多:捉迷藏、打瞎驴儿、丢花捻、挤囊包,踢老鸹窝,扯狼尾巴,送姑娘洗衣裳,黄鼠狼撵鸡儿。翻绞,抓子儿,蹦方,抠格儿,滚格挡儿……

村子地处岗上,每到旱天的时候,大坑要干。坑里的水位降到一定程度,全村人都到坑里捕鱼。岗上人没有专业捕鱼工具,尽拿些筛子、鸡罩、箩头,满坑人呼喊着来回蹚水,一会儿就把水搅混了,坑里的鱼便都出了头,时光皮、窜白条、麦穗鱼、鲶鱼、火头、蛤丫、鲤鱼、鲢鱼、红眼蟆口马虾,鱼头攒动,什么工具都不会落空。大人们用鸡罩先扣下去,然后弯腰去摸,能捉到几斤重的大鱼,有的还捉到老鳖。

大旱之后,往往紧接着就是雨涝天气。大雨过后,村上也会涨水,沟满壕平之后,村上的大坑就会出水。我家的门前,正是出水口,大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在高低不平的大路上卷起无数的浪花。全村人都出来看水,老人们总是笑着说,咱岗上就是不怕涨水,水越大咱们的收成越好。我们房西山5是一条南北大路,整个村北的水都要汇聚到这条路上,注入宅西南角的大坑。涨水的时候,坑里的鱼逆水而上,顺着水道向村上飞,以致旱在草窝里。这时候我就提个小桶到房后去捡鱼,一拃6多长的鱼,在草窝里挣扎,怎么也逃不走了,不多时,我便能捡到好几条鱼,成就了一顿美餐。

那时村上打猎,一是的打大雁,二是逮兔子。西院七爷是打大雁的能手,他有一把大弹弓,弓有四尺多长,牛皮筋做弓弦,弓槽是木制的,自制的弹子有红枣那么大。他拉弓射弹,嘣地一声,飞雁应声落下。打下的大雁,挂在院子墙上,令人羡慕。雁翎做成扇子,翎干刮成牙签,每每送人。六十年代以前,大雁很多,长长的雁队,横空而过,不时传来嘎嘎叫声。每当此时,孩子们就成群仰天高唱:“大雁大雁扯扁担,越扯越好看。”“大雁大雁推小车儿,一气儿推到南天边儿。”晚上,成群的大雁落在麦地里,其中一只担任警卫,伸长脖子观察动静,发现异常,就发出警报,大雁们便惊叫着扑楞楞飞上天空。而此时又正是捕杀大雁的绝好机会。有经验的猎人,往往蹲守在地头沟里,待大雁起飞,就用火枪扫射,一下子能射好几只。

逮兔子是乡村中最为壮观的狩猎活动。壮汉们把几扇一二十丈长的大网预设在地头,全村男女老少把整块庄稼地围起来,一人发号令,大家齐呐喊,几只兔子便撞在网上。一晌下来,能逮几十只,然后分发各家,共享野味。

冬月是孩子们捉麻雀的好时光。门前用木棍儿支上一个米筛,下面撒些谷子,木棍儿上系着一根绳子。饥饿的麻雀成群前来啄食,躲在屋子里的孩子,把绳子一拉,便扣住了几只。

(创作于年06月22日)

编者注¦

1.鳪鸽:音bu'ge,也叫鹁鸽,布鸽。

2.灰蛮子:一种鸽类,比燕子大,灰色,像斑鸠。

3.墁儿上:方言,农村家庭院落外的公共区域。如:走,上~看看有玩猴儿里木有。

4.后都:方言,也做后堵,后肚。如:离远点,别叫蝎子~蛰着你。

5.西山:西山墙。

6.拃:表示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间的距离。

王学章,网名养心是福,年生,河南省社旗县第一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退休后返聘在校至今,热爱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书法皆佳。一高校志编写者,一高校训、校歌歌词作者。即将完成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帝国汉风》。

王学章老师文章导读:

1、占方

2、水调歌头?南国行

3、剃头

4、王学章诗词¦沁园春?帝国汉风序曲

“赊旗兴隆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ls/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