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门

人有胃火熏蒸,日冲肺金,遂至痿弱不能起立,欲嗽不能,欲咳不敢,及至咳嗽又连声不止,肺中大痛,非肺痈之毒,乃肺痿之病也。夫肺之成痿也,由于阳明之火上冲于肺,而肺经津液衰少,不能灭阳明之焰,金从火化,累年积岁,肺叶之间酿成火宅,而清凉之药,不能直入于肺,非格清凉之故也。肺既大热,何能下生肾水,水干无以济火,则阳明之炎蒸更甚,自然求救于水谷;而水谷因肺金清肃之令不行,不能化成津液,以上输于肺,则肺之燥益甚;肺燥而肺中津液尽变为涎沫浊唾矣。肺液既干,肺气自怯,所成涎沫浊唾,若难推送而出,此欲嗽之所以不能也。然而涎沫浊唾,终非养肺之物,必须吐出为快,无奈其盘踞于火宅,倘一咳而火必沸腾,胸膈之间必至动痛,此欲咳之所以不敢也。迨忍之又忍至不可忍,而咳嗽涎沫浊唾虽出,而火无水养。上冲于咽喉,不肯遽下,此咳嗽所以又连声而不止也。咳嗽至连声不止,安得不伤损干燥之肺而作痛乎。人见其痿弱不能起立,或用治痿之药,愈伤肺气,奚能起痿。治法宜泻其胃中之火,大补其肺经之气,然又不可徒补其肺中之气,更宜兼补其肾中之水。方用生津起痿汤∶

麦冬(一两)甘草(二钱)玄参(一两)甘菊花(五钱)熟地(一两)

天门冬(三钱)天花粉(一钱)贝母(一钱)金银花(五钱)水煎服。连服四剂,而咳嗽轻,再服四剂,而咳嗽止,再服十剂,而痿症除矣。

盖阳明之火,本可用大寒之药。然而阳明初起之火,可用大寒;而阳明久旺之火,宜用微寒。因阳明之火,乃胃土中之火,初起可用大寒泻火,以救肾中之水,久旺用微寒散火,所以生胃中之土也。胃火之盛,胃土之衰也,扶其土,即所以泻其火。而胃土自健,自能升腾胃气,化水谷之精微,输津液于肺中也。又加之二冬、甘草、天、贝之类,原能益肺消痰,则肺中更加润泽。得金银花同入,以消除其败浊之毒,则肺金何至再燥乎?加熟地者,以填补肾水,水旺而肺不必去顾肾子之涸,则肺气更安,清肃下行于各府,水生火息,不必治痿而痿自愈也。

此症用紫花饮亦神。

麦冬(三两)桔梗甘菊花薄公英(各五钱)生甘草贝母(各二钱)生地(一两)

紫花地丁(三钱)水煎服。

胃火上冲于心,心中烦闷,怔忡惊悸,久则成痿,两足无力,不能动履,此总属胃火之盛,非心火之旺也。夫胃属土,而心属火,心乃生胃,而胃不宜克心。然心火生胃,则心火不炎,胃火熏心,则心火大燥,此害生于恩也。倘徒泻心火,则胃子见心母之寒,益肆其炎氛,愈添心中之燥。必下取于肾水,而肾因胃火之盛,熬干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益旺而水益枯,骨中无髓,安得两足之生力乎?治法宜大益其肾中之水,少清其胃中之火,则胃气安而肾水生,自然上交于心也。方用清胃生髓丹∶

玄参(一两)麦冬(五钱)甘菊花(五钱)熟地(二两)北五味(二钱)沙参(五钱)水煎服。十剂即可行步,二十剂怔忡惊悸之病除,又十剂烦闷痿弱之症去,再服十剂全愈。

痿症无不成于阳明之火,然用大寒之药,如石膏、知母之类,虽泻胃火甚速,然而多用必至伤胃,胃伤而脾亦伤,脾伤而肾安得不伤乎。故不若用玄参、甘菊之类,既清其胃火,而又不损其胃土,则胃气自生,能生津液,下必注于肾,而上且灌于心矣。况麦冬、五味以益心,熟地、沙参以滋肾,上下相资,水火既济,痿病岂不愈乎。

此症用石斛玄参汤亦佳。

金钗石斛(一两)玄参(二钱)水煎服。

阳明之火,固结于脾,而不肯解,善用肥甘之物,食后即饥,少不饮食,便觉头红面热,两足乏力,不能行走,人以为阳明胃火之旺,以致成痿,谁知是太阴脾火之盛,以烁干其阴乎。夫痿症皆责之阳明,何以太阴火旺,亦能成痿?盖太阴与阳明为表里,阳明火旺,而太阴之火亦旺矣。二火相合,而搏结于腑脏之间,所用饮食,仅足以供火之消磨,而不能佐水之渥。火旺水亏,则肾宫干涸,何能充足于骨中之髓耶。骨既无髓,则骨空无力,何能起立以步履哉。治法益太阴之阴水,以胜其阳明之阳火,则脾胃之中,水火无亢炎之害;而后筋骨之内,髓血有盈满之机也。方用调脾汤∶

人参(五钱)玄参(一两)麦冬(五钱)甘菊花(五钱)薏仁(五钱)金钗石斛(三钱)

芡实(一两)山药(五钱)水煎服。连服四剂便觉腹不甚饥,再服四剂,火觉少息,再服十剂全愈。

此方补脾胃之土,即所以补其火也。然而火之所以旺者,正坐于土之衰耳。土衰则不生水,而生火矣。今于补土之中,加入玄参、甘菊、石斛微寒之药,则脾胃之火自衰,而脾胃之土自旺;脾胃之士既旺,而脾胃之津自生。于是灌注于五脏之间,转输于两足之内。火下温而不上发,头面无红热之侵,何至胫趾之乏力哉。或曰∶火盛易消,以至善饥,似宜用消导之剂,以损脾胃之气,乃不损其有余,而反增益其不足,恐未可为训也。不知脾胃之土,俱不可伤,伤土而火愈旺矣。补阴则阳伏,消食则伤阴。补阴可也,宁必用消导之药哉。

此症用玄母菊英汤亦效。

玄参(二两)甘菊花(一两)知母(三钱)熟地(二两)水煎服。

大怒之后,两胁胀满,胸间两旁时常作痛,遂至饭食不思,口渴索饮,久则两腿酸痛,后则遍身亦痛,或痛在两臂之间,或痛在十指之际,痛来时可卧而不可行,足软筋麻,不可行动,人以为痰火之作祟也,谁知是肝经之痿症乎。夫肝经之痿,阳明之火助之也。当其大怒时,损伤肝气,则肝木必燥,木中之火无以自存,必来克脾胃之土。脾阴不受,而胃独受之,胃初自强,不服其克,两相战克,而胸胁所以作痛。后则胃土不敌肝木之旺,乃畏之而不敢斗,亦归附于肝,久之而饮食少用,则不化津液以生肾水,肾无水以养肝,而肝气无非火气,胃亦出其火,以增肝火之焰,肝火之性动,遂往来于经络之内而作痛。倘更加色欲,则精泄之后,无水制火,自然足软筋麻,呻吟于卧榻之上,而不可行动也。治法必须平肝,而并泻阳明之火,惟是阳明久为肝木之克,则阳明之经必虚,若再加泻火,胃气乌能不伤。必须泻阳明之火,仍不损阳明之气为得也。方用伐木汤∶

炒栀子(三钱)白芍(一两)当归(五钱)甘菊花(五钱)女贞子(五钱)地骨皮(三钱)丹皮(三钱)青黛(三钱)金钗石斛(三钱)水煎服。连服四剂,而诸痛除,再服四剂,口思饮食,再服十剂全愈。

此方泻肝火以平肝气,然而阳明胃火,未尝不同治之。胃气不伤而胃火自息,饮食进而津液生,肾水足而骨髓裕,不须止痛而痛自失,毋须治痿而痿自起矣。

此症用二石汤亦佳。

白芍(一两)熟地(三两)金钗石斛牛膝(各五钱)石膏(三钱)水煎服。

素常贪色,加之行役劳瘁,伤骨动火,复又行房鼓勇大战,遂至两足痿弱,立则腿颤,行则膝痛,卧床不起,然颇能健饭易消,人以为食消之症也,谁知是肾火之盛,引动胃火以成肾痿乎。盖胃为肾之关,胃之开阖肾司之也。肾火直冲于胃,而胃之关门曷敢阻之,且同群助势,以听肾火之上炎矣。况肾火乃龙雷之火也,胃中之火,其性亦喜炎上,二火相因而起,销铄肾水,有立尽之势。幸肾火盛,而胃火尚未大旺,故但助肾以消食,不至发汗以亡阳。且饮食易消,犹有水谷以养其阴,虽不能充满于骨中,亦可以少滋于肾内,故但成痿而不至于死亡也。治法急宜大补肾水以制阳光。方用起痿降火汤∶

熟地(三两)山茱萸(一两)薏仁(五钱)金钗石斛(五钱)牛膝(五钱)水煎服。四剂腿颤足痛之病去,十剂可以步履,饮食不至易饥,二十剂全愈。

此方大补肾阴,全不去泻胃中之火。譬如城内粮足,则士马饱腾,安敢有鼓噪之声,而兴攘夺争取之患乎!此症用充髓汤亦妙。

熟地(三两)玄参(二两)金钗石斛牛膝(各五钱)女贞子(五钱)水煎服。

烦躁口渴,面红而热,时索饮食,饮后仍渴,食后仍饥,两足乏力,不能起立,吐痰甚多,人以为阳明之实火也,谁知是阳明之虚火乎。夫阳明属阳火,亦宜实,何以虚名之?不知胃火初起为实,而久旺为虚。当胃火之初起也,口必大渴,身必大汗,甚则发狂,登高而呼,弃衣而走,其势甚急,所谓燎原之火也,非实而何。

至于旺极必衰,时起时灭,口渴不甚,汗出不多,虽谵语而无骂詈之声,虽烦闷而无躁扰之动,得水而渴除,得食而饥止,此乃零星之余火也,非虚而何。实火不泻,必至熬干肾水,有亡阳之变;虚火不清,则销铄骨髓,有亡阴之祸。阴既亡矣,安得不成痿乎?故治痿之法,必须清胃火而加之生津、生液之味,自然阴长而阳消也。

方用散余汤∶

生地(一两)玄参(一两)茯苓(三钱)竹叶(一百片)麦冬(一两)人参(三钱)

麦芽(一钱)天花粉(二钱)神曲(一钱)水煎服。二剂阳明之余火息,再服二剂,烦躁、饥渴之病除,更用十剂痿症全愈。

此方散胃火之余氛,不去损胃土之生气。胃气一生,而津液自润,自能灌注肾经,分养骨髓矣。倘用大寒之药,直泻其胃火,则胃土势不能支,必致生意索然,元气之复,反需岁月矣。譬如大乱之后,巨魁大盗,已罄掠城中所有而去,所存者不过余党未散耳。用一文臣招抚之有余,若仍用大兵搜索剿除,则鸡犬不留,玉石俱焚,惟空城独存,招徕生聚,有数十年而不可复者矣。何若剿抚兼施之为得哉。

此症用润胃汤亦效。

人参(五钱)麦冬(二两)天花粉(三钱)玄参(一两)丹参(一两)甘草(一钱)

山楂(二十粒)神曲(二钱)水煎服。

人有好酒,久坐腰痛,渐次痛及右腹,又及右脚,又延及右手,不能行动,已而齿痛,人以为贼风之侵体也,谁知是痿症乎。或谓∶痿不宜痛,今腹、脚、手、齿俱痛,恐非痿也。嗟乎!诸痿皆起于肺热,人善饮,则肺必热矣。经曰∶治痿必取阳明。阳明者胃也,胃主四肢岂独脚耶。夫痿虽热病,而热中有湿,不可不察。

痿病兼湿重者,必筋缓而软;痿病兼热多者,必筋急而痛,是痿症未尝无痛也。苟不祛湿以清火,而反助湿以动热,则痿症不能痊,转增添其痛矣。治法专治阳明以生胃气,佐之泻火利湿之品,则诸痛自消。方用释痛汤∶

人参(三钱)黄(三钱)白术(五钱)茯苓(三钱)生地(五钱)麦冬(五钱)

当归(三钱)玄参(一两)甘草(三分)水煎服。连服四剂而病除。

此方皆入阳明之药也。入阳明以平胃气,即入阳明以平胃火,宜痿症之顿起矣。

况茯苓、白术善能去湿,复是生胃之品,是治湿又治阳明也。药投病之所喜,安得而不速愈哉。

此症用解酲饮亦佳。

干葛白术人参石膏(各三钱)麦冬(三两)茯苓(五钱)半夏(一钱)水煎服。

人有肥胖好饮,素性畏热,一旦得病,自汗如雨,四肢俱痿,且复恶寒,小便短赤,大便或溏或结,饮食亦减,人以为感中风邪也,谁知是痿病之已成乎。夫痿有五,皆起于肺热,好饮之人,未有不热伤肺者也。肺之母为胃,欲救热伤之肺,必须速救胃土。经曰∶治痿独取阳明,正言其救胃也。胃土不足,而肺金受伤,则金失所养,而不能下生肾水,水干则火盛,而肺金益伤矣。况胃主四肢,肺主皮毛。

今病四肢不举,非胃士之衰乎;自汗如雨,非肺金之匮乎。明是子母两病,不急救胃,何能生肺以生肾水哉。方用滋涸汤∶

玄参(一两)麦冬(一两)茯苓(三钱)芡实(五钱)人参(三钱)甘菊花(三钱)

女贞子(三钱)生地(二钱)天门冬(三钱)黄芩(一钱)天花粉(一钱)水煎服。十剂胃气生,二十剂肺热解,三十剂痿废起,四十剂全愈。

此方独取阳明以补胃土,兼清肺经之热也。不必去补肾,而肾水自润矣。李东垣立有清燥汤,亦可治痿,不若此方之更神耳。

此症用柞木化汤亦效。

玄参麦冬(各二两)柞木枝(三钱)甘草(五分)人参(一两)天冬(三钱)黄芩贝母(各二钱)水煎服。

中风

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或挟火与湿。当以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又须分气虚血虚。脉迟数者可治,大数而极者难治。中腑者面显五色,有表证而脉浮,恶风恶寒,拘急不仁,其病多易治。中脏者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或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吐沫直视,喉如鼾睡,肉脱筋痛,发直,摇头上窜,面赤如装,或头面青黑,汗缀如珠,其病深,多不治。中腑者宜汗,中脏者宜下。汗下不宜太过,汗多则亡阳,下多则亡阴。治风之法,初得即当顺气,日久则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论。又云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少血,在右属气虚有痰。左用四物汤兼二陈,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在右用四君子汤兼二陈,亦入竹沥,姜汁,俱当随证施治,不可执一。若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膈,惟肢体不遂、语言謇涩,宜大秦艽汤养之,当顺时令、调阴阳、安脏腑、和荣卫,未有不愈者也。又有年高气弱,以将息失宜,或七情相干,而卒似风状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为病也。若以风药治,反害非轻。此刘守贞、许学士之高论也,不可不察。

通关散

治卒中风邪,昏迷不省,牙关紧急,汤水不下。

细辛(洗去土叶)猪牙皂角(去子,各一钱)

上为细末,男左女右,吹鼻中。

一方加半夏。

稀涎散

治中风,忽然若醉,形体昏闷,四肢不收,涎潮搐搦,气闭不通。

明矾(一两)猪牙皂角(四个)

一方加半夏(一钱)。

祛涎散

治中风不省人事,多因痰壅所致。白矾(二钱)生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服,其痰或吐或化,便苏。蜜水滚水俱可调服,腹中响即开。

一方盐卤水加姜汁灌下,好。

一方痰厥不省人事,清油灌下,须臾,吐痰好。

一方大红末子治痰迷心,不省人事。

白矾(一两)朱砂(一钱)

一方用生五倍子为末,先用香油拌匀,再用温水调灌。下痰吐法,轻用瓜蒂、汁、皂角,重用藜芦半钱或三分,加麝香,灌入鼻内或口内,吐痰出。一吐不已,再吐之。亦有虚而不可吐者。

紫金锭

治中风中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一应风气,或牙关紧急,口噤,筋脉挛缩,骨节风肿,手足疼痛,行步艰辛,并用酒磨下一钱。

乌药顺气散

治男子妇人一切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肢体顽麻,手足瘫痪,言语謇涩者。宜先服此药疏通气道,然后进以风药气上升为逆,降下为顺。顺气者正所谓降气也

麻黄(去根节)陈皮(去白)乌药(各二两)姜蚕(去嘴,炒令丝断)川芎枳壳(去穣,麸炒)甘草桔梗(去芦)白芷(各一两)干姜(炮五钱)

手足不能起,加续断、威灵仙。左瘫右痪,加当归、天麻、蒺藜。上水一钟半,生姜三片,煎服。

八味顺气散

凡中风之人先服此药,顺气后进风药。

白术白茯苓青皮陈皮白芷乌药人参甘草

上每服六钱,水一盏煎至半盏,温服。仍以酒化苏合香丸间服。

大秦艽汤

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膈,知为血虚,弱不能养于筋,故手足不能运用,舌强不能言,宜养血而筋自荣。

秦艽石膏(各三两)甘草川芎当归羌活独活防风黄芩白芍白芷白术生地熟地白茯苓(各二两)细辛(五钱)

三化汤

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内有便溺之阻膈,复以此导之。

浓朴(姜制)大黄枳实羌活(各等分)

上锉,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日服之,以微利则已。如内邪已除外邪已尽,当从愈风汤以行中道。久服大风悉去,纵有微邪,只从愈风汤加减治之。然治病之法不可失于通塞,或一气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为常治之法也。久则清浊自分,荣卫自和。

羌活愈风汤

治肝肾虚,筋骨弱,语言难,精神昏愦,及治风湿内弱,风热体重,或瘦而一肢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心乱则百病生,静则万病息。此药能安心养神,调阴阳无偏胜。

羌活甘草(炙)防风(去芦)黄(去芦)人参(去芦)蔓荆子川芎细辛(去芦土叶)枳壳(去穣,麸炒)地骨皮麻黄(去节)知母(去皮毛)独活白芷杜仲(炒去丝)秦艽(去芦)柴胡(去苗)半夏(汤洗,姜制)浓朴(姜制)熟地黄防己前胡(各二两)芍药黄芩(去腐)白茯苓(各三两)石膏生地黄苍术(各四两)桂(一两)

上锉,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如遇天阴,加生姜三片煎。空心服,临卧煎渣常服之。药不可失于四时之辅,如春望大寒之后,加半夏、柴胡、人参各二两;望夏谷雨之后,加石膏、黄芩、知母各二两;季夏之月,加防己、白术、茯苓各二两;望秋大暑之后,加浓朴、藿香各二两、桂一两;望冬霜降之后,加附子、官桂各一两,当归二两。

凉膈散

治中风,心经痰气壅塞,不能言语。

连翘(一钱)山栀大黄薄荷黄芩(各五分)甘草(一钱半)硝(二分半)黄连(五分)

大便如常,去硝黄。有气加香附、桔梗。痰壅盛,中风不能言,加枳实、胆星、菖蒲、半

转舌膏

加菖蒲、远志,蜜丸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一方中风愈后,痰壅气滞,胸膈迷闷,南星(八钱,姜制透,)广木香(一钱。)

上姜七片,水煎服。

一方治风疾如神,三年风瘫亦治。

川芎白芷细辛两头尖(炮,各一两)川草乌(一钱,炮)

上为细末,将葱白切捣如泥,同前药再捣千捶,捏如钱大饼子,阴干。每服一饼,细嚼茶汤送下,服一月效。

搜风顺气丸

治肠胃积热,以致膈间痞闷,大肠结燥,小便赤涩,肠风痔漏,腰膝酸痛,肢节顽麻,手足瘫痪,行步艰辛,语言謇涩。三十六般风,七十二般气,无不治之。此药宣通气血、清热润燥、通利大小便,则诸病自愈。

车前子(一两半)白槟榔火麻子(微炒,去壳另研)菟丝子(酒浸焙干,)牛膝(酒浸二宿)干山药(各二两)枳壳防风独活(各一两)郁李仁(汤泡去皮研,二两)大黄(五钱,半生半熟)有加二两者,有五两者。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茶清米饮任下,早晚各一服。觉大肠微动,以羊肚

乌龙丹

川乌(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入龙脑麝香(各一分。又云各一钱)

上研令匀,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次以暖酒调服,早晚各进一服。五七丸便抬手足,十丸可自梳头。

一方治中风口眼歪斜,用巴豆七枚去皮烂研,左涂右手心,右涂左手心,仍将热水一碗安手心中,须臾便正洗去,频频抽扯手中指,好。

一方治中风三年不较者,松叶一片细切,以酒一斗煮取三升,顿服,汗出立瘥。

选奇汤

治眉疼不可忍,此乃风疾先兆也。

羌活防风(各二钱)甘草(二钱,夏生冬炒)黄芩(四制,冬月不用,一钱)

每服一两,时时服,免风起。

起左汤

治气厥、痰厥、血虚、瘫左,即四物二陈加顺气安神之药。

乌药(童便煮,一钱)桔梗枳壳(炒)秦艽橘红生地(各八分)半夏(姜炒)白茯苓黄芩(酒炒,各一钱)当归(酒洗)芍药(酒炒)羌活川芎(各七分)甘草(炙)枳实(去穣炒,各五分)细辛(二分)南星(炮,八分)心神不宁加茯神、远志、归身。

上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服。

起右汤

治痪右者,气虚痰盛,言语謇涩,即四君子二陈汤加通气药。

陈皮半夏南星茯苓甘草人参白术乌药羌活秦艽桂皮酒芩酒柏防风白芷

肥白人加熟附子三分。言语难加菖蒲、桔梗。手足不遂加威灵仙、续断。血少加川芎、当归。足肿加防己。大便燥常服搜风顺气丸。

上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服。

小续命汤

治卒暴中风,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颤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痒,精神昏乱,头目眩晕,痰涎壅盛,筋脉拘挛,及香港脚缓弱不能动履屈伸。

防己桂心黄芩杏仁(去皮尖炒)芍药甘草(炙)川芎麻黄(去节)人参(各一钱

上锉,分作二服。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热服。精神恍惚加茯神、远志。骨节烦痛有热者加芍药去附子。心烦多惊加犀角。骨节重痛有寒湿倍加官桂、附子。呕逆腹胀加半夏、倍人参。躁闷大便涩,去附子,倍加芍药,入竹沥。脏寒下痢去防己、黄芩,加白术。自汗去麻黄、杏仁,加白术。脚膝弱加牛膝、石斛。身疼加秦艽。腹痛加桃仁、姜炒杜仲。

凡治中风,不审六经之形证加减,虽治无益。加减法具于后。

麻黄续命汤

治太阳中风,无汗恶寒。

本方中麻黄、杏仁、防风各加一倍。

桂枝续命汤

治太阳中风,有汗恶风。

本方中桂枝、芍药、杏仁各加一倍。

白虎续命汤

治阳明中风,身热无汗,不恶寒而渴。

本方中加知母、石膏一钱四分,去附子。

葛根续命汤

治阳明中风,身热有汗恶风。

本方中加葛根、官桂、茯苓各一钱半。

附子续命汤

治太阴中风,无汗身凉。

本方中加附子一倍、干姜一钱。

桂附续命汤

治少阴中风,有汗无热。

本方中加桂、附、甘草各一倍。

羌活连翘续命汤

治六经混淆于少阴、厥阴、杂系中风,肢节挛痛不仁。

本方中加羌活、连翘各一钱半。

独活寄生汤

治风湿腰腿疼痛,或日久卧床不起,服七日见效。

独活桑寄生(如无以续断代)杜仲(姜炒)秦艽牛膝茯苓川芎人参防风细辛桂心(各二两)芍药当归熟地黄(各三两)甘草(炙,五钱)

上锉,每服一两,水二盏,姜三片,煎至七分,通口热服。

黑虎丹

治诸风有效,治破伤风尤好。

乳香朱砂瓜天麻两头尖(各五钱)川乌川草乌(炮,各四两)苍术(四两半,泔浸(炒)川芎石斛防风麻黄荆芥甘草(各一两)白芷(一钱)何首乌当归(酥油炙,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烂黄酒送下。出汗好。

一方调养一切风疾,麻木不仁,或言语难,或舌强,或止麻止木,语言如常,俱可服。

当归(酒洗,一钱半)白芍(酒炒,一钱)生地(八分)陈皮半夏(姜制)茯苓(各一钱半)白术(一钱)柴胡菖蒲枳壳黄芩(各七分)川芎(五分)白芥子(炒,一钱)甘草(三分)木香(二分)薄荷羌活(各七分)大黄(一钱,泄者去之)气虚加人参去大黄,大便难不去。

上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空心热服。

牵正散

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并生用,各等为末,不拘热酒,调服二钱。

活命金丹

治中风,神不清。即凉膈散加青黛、蓝根。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金箔盖之。每服一丸,茶清化开,临卧服。

清阳汤

治中风,口,颊腮紧急,胃中火盛,必汗不止,小便频数。

升麻黄归身(各二钱)葛根(钱半)红花(一分)苏木(五分)甘草(炙,一钱)酒柏(一分)生甘草(五分)桂枝(一分)

酒煎温服,不饮酒水煎服。

涤痰汤

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南星(姜制)半夏(姜制,各二钱半)枳实(麸炒,二钱)茯苓(去皮二钱)橘红(一钱半)石菖蒲人参(各一钱)竹茹(七分)甘草(五分)

水二钟,生姜五片,煎服。

省风汤

治卒暴中风,口噤全不能言,口眼歪斜,筋脉挛急,抽掣疼痛,风盛痰实,旋晕僵仆,头目眩重,胸膈烦满,左瘫右痪,手足麻木,骨节烦疼,步履艰辛,恍惚不定,神志昏愦,一切风症可服。

防风天南星(生用,各四两)半夏(汤泡生用)生甘草黄芩(各二两)

上每服一两,水二盏,生姜十片,煎服。同导痰汤合服尤好。

导痰汤

南星(炮,一两)橘红(一两)赤茯苓(一两)枳壳(一两)甘草(五分)半夏(七钱)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注:本平台所有内容仅为中医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gbeimum.com/zyzpz/1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