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原是宫廷中医师用来给皇室治病的良方。《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记载,鼻烟“通关窍、治惊风、名目、定头痛,辟疫尤验,可为药用”。古代中医认为,鼻烟有醒神、通窍,缓解晕舟晕船的神奇功效,同时还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红楼梦》第52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古晴雯病补雀金裘》中就有写道:次日,王太医又来诊视晴雯,另加减汤剂。虽然稍减了烧,仍是头疼。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了关窍。”

万历九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鼻烟带到中国,献给万历皇帝。鼻烟得到皇帝青睐。自此,鼻烟成为中国皇室及达官显贵的雅好,并作为珍奇,用于赏赐、馈赠。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时光在发现鼻烟神奇药用价值的同时,也带走了它的生命力。年,日寇侵占北京后,鼻烟生产锐减。建国后,鼻烟被当做“四旧”而不得不被迫停产。

如今,鼻烟在国内近乎绝迹。

鼻烟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其中主要的工艺要点靠的是口传心授。

第一步,挑拣药材。

主要原料采用辛夷、麝香、冰片、石菖蒲、丁香、檀香、薄荷、吴茱萸、猪牙皂、白芷、乌药等。

第二步,研磨药粉。

一棵烟株八片叶子,须上去两片,下去两片,只取中间四片。一斤毛烟精挑细选,去梗去筋,再去消耗,也就剩下不足三两。烟坯再用石磨碾压成80目细粉。

第三步,筛选粗药粉。

第四步,筛选细药粉。

第五步,挑拣茉莉花。

茉莉花含有挥发的油性物质,每朵花都要去掉花蒂衬叶,怕有青杏味,挑花人手法要轻快,花在手不能停留过长,避免熟腾。

第六步,混合茉莉花和药粉。

花与烟粉混合为1:10分配,并且需要看温度定时翻拌。

第七步,试温。

空气需要保持畅通,烟箱温度不能超过36℃,不得低于30℃,防止花因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出现捂味,也不能因温度低放香不足。

第八步,筛熏制过的药粉。

每次熏制约需十个小时,待香气接近放尽时,再有筛网将花、烟分离,将用过的花放入没熏制的烟粉中打底,烟熏一次后要在天气晴好时晾晒,跑浮味,晾晒过程一次大约需要五个小时。

第九步,晾晒。

一次熏制过程距离下一次大约十天左右,所以一次完整的熏制过程需要反复九次,最少要九十天。

第十步,陶缸封存。

熏好的烟要放在陶罐中储存,陶罐口要用毛头纸封严,标明制作时间,放置四年以上才可以上市销售。出售前还需再用鲜茉莉花熏制一次。

△清代烟草生产包装车间

始建于康熙年间的天津老字号益德成,见证和记录了鼻烟在中国的兴衰。

“文革”初期,连续经营了年的益德成在传承到五代时结束。“当时我在广州熏制新烟,突然接到家里电报,上写:文革开始,马上停止做烟。于是我立即关了厂房,将已经做好的四十箱鼻烟藏了起来。”——如今已经86岁的益德成第五代传人张园麟每每想到此事都不胜唏嘘。

“文革”,不仅让益德成销声匿迹,更让具有收藏和药用价值的鼻烟在国内近乎绝迹。但是,益德成是祖上几代人的心血,不能就此失传,张园麟仍在寻找机会。

就在张老发愁祖上技艺难以为继的时候,从事医药行业多年的马卫东找到了张老,学习鼻烟技艺。为了让“益德成”鼻烟技艺流传下去,张老不仅把过去存的五六百斤鼻烟无偿赠送给马卫东,还将制作技艺一并传授给他。在张老的亲传下,马卫东完整地继承了“益德成”鼻烟的传统制作技艺,真正成为了益德成的第六代传人。

年益德成终于恢复生产。

即便再多的风霜雪雨,文化瑰宝不会被人随意淡忘,我们总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与他不期而遇,洗去尘埃后,不变的依旧是那熠熠的光辉。

盛情邀请您加入“见匠”之旅

如果您是一名优秀的匠人或设计师

请联系我们









































北京白癜风医院电话
看白癜风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gbeimum.com/zyzpz/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