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们用着纯天然的洗发水所以发质好
北京中科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头当然还是要洗的~洗发水这个必须有。即使没有潘婷飘柔海飞丝你也可以活下去!(“沐”字) 什么是沐? 沐:洗头发 大家都知道“沐浴”这个词。古人称洗头发为“沐”,“浴”是指洗澡,古代的“沐”字也很像一个人在洗头。 庄周《庄子·天下》中提到“栉风沐雨”,就是用风梳头用雨洗头的意思,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还有“如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用春风洗头一般。 虽然古人没有热水器和淋喷头,但是古人的洗头卫生讲究着实不少。早在商周时期,定期沐浴已经成为重要的仪式风俗;到了秦汉时期,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 古人常洗头是有原因的,古代无论男女均束发系头巾,容易出汗,堆积皮脂污垢。加之古代医疗不够完善,头皮健康问题诸多,洗头也就必须要多一些。 沐的礼节文化 三日沐,五日浴 《礼记》中提到,晚辈要五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澡,三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头。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更衣,表示内心洁净虔诚;太子诞生,满朝文武要先沐浴,携带夫人觐见国君等。 主人款待来宾时,来宾可以不用拜谢,但要沐浴之后才能吃饭,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看来古人宴请宾客时还得提前预备好洗澡水,不然临时烧水可来不及啊! 古人头发长,还要盘各种发髻。洗头全过程很麻烦,又没有办法吹干,需要花大量时间完成。于是从汉到唐,“公务员”一直都有个沐浴假,就是每5天专门放假1天回家洗头洗澡,称之“休沐”。 普通老百姓当然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在那个没有双休、五一、黄金周等各种节假日的年代,大家把仅有的休息时间都用来洗头洗澡了,感觉好庄重啊。 沐后的护发 用象牙梳梳头 在《礼记玉藻》里有提到:“沐稷(jì)而靧(huì)粱,栉用椫栉,发晞用象栉,进禨(jì)进羞,工乃升歌。”就是说洗头用一种叫稷的谷物煮的水,有碱性,可以去污垢,要一边烧热一边洗发才有效果。 洗头的时候,去垢用一种比较硬涩的白理木做的梳子;晾干的时候,要用象牙做的梳子,可以避免伤发。古人取象牙本身就不易,用象牙做成梳子梳头,可见对头发的重视程度了。 等到头发干了,还要众人一起喝点小酒,吃点干果小菜,厅堂上还要响起乐工的琴声和歌声,仿佛在庆祝一般。 古人用的洗发水 纯天然种类多 你以为古代人没有化工厂,可以用的“洗发水”肯定不多吧。其实古人的“洗发水”种类也不少,而且都是纯天然的。先秦时期就开始用的淘米水,汉代赵飞燕姐妹用的沐膏,红楼梦里芳官用的鸡蛋清、花露油,大户人家用的猪苓,平民百姓用的皂角;古时江浙湖南一带的女孩在七夕节还用桃枝和木槿叶煎水洗头。 这里面应用最广泛流传至今的就是淘米水。淘米水,古时候称为“潘”。如《左传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遗之潘汁。”据《史记·外戚世家》说,汉文帝的皇后窦氏少年时家中贫困,年幼的弟弟被人贩子买去,分别时,窦氏向邻家讨来洗米水为他洗头,寄托深情。当时不论男女,日常所用的洗发液也就是洗米水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jb/11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千河传说通天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