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药之毒中药之毒,在用不在药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又有人认为,中药尤其是养生、调理性的,相对于西药,没有副作用。另外,也有一些含某些有毒成分的中药曾引起一定的毒害作用,一些国家对相关的中药采取了限制措施。在临床上,也常会有病人问起,某要能否长期服用,有没有副作用。那么,中药到底有没有毒?还是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事实上,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到底该怎么认识中药的“毒”呢?我们一层一层揭开答案。 中药的“毒”是一个多义概念 (1)中药的总称——中药古称“毒药”毒,指药能;毒药,为药物的总称。《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王冰注:“药,谓金玉土石草木菜果虫鱼鸟兽之类,皆可以祛邪养正者也。然辟邪安正,惟毒乃能,以其能然,故通谓之毒药。” (2)中药的偏性——中药偏性有大小指药物的偏性。药有无毒、小毒、常毒、大毒之分。《素问?五常政大论》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如樊正伦先生指出:“‘物得天地之偏气’。凡是偏性比较大的,用来纠正人体功能偏性的,都可以用做药物。如麻黄、人参、附子、大黄等,也包括生姜、大枣、川椒、桂皮这些食物中的佐料。相对而言,平性(属性比较温和)的就叫食物,比如小麦、稻米,虽然也有不同,但总体来说,是平性的。中药用对的时候,它可以用它的偏性纠正你身体功能的不平衡,但如果你吃了这些反倒使身体产生不平衡,那就是’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及其制品的毒性分别作了大毒、有毒、小毒的不同标注:①大毒类,多指毒性大、使用较小剂量,即可迅速发生严重中毒症状,可造成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死亡的药物。如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巴豆、红粉(HgO)、斑蝥等。②有毒类,多指毒性较大、使用较大剂量后,较慢的发生中毒症状的药物。如使用不当,或用量过大,亦可造成重要脏器损害,甚至死亡。如白附子、附子、生天南星、生半夏、蟾酥、洋金花、轻粉、甘遂、芫花、常山、雄黄、木鳖子、水蛭、仙茅、白果、大戟、商陆、牵牛子、蓖麻子、蜈蚣、白花蛇、朱砂、苍耳子、全蝎、苦楝皮、硫黄、山豆根(广豆根)等;③小毒类,多指一些毒性较小,但使用不慎或用量较大,或久用蓄积亦可使机体出现毒副作用的药物。一般不损害重要组织器官,症状较轻,不易造成死亡。如细辛、红大戟、苦杏仁、鸦胆子、急性子、蛇床子、川楝子、南鹤虱、密陀僧、重楼、猪牙皂、刺蒺藜、土鳖虫、艾叶、吴茱萸等。(3)大毒之药——偏性大、易产生毒副作用毒,指药物因气味性能猛烈而偏性大,容易产生有害性,亦即其毒、或副作用。这类药物,是不是单纯的就是毒药呢?实际并非如此。如砒霜、巴豆、狼毒、马钱子等皆为有毒药,当遇大毒之疾,或可为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用药法》曰:“然有大毒之疾,又须用大毒之药以劫之,如古方感应丸,用巴豆、牵牛同剂,以为攻坚破积之用。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以治血块。二陈汤加黎芦、细辛以吐风痰。丹溪治尸瘵莲心散,以甘草、芫花同剂,而谓妙处在此。”2.中药的“毒”是一个相对概念 (1)中药之毒(毒副作用),在用不在药网络上流传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表”列出了大量中药及中成药。它所谓的“毒”,是指用中药的某个化学成分“能导致器官损害、机体功能障碍,产生新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如:含有马兜铃酸的为肾毒素,雄黄导致砷中毒,板蓝根长期服用能损害肾脏,肉桂过量使用可能对肾脏有毒,全蝎可引起过敏反应、血尿、糖尿、蛋白尿,……等等。是否有道理?从成分来讲,有道理,但拆分为一个个化学成分的中药早已不再是中药。冠以“中药”毒副作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无缘无故、无病无痛,谁会长期服用某一种“成分”呢?不该用时而用,不用说中药了,换做任何其它都不免有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医灯续焰?卷二十(附余):医范》谓:“用之不善,则无毒者亦毒,……达造化性命之理,则虽毒不毒”。可见,药之有毒无毒在于其用:用之得宜,毒皆为药;用之失宜,药皆为毒。 如人参有很强的补气血虚的作用,但若给气血旺盛的年轻人吃,可能就会导致流鼻血;再如砒霜有剧毒,但却是治疗寒痰哮喘、梅毒、痔疮、癣疮等疾病的良药。所以,药用对了,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药;药用错了,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 中药是一个整体,中药配伍成方也是一个整体,可以有效的趋利避害。所以,它不能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它可能的毒副作用,因为用之得当,的确是没有毒副作用的。而批量生产的化学药物,他会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它有可能的毒副作用,即使用之得当。3.中药之用在“趋利避害” (1)减毒增效中药减毒增效,主要有2种方法:一是炮制减毒,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性;二是中药配伍减毒,两种或多种药物配伍,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十六·杂疗门·中药毒》:“神农尝百草,一日而七十毒以辨相得相反相恶相畏,至于有毒无毒,各有制治,然药无毒,则疾不瘳。内经所谓知毒药为真者,乃用药之要也。昧者误有服食,当究其毒以制治之。犹巴豆之用黄连,半夏之用生姜是也。” (2)用之得宜药用之得宜,则无毒。所谓有是病用是药,不可过用,包括对证、适量、适时:①对证:药是用来治病的,必然有其针对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用之得宜则病可愈,显示出的是功效,不会有毒副作用。另外,养生保健用药也是一样,中药毕竟不是食物,它必然也是有针对性的调理。②偏性大的药物,谨慎用量、用时:中药中毒多是因为服食剂量或方法不对,如胆矾、马钱子、乌头、附子等毒性较大的药物,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导致中毒,因此当谨慎用量、用时,当中病即止。③掌握用药、配伍禁忌:如妊娠、儿童用药尤当谨慎。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健康、养生、医学等内容 请投稿至:xinglinyihao qq.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gbeimum.com/zyzxf/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皂角米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文章: 经典整理重点常识性药材品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