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小耗材也有大作用
农药残留农药在防治病虫害、调节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了种农药在种(类)食品中项最大残留限量,完成了国务院批准的《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中农药残留标准达到1万项的目标任务。 农药残留检测通常包括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2个部分,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对这些技术在农残检测中的一些应用创新进行归纳,并给出一些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的小贴士希望对大家的实验工作有所帮助。1.前处理技术样品的前处理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不合适的前处理方法不仅不能有效的去除基质,甚至还会损害仪器。自动化、微型化,智能化是目前前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固相萃取技术(SPE)和液相萃取技术(LPE)是农残检测中较为经典的前处理技术,以二者发展起来的多种萃取方法在农残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以OasisHLBμElution提取板固相萃取小柱为代表的微固相萃取技术使用高容量的吸附剂,浓缩程度高,与色谱质谱技术联用,可以实现低浓度的多种目标物同时检测[1]。以纳米Fe3O4为净化材料的纳米Fe3O4-磁固相分散萃取方法,更加适用于茶叶中平面结构农药的检测[2]。透析膜净化处理技术改变了QuEChERS或SPE净化方法,以此技术建立的水果蔬菜中多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对4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95.2%[3]。多技术联用在农残检测中也有报道,如将液相微萃取技术与QuEChERS技术联用,建立的蔬菜中三唑类农药残留的GC-MS检测方法,效果良好[4]。此外,新型净化材料的研发、与新型自动前处理设备结合的前处理方法也是农残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一些先进的工具有助于提升前处理实验效率以及优化实验结果: BRANDDispensetteS系列瓶口分液器,能够应用于各种色谱试剂的移取,并且具有出色的精度与化学耐性。套在试剂瓶口进行移液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实验室操作安全。在需要移取微量的样品时,BRAND新一代TransferpetteS系列移液器能够满足微量液体的精准移液,0.1ul-ul的移液范围能够满足大部分实验的移液需求。2.检测技术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包括色谱分析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电化学技术、酶抑制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光谱技术等[5]。仪器分析法在农残检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质谱技术是主导技术,随着仪器性能的升级、分析手段的进步,农残检测方法已经从色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等经典技术发展到高分辨质谱技术,应用高分辨质谱开发的高通量非靶向目标物筛查技术是农残检测的热点方向[6]。近年来,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纳米新材料等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这些新的检测技术靶标范围更广,容易合成和修饰,而且易于与已有方法进行结合形成新型方法,在农残检测中也有应用。 a.高分辨质谱 常见的高分辨质谱包括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傅立叶变换静电场轨道阱质谱(Orbitrap)、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飞行时间质谱(TOF/MS)等。在全扫描模式下高分辨质谱可同时筛查大量的目标化合物,与色谱技术联用在农药多残留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者将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与QuEChERS方法结合,建立了辣椒中种农药残留的精确质量数据库及图谱库,能够对鲜辣椒和干辣椒进行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7]。b.核酸适配体适配体是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在体外筛选到的单链寡核苷酸,在靶标存在的情况下,可发生构象变化,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与靶标特异性结合,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8],与电化学方法、荧光方法等结合在农残快速检测中表现出极大地应用潜力。Xu等利用氧化铜和单壁碳纳米管设计了可检测毒死蜱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用于测定苹果和芹菜中的毒死蜱,加标回收率为95.98-.72%[9]。Jiang等用6-羧基荧光素标记适配体为探针,与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互补DNA杂交,实现了敌百虫、草甘膦等3种有机磷农药的检测[10]。c.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应用受体蛋白、核酸、酶、抗体等生物元素作为识别元件而集成的传感器件[11]。传统的生物传感器是基于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待检的农残靶标转化成相应的信号,达到检测目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聚合物材料为承载物的压电生物传感器、荧光探针生物传感器[12-14]在农残检测领域中都有应用,与常用的农残检测方法相比,这类生物传感器不依赖于精密仪器,简单便携,对某些农药的检测灵敏度可低至0.1nmol/L[15]。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通过表面展示系统将能够降解特定农药的酶表达在菌体表面,通过体外催化方式实现特定农药检测的催化型生物传感器[16]以及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菌体表面展示抗体的检测方法[17]也有报道。此外,农药分子特异性激活转录调节因子也可用于农残检测,如酵母转录激活基因双元系统[18],通过诱导或拮抗荧光素酶的表达实现农药的可视化检测。农药检测技术中不能忽视的耗材:做农残指纹图谱和数据库需要精确配置大量储备液与标液,BRANDBLAUBRANDA级容量瓶在精度上是公认的标杆。 BRAND移液器吸头采用高纯度的聚丙烯原料生产,表面光滑,生产过程中不添加润滑剂和脱模剂等助剂,因此无杂质析出风险。生物学检测实验中更可选择BIO-CERT?LIQUIDHANDLING规格的吸头,确保实验耗材的无菌,无DNA,无RNase,无内毒素和ATP。 对于珍贵样品极小量移液或者高通量移液,BRAND也提供特殊处理的低吸附吸头。 农药残留检测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食品、农产品基质的复杂多样,新型复合农药的不断涌现等,农药残留检测需要现代化分析技术与新材料、新方法的结合与应用,同时,也需要使用更多先进的实验耗材来提升实验效率,保障实验结果。希望这篇短文能给到大家一些提示。参考文献: [1]黄维妮,林子俺.色谱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J].色谱,,39(1):1-3. [2]李捷,张峰,黄菁菁等.纳米四氧化三铁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及方法优化[J].福建农业学报,,36(1):65-70. [3]龚新勇.膜透析技术在水果蔬菜中农药多残留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4:-. [4]姚芳,宋志宇,聂晶,等.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QuEChERS方法和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测定茭白中三唑类农药残留[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53(6):-. [5]李俊霞,马雅丽,林河通,等.果蔬中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49(5):1-10. [6]庞国芳,常巧英,范春林.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与监控体系构建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32(10):-. [7]曹琦,张亚珍,朱正伟,等.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筛查确证辣椒中种农药残留及其代谢物[J].色谱,,(39)5:-. [8]孔倩倩,岳凤玲,刘梦悦,等.农药核酸适配体筛选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学报,,12(2):-. [9]XuG,HuoD,HouC,etal.Aregenerativeandselectiveelectrochemicalaptasensorbasedoncopperoxidenanoflowers-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nano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xf/7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诉源治理小调解室发挥大功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