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时悦读人类无法创造花草读安野光雅
安野光雅先生年完成的《田野的花和小精灵》这本书,是我今年新开启的第5本书,是读完的第2本书。 这是新年这几日饭后或者饭前陪伴孩子的时候,我团坐在客厅里的移动懒人沙发里会捧在手上的书。无论多么喧闹,只要翻开这本书静静读上几页,那种淡然的属于老人才会有的睿智与美好就会让我很快地安宁下来。 我是读到最后的后序才知道这确实是先生晚年时候的作品了。感谢翻译,每幅画的配文十分流畅,毫无生涩之感,令人欣然联结并心生向往。 那种“属于老人”的文笔之感,是很美妙的感受,我以前并不觉得,或许也是因为我人到中年,才终于看得懂并能喜欢和欣赏老人家的描述了吧。 全书集结了先生为某杂志所作的24幅封面作品,配以短短的文字说明而呈现。文字都是淡淡的,没有大起大落的描绘,仿佛是第三人称的讲述,却直击人心,令人心生感慨,或者浅浅淡淡却令人无限遐思。 我真的是十分十分地喜欢! 看上去是野草野花的描绘和说明,其实是一幅幅生活的画卷被悄然展开在我的眼前。 这几天我都会先看看画儿,然后读文字,再回头仔细看画儿。真的太享受了,梦幻又切实,轻灵又幽默,轻述得恰到好处,真心佩服先生!之前我也喜欢看他画的数学系列,那真是让我看了会哈哈大笑的作品。 看安野光雅先生的这本画集,让我不禁会想到我特别喜欢的另一位老先生丰子恺,他们都是葆有童心的大师,画作之中的童趣如此可爱,令人心生柔软。 丰子恺先生的作品细腻,但格局也很为开阔,更加圆融,阳刚以及阳光。安野光雅先生的画作和文字相对而言更为细腻,色彩丰富,或斑斓或凄冷,人生感觉上没有丰先生那般圆融开阔,但也让他有更为犀利和独到的视角来表达所见所闻。后期的作品非常温柔,也更为开阔,字里行间的生活气息也十分浓烈,他描写母亲的文字,也会让我想起季羡林先生描绘母亲的文章来。 他们都是自然风雅的人物,都不喜欢书中后序所描绘的“过于直白的风雅”,均是赤诚善良葆有童心之人,读他们的文章,看他们的画儿就会知道。 所以,当我手捧着这薄薄的一本书,慢慢每日只翻几页的时候,心底里所受的滋养不是一丁半点儿的。也因着我的童年也是在乡间野外肆意生长而来,他所描绘的这些小时刻小片段,都能让我想起我的乡下生活的场景来,要知道,三十多年前,小小的我也就是这样蹲在路边仔细看着花花草草尤其是野花长大的呀! 我当然没有先生的技艺,不能画出来,只是常常从野外采花回到家中摆弄,“野草不伤情,瓶花养人情”,这本书让我不仅回忆起我孤单却自由美好的童年,也让我看到今日我如此爱花的日常。 其实,悄悄告诉你哦,每一年的春天,我都会拖着小拖车,带着垫子去公园里睡上几个天地觉,然后取出画册画下所见的花草呢。哈哈,是不是也很有趣可爱呢~ 看到这里,我想你就会更加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在我手中会显得如此珍贵了呢。 最后,和大家分享我在年春天睡了天地觉之后画下的二月兰和为她写下的一首小诗,以应和今晚的心情。 先生说“人类无法创造花草”,我想说:感谢世间有花草可寄情,且有文字可抒怀。 那天我去树下睡觉,身边都是茂盛的二月兰,我往中间一躺,没人知道。我记得白杨和柳树都刚发芽没多久,阳光温暖,透过枝桠落在我的眼睛上,嬉戏玩耍。喜鹊和不知名的鸟儿在天空飞来飞去,也不曾惊扰我的梦。梦里醒来之后我喝了一杯米糊,盘坐半晌,接着看花半晌,随后画下这样上面这样一幅小画儿,再写了下面的这样一首小诗。 #锦时·画意#树下的二月兰-04-12 这一生 只活过三个月 从四月到六月 她在地下延伸生命 静水深流 云飘过 太阳照耀过 雨水滋润过 风只要吹过 平地起紫烟 那便是完美的一刻 你看到画上跳动的从春天嫩绿的枝桠上漏下来的春光了吗? 延伸阅读 锦时悦读 居住在自己的身体里–读一行禅师《与自己和解》 锦时悦读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读《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 锦时悦读 回到原点,进入生活–读李辛《儿童健康讲记》 猜你喜欢 锦时悦读 Tara锦华年读过的好书推荐 邹锦华慢慢走,深深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xf/8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楼梦里写到的草木虫鱼,原来诗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