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bdfzj/150425/4614815.html

先睹为快

盼望着,盼望着,六年级“文学一日游”如约而至。21个班级的学生不但走进了鲁迅故里,还到了兰亭,穿越体验了一把王羲之当年饮酒作诗的乐趣……

文学之行,始于足下

六16班徐振华

清晨,一缕明媚的阳光洒在脸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踏上了这场文化之旅。我相信,我是一个幸运儿。

我在车上兴奋极了,不知老师说的兰亭所谓何物,一个亭子吗?还是一本书?终于到了,我已经迫不及待四处张望,这里真大啊。刚下车我就闻到一阵清风,顿时神清气爽。这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自然环境竟不亚于森林公园。

这里就是天下第一书《兰亭序》的诞生地吗?据说这书是王羲之书法家写的,我又想“入木三分”的来源,我不禁佩服起来。只在思考间,我们已经来到鹅池。几只白鹅屹立在对岸,十分高雅。一会儿啄啄羽毛,一会儿伸出细长的脖子饮水,让我怀疑这只鹅是不是经过专业训练。突然,一颗石子向鹅扔去,那鹅受了惊,扑扇着翅膀飞到了水池里,悠闲自在。我在心里想着,主人羲之在散步看到这些一定会获取灵感吧。

我们继续前行,离那些傲娇的鹅越来越远。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小溪,当看到旁边的大字后,我的心不由得飞了起来——这就是传说的水湖。

我在跨过那个围栏时,感觉心灵得到了净化。虽然我从来没有练习书法,但我似乎感觉到了书法的魅力。那龙飞凤舞的手法,我已经看到王羲之盘坐在石头上,用毛笔从小溪中蘸乐点墨,在书写“兰亭序”。那笔顺,那笔锋,让学习书法的人馋涎三尺啊。我又穿上了古色古香的长衫,活像个古代的醉酒诗人。一阵音乐响起,我又看到了饱含情趣的长衫舞。正在沉醉中,终于重头戏来了,主持的人请我们每人品一杯“酒”(可乐)。我接过“酒”,用嘴抿了抿,似有似还真有一股淡淡的酒香。我一口闷,身体竟有些飘飘然。我举起手,想要背诗……

我左等右等,手上的诗都被其他人背完了,我只好不服气地放下。我暗暗地想:我下次一定要多背点诗,这样我的手才能永远立在那。后来老师告诉我们,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在饮酒后创作的。时间过得很快,我脱下长衫,不舍得和兰亭说拜拜。

紧接着,我们就来到了我们大文豪的家——鲁迅故里。车刚到站,我们像出堂的炮弹向前奔去。哇,好大一座塑像!眼前这位叼着一只烟,还有那耀眼的立体“一字胡”。我不禁心头一酸,这就是带领我们奋起的人。

我们先后赞叹了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纪念馆。令我印象很深的是百草园。

刚进去,就看到了一颗参天大树。看着看着,眼前浮现出鲁迅小时候和他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样子,在树荫下乘凉的样子。看到园子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鲁迅在园子里挖何首乌的情景。我也想挖一块何首乌尝尝,这多么有趣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看着鲁迅先生的塑像,我感觉他也在看着我,似乎还要对我说什么。阳光照着我——“耀眼,耀眼,真耀眼啊。”

振华同学文笔细腻,有着不凡的构思。联想穿插其间,不错。“那笔顺,那笔锋,让学习书法的人馋涎三尺啊。”第一次看到“垂涎三尺”用得如此之妙。结尾处三个“耀眼”——有无穷之力!

文学之旅

六16班朱桐祎

上个大周,我们去秋游了。那是一次文学之旅,我们与另一个伟大的生命结缘。我们来到水乡绍兴鲁镇,沿着百草泥的泥墙根,推开三味书屋漆黑的大门,走近了大文豪鲁迅。

我们先去了鲁迅祖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大堂。经过介绍,我得知住在这里的是鲁迅的祖辈。早晨刚起床的时候,大家都要在这里开会。长辈们会给每个人分配一个任务,他们领到任务后就各自回家干活。

接下来我们去的是博物馆。走进大门,我就看见鲁迅写的《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突出了鲁迅先生高尚的人格,是他一生的写照。

再往里走,我就看到了鲁迅先生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的文字介绍。先是鲁迅先生1岁开始拜师,再是家境渐渐败落,生活条件变差,还常常受到反动派威胁,最后他病了病的很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看到鲁迅笔下的人物:闰土、长妈妈、孔乙己……当看见闰土的雕像时,我想:我要是可以穿越,我也要和闰土玩,让他教我怎么捕鸟,怎么刺碴。“朱桐祎,走了!”吕海燕打破了我美好的想象。

紧接着,我去了三味书屋,以前的私塾和我们现在的教室完全不同。我看见了鲁迅在桌子上刻的“早”字。正疑惑着,看到一旁的解释后,完全明白了。原来是鲁迅第一天上学的时候迟到了,被先生批评了。于是,他就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提醒自己再也不要迟到。鲁迅先生居然如此勤奋好学,难怪毛泽东称他为“民族魂”,我也要向他好好学习。

百草园,是个奇妙的名字。我仿佛看到了少年时期的鲁迅与朋友一起玩耍的情景。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菜园子。我心想:好大一个菜园啊,鲁迅家突然败落,他肯定受到了不少挫折。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我们就要回学校了。不过那天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要把这次秋游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女孩子果然是“听觉型”人才——对鲁迅生平几个阶段印象深刻,并且根据眼前的事物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很喜欢开头段的“沿着百草泥的泥墙根,推开三味书屋漆黑的大门……”这一句,一开头就画面感十足,好一个“白描式开头”!

我和鲁迅有个“约会”

六16班周锦懿

这次秋游,我们和一个伟大的生命结缘,他就是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

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映入眼帘。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高大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我仿佛看到“我”和闰土在这里愉快地玩耍,并且在津津有味谈论看瓜刺猹、雪地捕鸟那有趣的画面……

我们来到鲁迅祖居,首先看到一个大堂。听导游导介绍后我才知道,原来这里是开早会的地方。长辈们分配给每一个人工作以后,大家就开始干活了。往后面走,出现一条小河,河面有一条船。我定睛一看,居然不是普通的船,而是号称“绍兴三乌”之一的乌篷船,这让我大开眼界。身为诸暨人的我居然不知道乌篷船是何物,真是让我惭愧不已啊。

三味书屋,这个充满书卷气的名字,使我心潮澎湃,巴不得一下子就把它参观完。进去后,我边看到了以前私塾的模样。听旁边的导游说,以前的老师所有学料都精通。鲁迅上学时,由于第一天迟到了,便被他的先生批评了。于是,他更加勤奋学习,并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这说明了小时候的鲁迅就珍惜时间,学习十分勤奋。

到了百草园,我终于找到了鲁迅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原来他的童年不是我想象得那样枯燥乏味。看看写着“百草园”这三个大字的石头,我仿佛穿越来到鲁迅小时候,亲眼目睹他与两个弟弟玩耍的瞬间。他们一块挖何首乌的根,采摘酸甜可口的覆盆子。泥墙根那里的叫天子、斑蝥、蜈蚣、蟋蟀也在我的脑袋里忽隐忽现。我想抓住它们,可是它们却一溜烟跑走了……

鲁迅故里的一草一木都让我浮想联翩,那广阔的四角天空逐渐变成了我的一个回忆。

习作“课内外兼修”,看来周同学对“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情有独钟啊。“身为诸暨人的我居然不知道乌篷船是何物,真是让我惭愧不已啊”——对“乌毡帽“和“乌干菜”不陌生吧。用“四角的天空”结尾,是否说明作者也是个喜欢自由自在的孩子呢?

文学一日游

六16班陈新麒

当我踏上这一趟文学之旅的时候,我将与另一个伟大的生命结缘。今天,就让我们来到绍兴水乡鲁镇,

沿着百草园的泥墙根,推开三味书屋漆黑的门,走进我国的大文豪——鲁迅。

来到鲁迅故里,看到一栋栋古色古香的房屋。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小时候和闰土玩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闰土雪地捕鸟的画面。

刚来到鲁迅祖居,我就纳闷了:祖居和故居有什么不同?听老师讲解我便得知了答案。原来祖居是鲁迅长辈住的地方,而且他们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在院子里开个会,然后开始分配工作。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四个大字映入眼帘:三味书屋。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梅花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我们看到鲁迅桌上有一个“早”字,老师说当年鲁迅因为迟到而被老师批评了一顿,为了告诫自己下不为例,便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私塾里的教师——寿镜吾先生,是坐在最中间的位置上,私塾里只能坐8个人。

接下来我们来到鲁迅纪念馆,看到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塑金大字。一楼主要写的是鲁迅小时候的故事,二楼写的是鲁迅的后半生以及一个巨大的雕像摆在大厅前。右边是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鲁迅是伟大的伟大,是我们的民族魂鲁迅是正解,最勇敢,最坚定,最忠诚的的民族英雄。”

热爱故乡的人,才是有根的人,有魂的人。与鲁迅结缘,就是与我们脚下的土地结缘。

开头就给读者展开一幅水墨丹青,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描写比较细致,应该是一个心细的男孩子。“热爱故乡的人,才是有根的人,有魂的人。与鲁迅结缘,就是与我们脚下的土地结缘。”——结尾句写得真好:有根,有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六16班张世荣

最近,学校举行了一次秋游。这次秋游让我惊叹不已,收获满满,大开眼界,不禁拍手叫绝。

跟着大队伍,我们先是来到了绍兴兰亭。走进大门,一种穿越感油然而生。走进一个古色古香的小木屋,一股笔墨的香气扑面而来。可能是我的知识浅弱,一时有点儿招架不住。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块大石碑前,上面刻着一排排古代的文字。这让我眼前浮现出当年王羲之在石碑面前洋洋洒洒写着字的场景。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用毛笔蘸着水在石头写书法的活动地点。只见一大群人簇拥在一起,为什么呢?原来是何校长在写书法,我也去凑了个热闹。

何校长在石板上写了个“永”字,我猜何校长是想让自己永葆青春吧。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河边。我们个个穿上了上面写着经文的长衫,顿时让我感觉自己满腹经纶。我们以可乐代酒,特别有情调。次此情此景,请让我吟诗一首,我拿着话筒,朗诵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又让我想到了当年王羲之邀请众多亲朋好友,在江边饮酒作诗的场景。带着一路的好心情,我们前往鲁迅故居。

到了鲁迅故居,映入眼帘的是三座铜象。我走进细细观察,“这不是闰土吗?”我的耳边传来小伙伴的声音。我这才醒悟过来,这不是我们课文中描述的闰土吗?项带银圈,头戴一顶小毡帽,真实栩栩如生啊。走进鲁迅故居,路旁一个接一个的小天井,这里是鲁迅当年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地方。我好像隐隐约约看见了鲁迅和小伙伴在天井无忧无虑地嬉戏……参观完了祖居,我们和何校长又来到了“三味书屋”。

走进三味书屋,一块巨大的匾额上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显得十分气派。导游说:“鲁迅当年因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了,因此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只见何校长在鲁迅的书桌上注视了一会儿,好像在寻觅着什么。参观完三味书屋,我们又到了鲁迅故居。何校长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在何校长的眼中看到了她对我们的企盼。

到了美食街上,何校长和另一位老师请我们吃了外酥里嫩的臭豆腐,味道果然是名不虚传。

饱餐一顿后,我们又来到了“百草园”。这里是鲁迅小时候唯一可以嬉戏的乐园。高大的皂荚树十分壮观,虽然已经不见覆盆子,但还可以看见光滑的石井栏。用头往里探,还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水。我仿佛看到闰土在皂荚树下给小伙伴讲故事的场景。参观完了百草园,何校长又给我们买了好吃的茴香豆,真想知道当年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面喝酒的情景。

这次秋游让我收获颇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

本文的“黄金配角”何校长笔墨不少,不管是请学生吃臭豆腐和茴香豆,还是三味书屋关于“早”字的凝视,都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细致。尤其是对校长写“永”字的联想,真的比较靠谱——孩子的童心很可贵。

体验鲁迅的童年

六16班刘嘉卓

坐在校车上昏昏欲睡时,忽地朝窗外一看,看到一个画像。啊,一字胡,手夹烟。这,这不是鲁迅吗?我一下子兴奋起来——到了,到了!

进过鲁迅祖居,穿过几条小吃街,便到了让期待的百草园。稍微往里走,就看到一块呈半个椭圆形的岩石,石头上刻着三个刚劲的大字:百草园。

百草园不大,菜也不多,显得十分空旷,但确实是孩子游玩的好地方。百草园的泥路不容易摔,又宽又长。泥土又十分坚硬,像陶土一样,同时又不黏,像是晒了几天一样。百草园的菜的品种挺多,每个品种都很像,一时让人分不清。说到菜,我就莫名想起来了何首乌。传说何首乌的根有些是人形的,吃了可以成仙。我不禁想找找看,很想知道吃了可以成仙的何首乌到底长什么样子。

我顺着泥路走了一圈,并未发现何首乌。也许是不知道何首乌大约长什么样,见到了也当成了别的草或什么,我就是没找到。正当我悻悻的时候,我瞥到了一棵高大的皂荚树。

这应该就是鲁迅小时候那棵皂荚树,我认为这是亲眼见到鲁迅童年的验证。我变身为鲁迅,置身于皂荚树下,噌的一声爬上了树,轻轻坐在一只较粗并且能容下我的树枝上,慢慢拂开树叶,看到了长吟的鸣蝉。鲁迅的童年一定是快乐的。若我是鲁迅,也肯定喜欢这个妙趣横生的百草园。

三味书屋不大,座椅也不多,想必容不下几个人,应该只有大户人家才能上吧。刚进门就可以看到“三味书屋”四个大字。匾额下面是一幅画,画上有什么没看清。却记得鲁迅曾说画上有一棵古树,一只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大至就是这样吧。

鲁迅先生却是一个“纸老虎”,只会瞪眼,而戒尺和罚跪都不常用。看着这些座椅,自己仿佛变成了鲁迅的同窗。先生一瞪眼,拿起戒尺在空中挥了挥:“读书!”旁边的朋友急忙拿起书,放开了嗓子摇头晃脑地读起来。

一边感慨鲁迅的童年,一边往前走。一路恍恍惚惚地走上了校车——鲁迅的童年真好!

别以为作者是个“小糊涂仙”:开头“昏昏欲睡”,结尾“恍恍惚惚”,其实作为女孩子的文笔,算是人物特写比较出色的。看看“皂荚树”那一段,就会不由自主地点赞。

文学一日游

六16班于国权

清晨,天还蒙蒙亮,我们就上了校车,踏上了这富有知识的旅程。

下了校车,迎来的是一阵凉爽清风,终于到了兰亭这个书法圣地。想到这里可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诞生地,又想到了自己也是一个练习书法的人,我不禁激动起来。

我们在茂密的竹林中穿行着。我看着竹林,不禁联想翩翩:竹,四君子中之一。王羲之一定也是个品行高尚的人。迈着轻松的步伐,我们来到了鹅池。两三只鹅优哉游哉地划动着鹅蹼,不时用嘴梳理着自己的羽毛,目不转睛地打量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我看到此情此景,不禁想到骆宾王的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真是太高雅了,我终于知道王羲之为何如此爱鹅了。

看完了鹅池,我们进入到“曲水流畅”这个环节。我跨过栅栏,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小溪。我们都穿上了古代的长衫,上面写满了龙飞凤舞的行书。我顿时有了一种穿越到唐朝的感觉,每一个举止都像文人一样稳重。

我找到一块石头坐下,活动就开始了。因为少儿不宜喝酒,我们便以可乐代酒。喝完可乐后,我仿佛肚子里装满了墨水,变得满腹经纶。看着一位好像只有三年级的女生用歌唱的方式背了一首诗,我也是钦佩不已。饮酒作诗后,我们便离开了兰亭,前往了我国大文豪的故居——鲁迅故里。

下了车,就有一丝文学家的气息迎面扑来。我们像找到了宝贝一样,纷纷向前奔去。我们先后参观了鲁迅祖居、三味书屋、博物馆。博物馆里面展出了许多关于鲁迅的资料,多得我们不知从哪看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没错,正是它,鲁迅先生的一生正是如此。我又看到了毛泽东对他的评价很高,鲁迅虽然从未入党,但却用他的笔去和敌人作斗争,并且唤醒了民众,是名副其实的“民族魂”。我们参观了许久,离开之前,我还在恋恋不舍,看着这位“战士”,我心里默默地:我一定要成为像鲁迅这样的人。

这次文学一日游,我收获了很多。至今依旧回味着,思考着……

不苟言笑的小作者,内心情感很丰富哦。笔力有轻重缓急,那段“曲水流觞”的描写有点儿意思——满腹经纶的期盼,很符合这个小学霸的气质。

一路参观,一路学习。一天的收获何止习作中所写这些!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伴着成长。我们海亮小学学生必做的一百件事——这只是其中一件而已。六16班的每一个学生,期待你们每一天都健康快乐,收获满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yazaoa.com/zyzxt/7907.html